西部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聚居着三亿多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对于西部,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曾经在那里生活工作了16个年头,西部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1965年,为响应备战备荒、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我所在的部门整体搬迁到西安。从大上海到西部古城,我领略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质朴厚重的民风社情、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感受到了西部民生多艰的一面。那时我常想,我们这代人能为西部做些什么?然而身处那个特殊的年代,虽有报效祖国之心,也只能是一种热切的期盼和美好的憧憬。
《循环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生态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以低碳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研究了该组织模式的形成条件、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组织效率,论证了循环产业集群是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西部地区新时期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和绿色增长极。根据群落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及复杂系统演化原理,借助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非平衡相变及自组织理论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考察和分析了循环产业集群产生和生存所需的环境和条件,讨论和研究了其发展演化规律和最终形成路径。从群落的发展演化角度给出了一条典型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演化路径:企业聚集一企业群落一产业集群一创新网
“西部”是个特定的概念,既包括其地理位置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包括其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地理位置上不属于西部的2个自治区,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西部的产业发展必须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投资环境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影响投资的各种客观因素的综合系统。它是投资者面临的所有外部条件,是投资意向的基本前提,是投资实施的基本保障,是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的重要因素。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的安全及效益。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增强区域内部的凝聚力,激励经济主体创业,扩大对区外投资者和资源的吸引力,从而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和巨大的无形资产。 该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2003年度课题“改善西部大开发投资环境分析”的研究成果。全书从西部投资环境概述、西部投资政策环境、西部投资政务环境、西部融资环境、西部投资市场环境等方面对西部投资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唤起更多人关心西部投资环境的建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玉龙山的眼泪 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大山郎、大写三江并流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玉柱擎天 脱贫攻坚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绣花”功夫 到村到户到人工作精准到位、金生丽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披星戴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