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衰退》首先提出企业在面对资产负债表危机的时候,经营目标会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去解释,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况下,什么政策是有效的,以及什么政策是无效的。另外,本书试图论证:当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的时候,政府干预越少,对经济体就越有益。在一个正常的经济世界中,货币政策就足以驾驭整个经济的运行,但是当企业以负债最小化经营时,前瞻性的政府对经济体而言十分重要:不仅仅是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同时,对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对财政刺激而言,本书对 财政赤字是否会造成收入在代际间的转移 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作者辜朝明认为,任何人都有义务为下一代留下一个健康的经济,健全的政府财政,以及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
日本经济曾因其活力和增长而备受世界羡慕,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崩溃后陷入长期低迷,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进一步下滑。白川方明自1972年入职日本央行,2008年到2013年担任行长,在这39年的央行生涯中,参与或近距离考察了日本高速增长结束后的重大经济和金融事件,包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泡沫经济、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并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故,还有围绕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的种种问题。 在这本书中,白川方明带领我们回顾了那个动荡的时代,站在货币政策决策者角度,以全球视野反思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包括如何管理危机,如何与通货紧缩、日元升值、经济低迷做斗争,如何与政府、政治家、产业界、媒体等的沟通交流,等等。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经济从容应对不
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1990年代的一部著作。作者考察了近五百年中世界经济霸权的更替现象,从最初的意大利城邦,到欧洲低地国家,再到法、英、德、美、日,论述了各国从贸易到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经济活动重点转变对其经济实力的影响。作者提出了观察世界经济霸权更替的一种新观念,认为国家也和人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要走过它的幼年、青年、老年和暮年。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会发生从兴旺到衰弱的变化。作者试图用这种观点来洞悉世界经济中主导国家可能出现的变化,特别预言了美国主导地位的衰落和中国的可能兴起。
关于 为什么欧洲从18世纪末开始实现了工业化,而亚洲却没有 这一个经典的问题,本书给出了全新的答案。通过从印度这个案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普拉桑南 帕塔萨拉蒂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17和18世纪,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地区,与其说是有更大的差异,倒不如说是更为相似 无论从经济的复杂性,还是从经济的增长情况来看,都是如此。它们随后发展道路的趋异,可以归因为所面对的不同的竞争和生态压力。正是这些压力的不同,反过来导致了不同的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这种解释脱离了传统的观点,即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在于欧洲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更发达的科学或更优越的制度。本书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开创性的重新解读 既涉及印度、日本和中国,也包括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既讨论了棉纺织工业和煤炭工业的作用,也分析了科学、技术和
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大衰退,甚至存在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如何以史为鉴、研判形势、防范系统性风险,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问题。 《21 世纪货币政策》是一本全面了解美联储内部运作与21世纪货币政策的著作,该书梳理了从战后早期到现在美联储的运作与演变,以及历任美联储主席的决策,解读其需要应对的不断变化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总结美联储应对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审视当前的争议,并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美联储的作用,以及21世纪全球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政策的前景。
本书旨在探讨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政治,深入分析绿色低碳浪潮下的全球能源秩序、权力变革趋势、转型道路分歧、能源供应链竞争、新型合作网络等,重点关注中、美、欧在能源事务上的激烈博弈,并及时跟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所引发的能源挑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诸多冲击。此外,本书揭露了西方国家在能源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提出在新时代中国应成为引领世界能源革命的 造市者 与 造势者 。
Incoterms R 规则界定了买卖双方在销售合同项下交付货物的重要责任,它们是确定成本和风险如何分配给各方的权威规则。Incoterms R 规则通常被并入全球商品销售合同中,并已成为日常贸易语言的一部分。 Incoterms R 2020包含国际商会11个Incoterms R 贸易术语的使用规则。它考虑了商业实践的新发展,并更新了规则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使用。所有销售合同应把Incoterms R 2020规则作为Incoterms R 的新版本。 80多年来,国际商会一直编写和发布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为国际上的进口商、出口商、律师、运输商、保险公司和学生提供反映贸易环境新发展的规则和指南。
本书较全面地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各方面内容,从历史到发展现状,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贸易、货币和金融体系,到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全球体系中的作用,作者都一一叙述和评价。在分析方法上,作者将经济分析和政治分析结合起来,试图全面地对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解读。作者运用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理论的一些观点,吸纳了新经济理论、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作为自己论点的补充。此外,作者还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自由制度主义等作了阐述和评论。
诺奖得主威廉 诺德豪斯对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对绿色思维进行了创新性诠释,为我们在不将环境负担留给后代的情况下推动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绿色思维的核心是需要认识到,世界不是孤岛,全球化的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互动,而找到合适的方法管理这些互动是解决世界重大问题如气候灾难、大流行病等的关键。本书从绿色思维的角度重新思考了经济效率、可持续性、税收制度设计、个人伦理、企业社会责任、ESG投资以及社会公平等问题,还就如何为碳定价、推行低碳技术、设计有效的环境税以及通过气候俱乐部促进国际合作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绿色思维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充满希望的新视角,只要我们正确认识问题,并设计良好的制度和机制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我们终能实现 绿色星球 的目标。
本书探讨了20世纪初期全球一体化的黄金时代,1914-1945年各次危机时期全球化的迅速崩溃以及20世纪末重新转向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弗里登敏锐地关注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悉心研究了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刚刚过去的20世纪,并且清楚地认识21世纪的未来局势。 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把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政府管理结合起来。理论和历史都表明,全球化与致力于社会进步的政策并存是可能的,而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则有待于政府和人民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是实现 双碳 目标和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书以当前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更替与共识为主线,包含以下五章内容:第一章为国际可持续机构碳、气候和ESG信息披露标准,介绍了目前国际主流可持续机构相关标准,包括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可持续核算准则委员会(SASB)、气候披露准则理事会(CDSB)、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碳披露项目(CDP)。第二章为国家和地区碳、气候和ESG信息披露标准,主要覆盖当前气候和可持续领域影响力较大的欧盟和美国地区,对欧盟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SFDR)、企业信息披露(CSRD)和分类法(Taxonomy)三部分构成的绿色信息披露框架和美国
在1870年至1970年的一个世纪里,一场经济变革席卷美国,使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内燃机、电力、电灯、室内管道、汽车、电话、飞机、空调、电视等一系列伟大发明和后续的增量式创新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户外体力劳动被空调环境中的室内劳动替代,烦琐的家务劳动越来越多地由电器设备承担,光明驱走了黑暗,取代隔离的不仅是旅游还有将世界带入客厅的电视。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生儿预期将活到72岁而不是45岁。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能重续这一 特殊世纪 的辉煌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带来同样的经济改革吗?此书将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既有对历史的生动叙述,也有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既从普通民众视角考察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又以经济学家视角在经济增长这一
本书将中国—东盟经贸争端解决的法制建设以国际问题视角进行研究。首先从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出台入手,通过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跨学科论证法等研究方法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创新性地从宏观的国际关系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博弈论予以研究,阐明法律依据和争端解决的博弈理论,与WTO、各区域争端解决机制比较的同时,进一步比较分析中国-东盟各种经贸争端解决的途径,综合运用外交、和解、调解、仲裁、司法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争端有效化解体系,为中国-东盟经贸争端当事人提供符合他们利益偏好的、可供选择的多元争端解决机制,绘出CAFTA争端解决的博弈树,运用数模尝试对变量加以定义并求解,突出法制背后的博弈过程。再结合理论引入实际案例,进行专题探讨,后提出完善建议和进行对策研究,构建中国-东盟经
中国既是全球化浪潮中的受益者,也是全球化的最大贡献者,利用自身雄厚的产业基础、巨大的人口规模与健全的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难以被替代的价值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能源资源约束趋紧形势下,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可以实现碳排放的源头治理与过程控制,减少末端治理压力,成为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关键。本书探究中国工业沿全球价值链攀升过程中,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演变规律与形成机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演变产生的技术溢出、市场竞争、路径依赖与污染转移效应四种作用机制相互抗衡、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此外,本书还进行了多维异质性与条件分析,为新时代 双碳 目标的实现提供新思路。
自二战以来的75年里,全球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取得巨大提升。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地局势动荡加剧,尤其是西方社会分裂倾向日渐明显,之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日渐凸显,这突出表现为:多个经济体陷入低增长和高负债的困境,生产力和工资增长放缓;不平等加剧,收入不平等与财富不平等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社会流动性越来越低,底层民众的健康直接受到威胁;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及其合作者彼得 万哈姆,首先通过梳理二战以来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指出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制度存在系统性缺陷:政府唯GDP论,对全球化的弊端管理不善;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或少数大企业手中,抑制了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新时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有助于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本书立足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演变,全面梳理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模式变迁、运行机制、重点领域及发展趋势,进而厘清新格局下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内涵、新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形成原因。进 步,将全球经济治理视角延展到中国,梳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战略思路,从实践层面归纳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国模式、中国智慧,进而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提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方案,以顺应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转型。 在理论层面上,本书构建全球经济治理的现状困境、运行机制、重点领域,形成全球经济治理完整的理论框架,
为什么美国的手机套餐费用要比欧洲贵得多?在为这个简单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经济学家菲利庞基于各种实证数据,踏上了一段充满发现的探究之旅,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曾经是自由竞争市场模板的美国,正在放弃健康的市场竞争。 本书通过对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集中度的长期追踪,令人信服地证明,在过去二十年里,美国各行业都只剩下少数大企业称雄,弱势企业早已被逐出市场,美国经济的市场竞争性已经被大大削弱。而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因竞争僵化和反垄断薄弱而饱受诟病的欧洲,却在美国擅长的 竞争游戏 中击败了美国。 对于美国如今产业集中度飙升、自由市场竞争遭到侵蚀的局面,反垄断监管者难辞其咎。美国的大企业正是利用游说和竞选捐款,让反垄断监管机构失效。通过游说反对竞争,那些蕞大的美国公司在压低劳动者工资,
这是一部史诗级的美国演变史,你将从中看到一片荒芜的殖民地如何成为人类历史上*强大的造富和创新引擎。 艾伦 格林斯潘拥有传奇般的职业经历,对美国经济*隐秘的角落了如指掌。他认为美国经济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有机体,既会增长,也会停滞。他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生产力如何增长,而解答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理解创新以及与之伴生的谜团:创新从何而来?创新如何传播?为什么创新在某些时期能够在民众中获得大量传播,而当下创新的成果只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 《繁荣与衰退》沿着美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脉络,用精彩凝练的语言讲述了每个历史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社会因素。这本书论述了美国经济史中的重要话题,无论是内战爆发前南方奴隶制发挥的作用,还是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实际效应,甚至是全球化及其影响给民众带来的剧烈冲击,都给读
美国 长臂管辖 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域外管辖,它发展到今天,已沦为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和利益的手段,是美国强权政治的集中表现,其核心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利益、美国优先和美国。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国 长臂管辖 是逆历史潮流的,也必将走向衰亡。《美国 长臂管辖 》一书以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流畅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案例,系统梳理了 长臂管辖 起源、形成、扩展历程、管辖依据、管辖事由、实现机制、危害、国际应对和反制经验等,还预测了美国 长臂管辖 的未来演变趋势,不仅占有的资料丰富翔实,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种思想火花更是不胜枚举,引人入胜。这是对 长臂管辖 探索的重大进步,不仅将中国 长臂管辖 的研究提升到新高度、新层次,还为后人继续探索奠定了扎实支撑,可喜可贺。
本书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教授阿克巴 诺曼共同编著,主要聚焦于产业政策的选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自2008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发达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祭出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力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全球经济增长不但乏力,而且流动性过剩和泛滥所造成的泡沫反倒把全球经济正在拉向灾难性的边缘,警惕和避免新一轮金融和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为此,政策制定者开始重新审视本国以往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互联网时代,通过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最终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本书编选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可值得借鉴或具有深刻经验教训的产业政策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重新审视
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段,是日美经贸关系的转折期 美国从容忍来自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到通过贸易制裁扼制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进而挑战日本的产业政策和市场体制。 这一转变并非美国出于日本在经济总量上追赶的顾虑,而是包括本书作者普雷斯托维茨先生在内的一线谈判官员和美国产业界人士就美国产业所面临的威胁不断发出警示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作者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营商多年,自卡特政府时期即参与美日贸易谈判,历经三届美国政府,深谙日本文化,是深刻理解东亚模式的美国一线贸易官员代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本土,他是有名的知日派,被称为 日本通 ;在日本,他则被视为美国对日经贸政策的 鹰派 ,《日本经济新闻》在头版称其为 造成日美经贸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 。 《美日博弈》一书详细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
《中世纪欧洲的商业史,1200 1550》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1200-1550年中世纪欧洲的商业史,推翻了人们普遍认为的 中世纪商业 是一个矛盾的说法。作者回顾了中世纪西欧的整个商业领域,探讨了其罗马和基督教传统,以发现影响农业、制造业、建筑业、采矿、运输和营销组织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然后他们处理商人对中世纪晚期困扰欧洲的灾难、饥荒和战争的反应。中世纪商人在应对这种充满敌意的新环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为16世纪的经济扩张铺平了道路。
本书紧密围绕东盟国家金融业展开,首先从宏观视角把握东盟的整体情况,再从中观视角的历史发展、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三个维度描述东盟十国的基本国情,然后按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越南、柬埔寨、缅甸和老挝的国别顺序,依次详尽地阐述分析各国近10年的金融业发展情况,最后深度探讨东盟国家金融业在伊斯兰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共性和个性。本书兼具时代性、体系性与价值性,适逢其时地提供了最好的实践经验,充分诠释着对东盟国家各领域持续开放合作的 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 中国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