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关于我国2009年度城市建设、发展的研究报告文集,由中国市长协会、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组织编写。全书分论坛篇、总论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以及附录篇六大部分。其中既有详细权威的统计数据,又有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对我国城市建设的若干热点问题,比如城市化、城市交通、城市垃圾处理、区域合作、房地产、发展规划等,都有深入的专题研讨,既是我国城市发展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又对各地未来的城市建设实践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世界城镇经营年鉴》是一部信息量极大的统计资料书,它全面、系统收录了2014 年全球各国及地区城镇发展、重要行业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城镇发展的重要政策资讯,是一部反映全球城镇经营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全书共分6部分,分别为热点指标、城镇化理论与方法、城镇主题公园、世界创新城镇与趋势政策、中国文化旅游园区、全球城市交通及港口产业园。
中国城市群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是世界经济重心第三次转移的重要载体,是世界进入中国和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门户,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阵地,城市群发展的国家及国际战略地位正在显著提升。《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在对近120年来国内外城市群定义和界定标准精准梳理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近35年来中国城市群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异特点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重点建设5个***城市群、稳步建设9个区域性城市群、引导培育6个地区性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协同发展的“5+9+6”城市群空间新格局的科学方案,提出20个城市群建设重点、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方案,提出统筹建设“两带一路”上城市群,形成“以轴串群、以群托轴”的轴群式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提出建设创新型、绿色生态型、智慧型、低碳型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编写的这本《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为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交流基金项目2012 2013年度立项课题《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的*终成果之一,2013年10月课题结题,课题负责人:王国平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本书分为总报告、宏观经济篇、战略分析篇、产业发展篇、金融市场篇和区域发展篇六部分,对2016年经济形势、重点任务、相关政策等进行了展望、预测和分析,特别是对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病治理、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改革、高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与金融运行形势、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关村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业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第三届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集》主要收录了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积极倡导和主办的第三届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荣获一、二等奖的方案作品。内容为参赛队根据大赛组委会专门为本次大赛编写的比赛案例中提供的全方位企业真实数据,按照方案的评审要求,利用现代物流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为该企业提出的决策与优化解决方案。本获奖作品集共包括一、二等奖获奖作品13部,方案内容均是在各获奖队的决赛方案的举出上,由各参赛队对各自的方案进行适当删减和修改完善而成。 本书可作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做毕业设计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教师进行案例式教学的指导书,亦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图书。
城市运行是国际奥组委向北京等承办城市提出的要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运行体现了现代城市对基础设施效能的实时监控能力。本书系统论述了城市运行模式创新、理论体系、系统GBCP模型、技术平台、数字市政等,并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市运行系统为设计案例。本书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为导向,本着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城市运行定义、电子公务、电子政务、公务创新、政府创新、信息物质效能定律、社会和谐度等内容和关系;提出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围绕公共产品和谐互动的eGBCP城市运行公务模式。 本书可作为从事公共事务的有关领导及城市信息化建设人员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各类研究人员的参考读物,也适宜各类关心公共事务的政府、企业的工作人员阅读,还
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课题组编著的这本《APEC首例低碳示范城镇--于家堡金融区低碳指标体系研究》是关于我国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的一份研究总结报告,作者团队对于家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城市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减排的措施、手段和技术路线,形成细化的指标体系,带动于家堡金融区低碳城镇建设,把于家堡金融区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和独具特色的低碳智慧金融创新基地。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点;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攻坚”的新阶段;是城市化进程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科学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发展开始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城市软实力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格局: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显;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认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基本特征,是制订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调结构”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重民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促改革”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选择。
本书包括: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附录篇。
《2011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城市与人》是中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涌及其外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的报告。它是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依据通过专家论证和鉴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级体系(E&G)设计》编制而成。《报告》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前预警,寻找城市问的发展差距,促进中国城市沿着中央的路线又好又快地发展。 2011年起,《报告》在沿袭原有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分类体系,从指标的逻辑关系上更加清晰人与城市的关系,即从居民终个人受益角度评价城市综合发展的得与失,真正践行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城市综合体规划与设计 上下册 两本一套 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商业设计事务所设计的近两年的新案例,通过详实的文字说明和技术图纸, 展示了针对不同的城市及其特征,如何把财务与运营、风险相结合,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设 计等相结合,为每一个项目制定出理性、前瞻性的战略定位和明确的发展策略。丰富的四十多个案 例,相信定能为国内目前的城市综合体规划与设计提供颇具价值的参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一 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 势,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抓住 了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构建了较为 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 的地区之一。伴随着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发展,其城镇 化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 段,基本形成了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良性 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但经历 快速城镇化过程之后,珠三角地区面临城镇化质量进 一步提升的瓶颈,急需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实现珠三 角优化发展战略。罗彦、邱凯付、石爱华、杜枫、吕 晓蓓等编写的《珠三角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六十周年院庆学术专著)》 主要探讨了珠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道路和
大部分现有的城市研究关注同一个国家内部城市的差异性,强调城市的独一无二性,但很少从全球视角审视城市发展。《城市星球》突破了国家之间的限制,利用卫星图像资料、普查数据和其他土地利用数据,选取在2000年城市人口不低于10万的全球120个样本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多种指标衡量城市化区域的范围、未开发土地的比重、空间形状和破碎化程度等城市的共同特征,试图寻找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城市科学这一新兴学科提供新的证据。《城市星球》的研究成果显示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城市扩张和城市密度降低。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意相信但是需要达成的共识。基于此共识,《城市星球》质疑了传统的“限制城市扩张”的政策模式,认为城市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模式是无力阻挠城市扩张的。因此,《城市星球》提出“预留发展空间
本书是对全球有代表性的5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估报告,书中从全球城市的空间格局、规模格局、收入格局等各个角度,将500个城市进行了分类,在进行数字分析后得到了计量发现,并以各种典型城市为例,分析了其特点及在全球城市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书中还筛选出150个城市作为正式的研究样本,这150个城市横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覆盖了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了当今世界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4卷城镇 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与人的城镇化研究城镇化进程中 的公共治理研究)(精)》由李强、薛澜主编,《中国 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4卷城镇化进程中的 人口迁移与人的城镇化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 研究)(精)》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 究》的课题六和课题八的研究报告。课题六《城镇化 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与人的城镇化研究》提出新型城镇 化必须从“物的城镇化”走向“人的城镇化”,而人 的城镇化是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和社 会权益等全方位进入现代文明体系的过程。建议以市 县域综合改革引导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从城乡“单 向流动”到“双向流动”,从“被动城镇化”向“主 动城镇化”的转变,构建大中小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 局。课题八《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2卷城镇 化进程中的综合交通运输问题研究城镇化与产业发展 互动研究)(精)》由傅志寰、朱高峰主编,《中国特 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2卷城镇化进程中的综 合交通运输问题研究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研究)(精 )》卷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 题三和课题四的研究报告。课题三《城镇化进程中的 综合交通运输问题研究》,对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进 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国内外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归 纳;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互动关系、城市群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与功能实现 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发挥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 的引导作用、调整交通供给策略、实施绿色交通优先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重视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实 施更加严格的交通环保节能政策等综合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1卷中国 城镇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研究城镇化发展空间规 划与合理布局研究)(精)》由周干峙、邹德慈所著,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1卷中国城镇 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研究城镇化发展空间规划与 合理布局研究)(精)》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 展战略研究》的课题一和课题二的研究报告。课题一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研究》由周干峙 院士主编,邹德慈院士和王凯担任副主编。梳理了全 球城镇化的历程和基本规律,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阶 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中国快速城镇化 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对不同发展情景下的中国未来城镇化的速度、三次产 业结构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等进行了分析和 判断,并提出了中国城镇化未来的战略
由包国宪主编的《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第3卷 2016)》是融史实性、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的专业 年鉴,也是全面实用,文、图、表并茂的综合性大型 年刊。以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和发展为主线,在国 际的视野上审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状况和演变 态势,记录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 展的年度进展,包括理论成果、典型事件、组织与人 物、政策法规、实践模式等,注重转型时期我国政府 的战略思维、资源配置和公共治理能力建设,以鲜明 的风格、系统的内容和一流的质量,提供观察和嘹望 中国的政府绩效管理的平台。
京津冀都市圈是国家开展区域规划的先行地区,也是我国北方*的都市经济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支撑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书在解析都市圈理论、进行都市圈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发展条件出发,详细剖析了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与目标、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职能分工、主体功能区划和空间组织框架、城镇发展布局、重点产业合理引导、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旅游和休闲地建设布局、水土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消耗与环境排放、时空数据集成与模拟平台建设等内容。 本书可供政府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研究人员和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