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分析了国家中心城市在内的特大型城市,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其韧性建设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重大引领作用。客观地评估了2019年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现状水平和成长性态势,并增选了10个特大型城市和大城市对其进行发展潜力评价,提出了今后抗击疫情常态化的过程中有效建设韧性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书中重点研究和阐述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进展和未来展望;并对部分国家中心城市和代表性特大型城市在城市建设与治理中的特色实践,以及部分国家中心城市韧性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推动解决后疫情时代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市韧性建设及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批知名专家学者配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就国家实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集,书中深入分析了未来五年以及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趋势和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有利于于我们思考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选择,更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战略部署。
过去30多年里,中国城镇化有力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快速转型,使得包括2.6亿农民工在内的人口从农业进入更具生产效率的非农部门。在城镇化进程中,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经济连续30年保持了年均10%的史无前例的增长。中国的城市以充足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地区竞争创造了高度有利于增长的环境。不断成长的城市相互之间及其与世界的连结日趋紧密,通过集聚效应推动了生产率增长,现在,一些特大城市的收入水平已和OECD国家可比。 中国成功避免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通病,尤其是避免了大规模的城市贫困、失业和贫民窟,但压力也开始显现。中国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扩大投资,而非提高生产率,但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城市层面,投资拉动增长的效应在下降。城镇化过度依赖土地用途转换和土地融资,导致了无效的城市蔓延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点;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攻坚”的新阶段;是城市化进程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科学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发展开始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城市软实力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格局: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显;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认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基本特征,是制订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调结构”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重民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促改革”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选择。
本书是清华大学“城市可持续交通”课题组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由英国BP企业集团资助,为期3年。研究工作包括3项主要内容: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和成果示范。课题组由清华大学6个单位联合构成,涵盖了城市、交通、能源、环境、汽车和政策6个专业,以联合攻关的模式展开了多学科的融贯研究。本书是联合课题组3年研究的理论成果,本书的目的在于: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于指导中国城市的具体实践。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理想模式探讨;区域视角下的城市群与区域交通体系发展;协调发展思路指引下的城市与城市交通协调规划方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公共交通优先的实现机制和政
立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和国家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目标任务,李泉编*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城乡发展的宏观背景,在界定核心概念与研究范畴的前提下,细致检视了国内外城乡形态研究的前沿成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剖析并反思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城乡发展历史及其形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区)中心带动形态、农村内生驱动形态、城乡关联互动形态等三种类型的新型城乡形态,并对其分别以案例形式进行了典型研究。同时,本书对如何以 历史耐心 实现城乡区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城镇体系完善、城乡产业链结与金融发展、城乡形态合理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以及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和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的全国及各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汇编。书中汇集了国家及各省市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务院批准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按照全国统一部署,陆续出台实施了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这对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总体部署,为
本课题是IUD-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长期城市战略研究的核心项目。 本研究报告所涉及的文献、资料、数据、调查和结论,源自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品牌价值研究课题组,不代表国家、政府及其附属组织的观点,也不代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及其学术委员会成员或者他们所代表的专家组、顾问团以及关联机构的观点。本研究尚未形成终结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对任何机构和个人引用其中资料和信息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所附资料和信息,并不表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任何部门对任何地区的法律地位的看法。 本研究报告是关于中国城市品牌价值研究的阶段性非保密成果摘要。IUD中国城市品牌价值研究课题组将定期围绕中国城市品牌价值的基本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策研究,并陆续公开研究成果。
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推进器,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命题。本书从多维视角深入研究了中国城市化的格局、过程与机理。全书共分四篇。篇,中国城市化研究进展。主要论述中国城市化的定义,相关的海外研究和国内研究,从中国城市化问题以及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化研究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多维视角新框架。按此框架集中研究中国城市化的三个关键部分:格局、过程和机理。第二篇,中国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由中国城市化格局、中国城市化过程、典型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辽中地区、成渝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边界地区等)城市化格局和过程组成。第三篇,中国城市化机理。从历史基础、人口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土地系统、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3卷城镇 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城镇化 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精)》由钱易、吴良镛主编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3卷城镇化 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城镇化进 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精)》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城 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五和课题七的研究报告。 课题五《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 设研究》,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全过程 、构建与国土生态安全相适应的城镇化发展空间、控 制建筑总量和营造速度、推进循环、绿色、低碳、生 态的产业体系和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弘扬生态文化 、创新政策体系等综合战略建议。
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课题组编著的这本《APEC首例低碳示范城镇--于家堡金融区低碳指标体系研究》是关于我国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的一份研究总结报告,作者团队对于家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城市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减排的措施、手段和技术路线,形成细化的指标体系,带动于家堡金融区低碳城镇建设,把于家堡金融区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和独具特色的低碳智慧金融创新基地。
《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是专注于中国城市建设领域和城建投融资平台(简称 城投公司 )发展研究行业性年度*威报告,也是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建设投融资等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城投公司运营状况和质量的综合性报告。 《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2018)》通过对2017年度与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行业相关体制、机制、环境、政策、行业、城投公司及融资行为、创新模式等方面的广泛研究,围绕提城镇化建设质量,解决好城建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理论性、政策性的超前研究与实务性、可操作性的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为行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为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参考,为学术研究和商业运用提供全景式的面貌展示。 全书分为宏观环境篇、城投相关行业篇、探索实践篇、案例展示篇共四篇,以及
《第三届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集》主要收录了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积极倡导和主办的第三届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荣获一、二等奖的方案作品。内容为参赛队根据大赛组委会专门为本次大赛编写的比赛案例中提供的全方位企业真实数据,按照方案的评审要求,利用现代物流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为该企业提出的决策与优化解决方案。本获奖作品集共包括一、二等奖获奖作品13部,方案内容均是在各获奖队的决赛方案的举出上,由各参赛队对各自的方案进行适当删减和修改完善而成。 本书可作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做毕业设计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教师进行案例式教学的指导书,亦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图书。
本书分为总报告、宏观经济篇、战略分析篇、产业发展篇、金融市场篇和区域发展篇六部分,对2016年经济形势、重点任务、相关政策等进行了展望、预测和分析,特别是对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病治理、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改革、高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与金融运行形势、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关村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业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书集中了小城镇基础设施9个规划导则,10个专项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反映了小城镇相关规划领域的*科研教学成果及理论实践总结。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小城镇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指标、小城镇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导则、小城镇道路交通工程规划,下篇包括小城镇给水工程规划、小城镇排水工程规划、小城镇电力工程规划、小城镇通信工程规划、小城镇供热工程规划、小城镇燃气工程规划、小城镇环境卫生工程规划、小城镇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市政专项规划,以及规划案例与导则应用示范分析。 全书不但涉及知识面广、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而且集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本书可作为从事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建制镇与乡镇领导学习工作的指导参考用书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1卷中国 城镇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研究城镇化发展空间规 划与合理布局研究)(精)》由周干峙、邹德慈所著,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1卷中国城镇 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研究城镇化发展空间规划与 合理布局研究)(精)》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 展战略研究》的课题一和课题二的研究报告。课题一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研究》由周干峙 院士主编,邹德慈院士和王凯担任副主编。梳理了全 球城镇化的历程和基本规律,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阶 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中国快速城镇化 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对不同发展情景下的中国未来城镇化的速度、三次产 业结构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等进行了分析和 判断,并提出了中国城镇化未来的战略
回杭州担任市委书记,已经十个年头了,作为特大型城市的管理者,天天都在品尝酸甜苦辣,体验喜怒哀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主席于1949年3月5日,在河北平山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的一段讲话,就会在耳边响起:“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我,一名后来的共产党人,能够用自己的辛苦和智慧,回答好这一历史性的重大课题吗?
本书共分7个章节,首先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建筑综合体,提出都市综合体概念。它是指在都市中的居住、商务办公、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它包含各种城市功能,有商务办公、居住、酒店业、商业、休闲娱乐、纵横交叉的交通及停车系统,有些还具有会展等展览功能。而都市综合体特征有:高可达性、高密度集约性、整体统一性、功能复合性、土地使用均衡性、空间连续性和内外部联系完整性。 第二章主要讲都市综合体发展的城市及经济背景。主要分析了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特性,提出都市综合体发展出现萌芽;通过城市化进程研究,提出都市综合体发展大有前途和机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均GDP发展水平为都市综合体发展提供契机。同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
本书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编制,范围包含江浙沪皖三省一市行政范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有条件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区域,长三角城镇群更好更快的发展有着全局性的意义,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体现。本次规划首先应体现国家对长三角地区在未来一个时期的战略要求;针对省际发展的主要矛盾冲突地区制定协调方案;寻求地域和功能体系新的生长空间;强化生态环境、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构建诸如交通基础设施、资源与环境等功能体系的支撑系统。规划可作为该区域发展的纲领文件,协调省际矛盾、编制省级规划的依据,也可作为省市内部战略地区发展及边界地区协调的依据。规划的实践立足长三角区域内部差异性和区域功能体系发展的阶段性,在长三
2012~2013年,中国城市领域自发了许多改革,产生了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特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未来都市发展等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些问题既是我国当前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本报告阐述了中国城市管理2012年以来的现状、分析了城市领域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深化城市领域改革的相应对策。
本书是对全球有代表性的5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估报告,书中从全球城市的空间格局、规模格局、收入格局等各个角度,将500个城市进行了分类,在进行数字分析后得到了计量发现,并以各种典型城市为例,分析了其特点及在全球城市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书中还筛选出150个城市作为正式的研究样本,这150个城市横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覆盖了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了当今世界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
京津冀都市圈是国家开展区域规划的先行地区,也是我国北方*的都市经济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支撑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书在解析都市圈理论、进行都市圈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发展条件出发,详细剖析了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与目标、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职能分工、主体功能区划和空间组织框架、城镇发展布局、重点产业合理引导、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旅游和休闲地建设布局、水土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消耗与环境排放、时空数据集成与模拟平台建设等内容。 本书可供政府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研究人员和学生参考。
本书是200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2009年及历年城市建设统计数据编辑。全书共分14个部分,包括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城市维护建设财政性资金收支、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城市供水、城市节约用水、城市燃气、城市集中供热、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和桥梁、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每部分均包括分年度、分地区、分城市数据。本书数据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全书中英文对照。 本书面向相关工作单位及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