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研究国外城市治理的探索性著作。全书立足经济全球化、城市政府改革与城市治理兴起的大背景下,从城市治理的内涵和分析框架出发,对城市政府的各项治理职能逐一进行了介绍,并进行全方位和深度解析,以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成熟经验,为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期、“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的中国城市,提供一个城市良好治理的参照系。
本书是根据作者2003年10月至2006年11月于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而写成的学术专著。全书内容包括土地增值与补偿:土地产权的视角分析;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土地增值与补偿管理的国际经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下的土地增值和赔偿管理;以及案例研究:广州土地增值和补偿的评估与管理;土地市场的制度变迁:以广州市为例。 本书可供广大城市管理者、城市规划师、房地产业人士以及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研究等教学与科研的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根据中国城市化赖以进行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条件,提出要切实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六大支持系统:即经济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科技与人才支持系统、农村与农业支持系统、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城镇发展支持系统。本书重点对两大核心系统,即经济支持系统和制度支持系统的内容、框架结构、以及建立系统的路径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并就城镇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后介绍了两个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化问题的案例。 本书可以为规划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参考书。
中国城市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不完全与美国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相同。但是,城市理性增长所基于的逻辑和思辨,如因果关联、对症下药,对追求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是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本书试图揭示城市发展的形式、后果和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理性思辨,讨论未来城市发展道路。
《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研究》综合应用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对于集独特生态地位、多民族聚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于一体的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研究》主要研究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首先,在投资环境研究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投资环境的概念、特征、构成及演化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演绎。其次,采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套体系,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的12个样本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对比,从定量和定性的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城市的投资环境。后,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优化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本书以严谨的逻辑推导和“以事实与数据说话”的科学方法,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区情,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公共治理的互动中,基于理论范式,探寻木土化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其突出的学术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书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的分布、变迁与配置。基于京津冀城市群之数据统计,建构“双S曲线”,以解释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协作机制之间螺旋互动;2.本书认为,京津冀区域治理一体化是一项不断更新的新生事物,需要追踪新现象,剖析世界城市群治理的实践,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京津冀治理的“两步走策略”。这一措施可供决策部门参考。
本书通过进行复杂网络和空间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将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空间经济学中,提出了城市和产业网络的构造模式、结构测度方法和经济内涵。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实现网络的可视化以及该网络随时间的动态变异。并分别从整体与局部的视角对该网络的特性进行定量测算,从长三角城市网络、航运中心网络和中国区域产业网络三个层次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本书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都丰富了以往有关的研究和探讨,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城市发展、区域经济与产业政策具有应用价值。
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投影,剧烈的体制转型及其相应的复杂影响必然在城市空间结构与演化上得以显化。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剧烈的体制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空间增长的动力基础,蔓延式增长成为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主要模式。中国体制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增长与演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学界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城市蔓延机理与治理:基于经济与制度的分析》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转型为基本背景,基于城市经济和城市规划比较分析的视角,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环境的根本性转变,以及这些深层次制度变迁对城市空间增长特别是城市蔓延的巨大影响,提示和把握体制转型背景下中国城市蔓延的微观和宏观机理,进而构建弹性、集约、高效的
福建省莆田市江口镇作为海西经济区中*重要乡 镇之一。其城镇化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经验 。可为全国类似乡镇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杨志勇 、林国编写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海西乡镇--福建省莆 田市江口镇调查报告》以该镇相关情况为素材撰写而 成,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江口镇概况及回顾该 镇工业、农业、财政、教育、医疗卫生等经济社会发 展历程。第二,分析江口镇 十一五 时期以后经济 发展情况、人口变动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提出问题 并给出政策建议。第三.介绍江口镇小城镇综合改革 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总结小城镇综合改革经验。第四 。基于全国背景。探讨一个地方发展所面临的属于国 家层面的制度问题,得出江口镇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启 示。
城市学是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用全方位的视角观察和研究城市的全局问题。它是城市科学的核心,在所有城市科学中起主导作用。本教材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揭示城市这一人类居住和生活现象的特征与本质,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建筑学、经济学、生态学等方面揭示城市社会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特点,从城市独具优势的人类生活方面展示城市的美好与发展远景,从剖析城市问题入手引起人们对我们生活的城市的强烈关注。 本教材适用于大学本科教学,特别是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也适合“城市学”相关的专业和课程
理查德·G.菲沃克等编著的《大都市治理——冲突竞争与合作》通过竞争视角来集中探讨集权性区域政府和分权性区域政府问题,在都市政治领域里为著名的几位学者都在此贡献了其作品。《大都市治理——冲突竞争与合作》考查了大都市地区的政府组织及其对政治和政策的影响,其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不仅仅对政治科学专业、都市和区域规划专业以及公共行政专业的学生,而且对都市事务和都市政治学领域的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都市治理》开辟了都市研究领域的新空间。
欧盟不同国家市政设施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均有不同的模式,但总的趋势是,各个国家越来越强化政府对水与垃圾设施的所有权,而仅把经营权市场化。欧盟《水框架法令》导言中说:“水不是一种商品,而是遗产,必须受到保护”。欧盟150多年水与垃圾行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坚持政府对水与垃圾设施的所有权控制权,才能实现“政府提供”与“普遍服务”。 本书全央总结了欧盟水与垃圾行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分析了法国、德国、尤其重点分析了荷兰水与垃圾行业管理的模式及实践,如政府所有、按商业法则运营的荷兰公有水务公司模式,法国水务租赁与特许经营模式;德国二元垃圾收信系统(DSD)、法国垃圾“绿点”标识系统等。同时也对这些国家水与垃圾行业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职责明确且事权清晰的管理体制,链式的可持续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城市住房矛盾日益激化。在城市住房供应总量不足的前提下,保障性住房的提供成为化解住房矛盾的关键,但保障性住房提供效率低下、效果不足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邓大伟编著的《城市保障性住房提供的三方合作模式研究》针对保障性住房提供的效率、效果问题,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有效提供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操作的研究模式。 本书可供房地产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王家庭所著的《多重约束下“低成本集约型”城镇化模式研究》运用数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方法,以及经济计量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对多重约束下“低成本、集约型”城镇化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书对于探索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型道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以我国大中城市经济集聚现状为基础,以面板数据为支撑,在现有理论成果基础上延伸视角,阐释城市经济集聚的土地财政作用机制、农民工供给机制、服务业提升机制以及技术外溢机制,并据此提出我国在转型期促进和改善城市经济集聚所应采取的对策。
《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一书正是用合作的观念而不是支配的观念来透视城市治理的。本书所关注的中心议题就是阐明合作的前提和条件,即,哪些制度安排会促进合作,哪些政策工具能用来维护这种合作。本书所有的研究和例证都是以美国为背景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它所使用的概念分析框架和理论工具却可变通运用于任何城市背景。例如,公共服务的“供应”和“生产”的区分,是支撑本书中心讨论议题的概念框架,我期望,如同在美国一样,它在中国有着同样的广阔应用前景。当中国致力于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大力开发个人物品和提供个人服务的市场经济时,对提供和生产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地方公共经济给予关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地方公共经济既不是由市场来驱动的,也不是通过政府的中央计划来组织的。
清代资源型城市属城市史研究范畴,因此我的研究基于城市史研究的基本框架。在这个问题上,何一民教授在《20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一文中有综述和评析。他认为,目前在城市史研究中有三种观点:种观点强调在城市社会演进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类社会问题的研究;第二种观点以城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主线,分析城市地域、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政治和城市文化;第三种观点强调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研究。①以这个综述和评析为基础,形成了我对“清代资源型城市研究”的三个层面:个层面,从宏观上分析清代资源型城市的演变,揭示面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冲击和中国社会内部的急剧变化,清代资源型城市内部各要素、城市与外部世界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都在发生变化,因而其重点应该探讨清代社会变迁和资源型城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E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系统建设与运行模式;4.地理空间数据;5.系统功能与性能;6.系统运行环境;7.系统建设与验收;8.系统维护。 本规范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l.对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模式作了必要的扩展;2.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要求作了细化,并增加了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元数据、数据建库和数据更新等内容; 3.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描述;4.对系统建设和验收的要求作了较多的修改和扩充。
评述2007年的中国收费,应该说,整个运行状况是比较平稳有序的,这主要得益于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和强化管理措施,狠抓落实,注重实效,把收费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起来,使收费更具人性化特色。形象地说:行政事业性收费就像一辆车,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道上奋力运行着,但这种运行必须要有政策、法规这些“红绿灯”来进行管理、制约,才不至于发生“超速、越线、碰撞、堵塞”等情况。2007年,报刊、媒体对收费管理中的重点事件报道的依然很多,从内容上看,是正面宣传多于曝光批评,规范管理多于违规违纪,减费惠民多于乱收乱罚。但热点还是有的,主要集中在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整顿治理的任务还非常严峻,还有很多地方急需要安装“红绿灯” 本书编辑主要采集于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纸质文字的新
本书结合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规划城镇化布局、土地集约高效化利用、绿色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及相关配套建设等方面阐释和提出了很多科学性的理论和建议,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及决策者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提供帮助,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的目标。
广义智慧城市包容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狭义智慧城市,但广义智慧城市以人为核心与基础,并应充分优化利用土地等载体资源与确保资本为后盾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城市发展四大核心资源的联合优化,可取得比狭义智慧城市*好的综合资源统筹、协同利用,从而取得*好的发展改革红利。系统的广义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设计与建设推进及发展水平评估亦 *为复杂与困难,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深度研讨及探索。《广义智慧城市导论》反映成思危先生创导的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及广义智慧城市理念近几年研究和探索的成果,可作为广义智慧城市导引性探索的汇总,为中国特色智慧城市进一步务实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这是一本从多个角度阐述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的书籍。作者通过大量文献的研读和整理以及亲身的实地考察,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澳门地理环境的变迁、人口规模的变动、区域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演化等;从空间的维度对澳门城市节点、街道、边界进行分析;从城市建筑学的角度对澳门的城市建筑进行宏观与微观的考察;从文化层面上解读澳门城市环境与文化生活的多元混合现象以及身份认同;并分析研究了澳门城市文脉的基本向度以及文脉特色的延续。全书图文并茂,条理清晰,不仅可以使读者系统了解澳门城市文脉的特殊性和价值所在,对于目前中国的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特色的建设,也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中原城市群战略与规划》,本书内容包括:中原城市群的历史使命、中原城市群存在的问题、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