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是 三线建设 时期的重要代表工程之一,始建于1958年;1959 1969年,成昆铁路多次停工后再复工;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运营。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揭开了成昆铁路的神秘面纱,为读者全方位呈现了成昆铁路的建设过程,展示了其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光荣事迹,展现了铁路工人和铁道兵在时代背景下的大无畏精神,歌颂了他们为我国建成工业大国不惜代价、不畏牺牲、默默付出的匠人精神、铁道兵精神;阐释了成昆铁路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了成昆铁路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红色基因。
周戟主编的《新材料产业》将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来论述。前者指具备优异力学性能者,以钢铁为首,主要用于建筑、构筑物、机械构件等;后者指其他性能突出者,尤指蜚声科技界的特殊功能材料,如超导、半导体、稀土、滤膜、光纤、功能陶瓷、碳纤维、纳米材料等。全书共计九章,分述金属材料、稀土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重点论及的材料有三十余种,仅提到名称的材料近百种。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创业实践的思考认为:产业发展是由需求和科技两个车轮驱动的。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需求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进步也明显加速,两者的共同作用,正推动着新一波产业革命的到来。作者从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产业发展对人类未来社会影响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本书是一本关于石油经济的书,书中讨论了石油资源的储量分布、石油的生产与消费、石油市场的微观结构、国际石油价格的决定及其影响、石油国家的经济兴衰等话题。但这本书又不只与石油相关,它更是一本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书。一方面,石油市场深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讨论石油问题离不开宏观经济;另一方面,笔者在多年的经济研究工作中越来越发现,石油市场是理解宏观经济的一双眼睛,石油价格可以被看作世界经济的脉搏。
本书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这个热点话题为线索,首先对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使用的手段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性的阐述;客观分析了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危机,紧接着理性思考中国同制造业强国之间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指出中国走向工业强国的几大关键要素;并就高端制造业的灵魂是什么进行了深度解读。文中也分析中国亟需怎样的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新解。*后回归如何打造中国品牌。以华为手机的成功之道对中国制造业进行案例剖析,对中国制造业的出路提出一些极富参考性的建议。郎教授这本书字字珠玑,论述逻辑衔接完美,问题论述扣人心弦,读书稿时候感觉如饮美酒,深深体会到了作者为中国制造业的前途操碎了心的家国情怀。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建的项目,有 万里长江桥 的美誉。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揭开了其神秘面纱,为读者全方位呈现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展示其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光荣事迹,展现了苏联援建时期中国人民的团结协作与艰苦奋斗,歌颂了我国各行各业人民为我国建成工业大国不惜代价、勇往直前的精神,阐释了武汉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史上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了武汉长江大桥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科学精神等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德国提出的工业4.0风靡全球,成为全世界制造业共同关注的热点,中国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探讨工业4.0,本书结合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多个角度对此话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着重阐述了中国在工业4.0方面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实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本书,就会对工业4.0有一个更直观、系统的认识。对于想轻松了解工业4.0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主要内容包括:循环经济视角下的资源、环境和废弃物、清洁生产和全生命周期理论、物质代谢理论和物质流分析、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创新、钢铁产业技术经济特性等。
本书主要讲述了“安全经验分享”的背景及内涵,总结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介绍了几个主要的事故致因理论,并重点对大量的工业生产事故以及交通事故进行了剖析,图文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安全教育意义。 本书可供石油石化行业管理者和员工阅读使用。
本书介绍了基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期货品种的化工产业与风险管理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石油化工产业经济运行状况及产业链介绍、石化产业原料多元化发展、乙烯工业、聚乙烯在农膜中的应用、丙烯工业、商品期货投资技术及程序化交易、期权分析、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套期保值实务操作。 本书可供期货分析师、化工产业研究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化工相关行业从业者参考。
基于目前风险管理与控制逐步标准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本书以 外项目风险管理有关标准为指导,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控为研究对象,顺应风险管理与控制发展新趋势的需要而编写。全书共有十章,主要包括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阶段风险管控、专项风险管控、接口风险管控,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等内容。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近年来 企业在 外开展EPC风险管理实践的一些案例,书稿可读性强,对从事工程经济与管理的研究人员、EPC风险管理的从业者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本书以经济学中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围绕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问题展开研究,全面探究生态创新行为的前因与后果。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初步提出研究假设,在波特假说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模型拓展和细化,构建了涵盖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所有驱动因素与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