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创主题 聚焦健康新消费 发展健康新产业 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4年要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的号召相呼应。全书紧扣健康新消费特征优势,从供需、产业、融合、治理等多方面谋篇布局,对我国健康新消费和健康新产业的共生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又具亮点的分析。 本书共设置了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调查篇。研创团队从不同视角分析了我国健康新消费整体及部分细分领域的发展动态,并聚焦其在推进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若干重点问题,指出数字时代下的健康消费革命不仅更新了消费者观念,也改变了健康产业的生产方式、市场格局和商业模式。主题涵盖医疗保健消费,老年人、女性与Z世代等重点人群健康新消费,商保与健管融合,癌症筛查,脑健康,主动健康
《产业集群与园区经济》,本书在收集和整理外有关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的基本内涵、特征、发展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对产业园区的基本理论、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较广泛的探讨,并结合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较全面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路径及措施。
本书全面分析了2022~2023年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和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本报告从外商投资角度看全球产业链动向,研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础再造等工业经济重点问题,跟踪发达国家产业链供应链最新政策动向。汇集新兴产业主要指数、新兴产业TOP企业名单、新兴产业未来前沿方向。 本书有助于公众了解世界及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对政策部门决策、行业协会管理、产业研究及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 碳中和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时代中,所有人的财富都将通过碳排放这个媒介进行重新分配,高碳企业的财富会流向低碳企业,增碳行业会流向减碳行业,这些企业的财富重新分配又会逐渐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本书从气候变暖的历史背景和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出发,详细讲述了碳中和提出的原因、现状,以及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如何实现碳中和。同时,本书详细介绍了碳中和带来的一个新兴金融市场 碳交易市场的体制机制及参与方法,以及一个新兴的行业 碳管理行业的业务内容及市场空间。后,本书以个人角度出发,讲述在碳中和时代下,个人应当如何从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和投资理财方面为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 对于中国而言,碳中和
《2013—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含综合篇、行业篇、省市篇及附录四个部分,分行业、地区、领域回顾了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并对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附有世界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数据,反映了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貌。
本年鉴全面记载了2012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综合统计资料,通过对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各地区、各行业、各产品门类发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论述,系统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12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2015中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介绍了2014-2015年期间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应用开发和产业发展以及生物领域投融资等方面的情况,阐述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脑成像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癌症免疫疗法等国际生物领域热点与前沿,预测了分子育种、生物大数据、3D打印等未来有望成为新型生物产业的关键技术的进展和潜力。对2014年的生命科学论文和生物技术专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本书分为总论、基础研究、国际热点与前沿、应用研究、生物产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和文献专利等8章,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和充实的文字,全面展示了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本书可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管理人员和关心支持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参考。
为全面分析全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及产业情况,总结成效,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产业指导、政策支持和规范化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4-2015)》,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企业状况、技术发展趋势、区域发展状况和趋势、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物联网的未来前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
本书含综合篇、行业篇、省市篇及企业篇四个部分,分行业、地区、领域回顾了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并对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反映了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貌。本书图文并茂,数据丰富,是一本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由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和上海体育学院上海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编写。书中系统梳理了2014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详细分析了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等细分业态;细致分析了冰雪运动产业、智能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投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园区等热点领域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对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热点事件、典型案例和创新举措进行了经验总结和评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报告(2019) 装备制造业蓝皮书》包括综合篇、行业篇、企业篇和专题篇等四个部分。综合篇介绍了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综述了201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并对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进行展望,还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议;行业篇内容包括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分行业,主要介绍各行业2018年运行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展望;区域篇重点介绍了天津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企业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的年度情况,并着重介绍了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情况;同时还介绍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型企业的代表,明确提出企业的创新点、具体做法和效果,给其他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参考和启示。
本书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喻新安主编,联合20多名跨境电商行业知名专家、高等院校研究学者共同编写。全书由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探索篇组成,聚焦 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变革与升级 主题,全面地总结了2019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情况、实践探索和主要创新成果,分析新形势下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为我国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是我国跨境电商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全球传统外贸受到重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依然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彰显出对外贸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2019年以来,我国大力支持和引导跨境电商发展,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已经成为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9》是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的指导下,在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界、学术界、各地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下,继《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8》之后的又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年度报告。 为了更为全面系统地反映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本报告基于三个视角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和重要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视角一:突出政府和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兼顾企业成长;视角二:反映示范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同时反映行业发展;视角三:突出离岸服务外包,兼顾在岸市场。 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 部分 序言。由商务部马秀红副部长作序。 第二部分 发展报告,共十章。 章 全球与中国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广泛、深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议题密切相关。我国有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相对薄弱:在范畴、定义和测度等许多基础方面还缺乏共识,资料积累不足,统计口径和体系不完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能针对突出问题、择取重要事实、恰当解释数据意义的实证研究还比较薄弱。《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汇集了这个领域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观察问题的角度各有特点,涉及理论工具、现状解析、趋势预测、政策建议等多个研究层面,不少章节资料翔实、分析深入、观点鲜明、政策建议切实可行,在有些方面还填补了研究空白。总之,这是生产性服务业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社会各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更多关注,共同推动这个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
该报告内容主要分行业、分领域回顾2019年中外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包括行业环境分析、行业发展概况、冷链仓储和运输发展分析等。并且,展望2020年的冷链物流发展趋势。从数据分析、背景介绍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本书是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广东海域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调查评估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专著针对广东海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和渔业环境日趋恶化现状,结合广东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的需要,利用*调查研究数据,并充分比对历年调查研究成果,在系统研究和分析广东海域渔业资源、渔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从政策法规、管理措施、科技支撑和行动计划等方面系统提出了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特别是着重就控制渔业资源捕捞强度、调整作业结构、发展深海和远洋渔业、引导和安排渔民转产转业、推动海洋渔业产业的科技进步、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科学措施和
本书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官方年度报告。全书共设定了综合报告、乡村振兴、内贸流通、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智慧茶业、文旅建设、配套产业、资本运作、行业宣传、附录十一部分,计四十篇。其中,第1部分介绍了全球及我国茶叶概况以及我国茶叶品牌概况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各省份茶叶行业情况;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茶业连锁经营、中国茶叶电商发展、中国新式茶饮市场情况,;第四部分介绍了中国茶叶的进出口情况及全球茶叶消费形势;第五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茶叶质量安全、中国茶叶标准体系建设情况以及 十三五 期间中国茶叶健康研究情况;第六部分介绍了中国茶酒行业发展情况和中国茶饮料发展报告;第七部分从 非遗 入手,系统分析了茶行业非遗开发及保护现状;第八部分对中国陶瓷茶具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第九部分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