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全球范围内最新的洗钱案例,介绍了洗钱的概念与原理、洗钱的手法与趋势、洗钱的类型与犯罪分子的动机,详细探讨了洗钱所带来的风险与后果,金融系统在伪装和转移非法资金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阐述了当前反洗钱立法与执法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效能,并为金融机构如何保护自身不被用作黑钱流动的渠道提供了独特见解。最后,针对如何有效侦查与遏制这类非法活动,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反洗钱相关概念、法律法规、识别技巧以及危害性等知识,增强公众对洗钱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帮助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理解并遵守反洗钱相关规定,促进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监测和防范能力等。
本书从法学视域观察并思考为何需要经济学、 哪些范围需要经济学、 如何与经济学实现良好的规范衔接, 从而将经济学置于法学语境中进行系统考察与反思。本书从 价值目标 规范结构 事实认定 三个维度系统地考察经济学的功能范围及其限度, 将此前模糊不清的问题逐步聚焦, 从而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 对反垄断法领域经济学裁判适用问题的研究, 有利于为一般理论研究提供更具前沿性的范例。 另外, 本书对经济学家在反垄断法中的角色定位及程序约束予以特别关注, 以解决经济学对于反垄断案件事实认定造成的挑战。 对于证据学一般理论的改进及经济学家参与庭审的制度重构具有一定开创性。
本书系统全面讨论了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的竞争法问题,将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对国有企业竞争性改革、数字经济竞争监管理念转变与方法革新、竞争法规则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系统探讨了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竞争法的高效实施路径。 书中提出并论证了公平竞争原则是政府处理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该秉持竞争中立原则,积极的包容审慎原则是建构数字竞争规则的指导原则,制度性开放的竞争规则 双向转化 理论,提出了竞争法律变革及法治实现的具体方案。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其一,有关征纳合作理论阐释,本书围绕税收征纳合作的概念、构成要素、理论基础与实践优势,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推动了税收征纳合作相关理论成果的发展与积累。尤其是其对征纳合作三大构成要素的提炼,具有新意,为本书从理论夯实、问题提炼到制度体系完善的论证脉络打下了基础。 其二,有关预约裁定、风险提示、申报修正、自动报缴从宽处罚等相关制度的体系安排,内在逻辑关联性较紧密。一方面,关注征纳程序的阶段性需要,区分不同时段对于合作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注重制度之间的衔接性需要,使制度之间逻辑连贯。为了实现规范、顺畅、充分的合作,针对征纳合作实践中现存的不公平、不规范、不认可等现象,在制度设计中贯以 激励 约束 的调整机制,形成税收征纳合作的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