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经济学与历史学的方法,从经济史与手工业史跨学科结合的角度,对我国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手工业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初步建立手工业经济史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手工业本身发展变化的动态体系。本卷介绍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手工业的主要类型,管理体制,行业,手工业的发展变化,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手工业与科技的发明等。
本书对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及茶法演变、生产条件、生产形态、生产技s术、商品经济等从理论上作了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做了考辨与稽校,再以茶业经济中唐宋社会的结语殿后,把茶业经济放在历史长河的大背景下考察,作出了一些因茶业经济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指出了自己独到见解。本书视野宏阔,运思慎密,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下,建立了较完整的体系,在一些问题上多有独到的见解。……是一部学术佳作,也是一部有现实经济效益的著作。本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占有丰富的资料,并对前人研究的成果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唐宋茶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剖析,提出了众多可喜的新见,堪称一部佳作。
《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融合了作者菊池敏夫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重点聚焦曾经出现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中国民族资本的百货公司,从其具有的都市机能的多样性角度对百货公司的历史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上海的百货公司曾经以怎样的都市机能和娱乐机能了20世纪20~30年代“摩登上海”的消费文化和都市文化发展,并且,作为一种富有都市多功能性的商业设施,如何对上海的都市发展作出了贡献0本书的观点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原先对百货公司留有的印象,更是明确了上海百货公司在近代上海的商业都市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立足上海的现在,展望上海的未来,日本历史学者真挚地与过去对话,其所取得的上海史研究成果在中国的学界也会同样获得高度的评价。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由于外国入侵、战乱频发等原因,近代中国的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然而作者通过考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问中国在制造业、农业、金融业、交通通讯,以及固定投资等方面的状况,并研究了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生产和消费、货币和存款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之后,有力地反驳了这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作者认为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数十年间,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稍落后于当时的日本,但也获得了不可忽视的巨大的进步。
耶金經過七年精心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內幕材料而寫下這部八十多萬字的皇皇巨著,酣暢淋漓地展現了百余年來人們追逐石油財富似顛如狂的千姿百態。書中既有全景式的俯視,也有細致入微的描寫。故事有血有肉,如見其人。文筆生動流暢,可讀性強,並收有近百幅珍貴照片,反映了百余年來世界石油風雲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