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 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 ----《新中国经济简史(1949-2024)》出版发行 75载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恢弘壮丽的史诗,铸就了人民共和国彪炳史册的伟业。 《新中国经济简史(1949-2024)》一书,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付梓发行。该书是由武力研究员、贺耀敏教授率领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团队,继2022年撰写《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和2023年撰写《中国经济改革简史(1978-2023)后,为庆贺新中国建立75周年编写的。 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卓元先生为该书作序,评价该书:对新中国75年的经济史作出颇有新意的概括和系统论述,史料丰富、思路清晰、言之有理、启发性强。 该书回顾了新中国75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展现了这75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史无前例的成就
经济不景气、社会不平等,以及民粹主义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带有反精英、独裁主义和本土主义倾向的激进政治运动有时成功, 有时失败? 为什么在某些时刻政治中间派能够稳住局面, 而在另一些时刻极端分子占据上风? 关于民粹主义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至今日,民粹主义如幽灵般仍长期存在于西方国家。 到底什么是民粹主义?简单地说,民粹主义是一种诋毁经济和政治精英,崇尚 人民 的政治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者认为,人民需要从那些无能的、不负责任的精英手中夺回权力。通常,民粹主义者对精英的不信任会演变为对专家的不信任,因为民粹主义者认为精英和专家与 人民 有距离。民粹主义运动的另一个标志性元素是对所谓 救世主 的信仰, 救世主 不仅可以直接与 人民 交谈,也承载着普通人的希望和梦想。 在
李伯重先生一直致力于江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他思路开阔活跃,擅长以国际视野来研究古代和近代江南的经济发展历程,挖掘其独特性。本书通过大量中外史料和各种翔实的数据,从环境变化、人口控制、妇女角色的变化、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工具及技术手段的革新进步、城市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明清江南生产力的状况,从而引出自己对明清之际江南经济是发展还是停滞这一历史命题的再思考。本书对国内外史学界流行的一些观点和定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全书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作者独立思考的功力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本书主要讲欧美经济思想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它远溯古希腊、罗马以及欧洲中世纪寺院教会的经济思想,继而谈到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学说、工业资本主义的成长及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等,然后用几章篇幅论述了近代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各重要流派,包括历史学派、边际效用学派、数理学派、制度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等的经济思想。
本书主要记载了世界经济在过去两个世纪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与之相关的各国是如何经历经济增长各阶段的史实,力求还原18世纪后期所发生的重要史实,并做出有条理的、连贯的观察,希望对将来会遇到的问题做以瞻望。从为什么传统社会未能产生自我维持的增长入手,分析了商业革命和科学革新中的利弊,对整个18-19世纪的现代经济起源进行了完整的综述,值得经济学爱好者们学习。
本书作者约翰 希克斯是当代西方世界的著名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著述很多,他的经济理念自成体系,有一定影响。 本书196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3年再版。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市场的兴起,货币、法规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农业的商业化过程,劳工市场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历史等。作者把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区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由放任或集中干涉,这种看法具体体现在上述各个专题的阐述之中。
2008年3月16日,在华尔街和美联储的共同运作下,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超低价收购,85年的辉煌历史就此终结,这也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此后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 本书以大量的采访、人物对话和往来邮件内容等为基础,生动还原了贝尔斯登从辉煌到毁灭的历程。同时,书中还回顾了贝尔斯登的历史、几个重要人物对公司的影响、公司内部残酷的权力角逐以及在华尔街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分析了贝尔斯登这个看似固若金汤的金钱机器坍塌的深层原因,以及华尔街第二次镀金时代的结束。 本书展现了金融界的贪得无厌、自高自大和盲目无知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向读者揭露了华尔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经济落后的透视》是亚历山大 格申克龙的一本集,收录了作者有关欧洲经济史以及前问题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它也是国际上在有关经济史、经济增长与发展等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且被大量引用的经典文献。全书除导言、结束语以及三个附录以外,共分14章。其中,前八章属于对经济史的研究,作者通过对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等国主要在19世纪的经济发展的特殊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了以相对落后程度为核心概念的基本理论框架,旨在为欧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模式。
一扇地下室的门在半夜里吱吱作响,或者一只手快速地溜进一件风衣 引人注目的交易肯定是我们从未见过的。走私可以使人联想到流行文化中的冒险和反叛,但正如这本引人入胜的书所显示的那样,它也对世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照亮了七个世纪黑暗的历史,照亮了一个充满阴谋和财富的世界,这些阴谋和财富取决于鬼鬼祟祟的欲望和那些愿意实现它们的人。 改变世界的违禁品从探索时代的丝绸、香料和白银,到帝国时代的黄金、鸦片、茶叶和橡胶,以及今天的毒品、人口和滴血钻石。枪支、文物和艺术品一直被走私,危险的违禁品 思想 也是如此。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并非总是)声名狼藉的 合法势力 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西班牙帝国的显赫人物、拿破仑 波拿巴、纳粹当局、苏联战利品部队和美国中情局,他们都把走私作为自己生意的一部
本书从泛欧洲的角度,按主题而非按国别来编写现代欧洲的统一经济史。每章均由该领域的两位或三位杰出专家所写,涵盖了欧洲的三大区域(北欧、南欧以及中东欧)。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介绍了1700 1870年和1870 2000年两个时期。每一部分中的各章都是建立在现代经济史的主题 总增长与周期、部门分析和生活水平 的基础之上的。本书使用数量方法,使经济分析更加准确,但这种数量方法采用了本科生很容易理解的方式,便于读者理解与吸收。本书既适合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科书使用,也适合对经济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产业革命》一书是在阿诺德 汤因比去世后,由他在牛津大学的朋友和学生,根据他生前留下的笔记和所做的演讲,整理出版的。在这本书里,汤因比以1760年为起点,从人口、农业、制造业、商业、社会各阶层的变化等各个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描述了产业革命前夜的英格兰以及1760年时工业的保护和管理体制,阐述亚当 斯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著作的概要、目的和特点,探讨重商主义体制与经济发展理论、地租和工资学说、工人阶级的未来等重要话题。
原书分三卷,卷研究了英属北美和早期美国的经济史,第二卷考察了19世纪美国、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的经济史,描述了美国依靠丰饶的自然资源获得迅速发展,并超越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历史。第三卷以20世纪的重大事件为线索,讨论了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技术变迁、企业经济的繁荣和劳工法的发展。同时,也讨论了农业、人口、劳动市场、城市和区域结构的变化。
本书是现代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电学家克拉潘的一部主要著作,共三卷。上卷叙述1820 1850年、即作者所谓 铁路时代前夕 和 早期铁路时代 的英国经济史;中卷叙述1850 1886年、即作者所谓 自由贸易和钢 时期的英国经济史;下卷叙述1887 1914年、即作者所谓 机器和国家的竞争 时期的英国经济史。本书是英国经济史著作中篇幅较大,史实较详细、资料较丰富的一种,对我们了解英国经济发展过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可预见的未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的经济繁荣很有可能成为衡量经济好坏的绝佳标准。在那一时期,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失业率降到了4.1%;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的在繁荣期通胀率通常较高相反,平均通胀率仅为2.9%。 未来很多年,经济专家很有可能为了这些统计数据的意义展开激烈的争辩,也证实了高就业、高增长和低通胀是可以并存的。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当时的状况,耶伦和布林德带领读者回顾那个令人惊艳的年代,以及解释"令人惊艳"之所以令人惊艳的原因。
本书是现代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电学家克拉潘的一部主要著作,共三卷。上卷叙述1820 1850年、即作者所谓 铁路时代前夕 和 早期铁路时代 的英国经济史;中卷叙述1850 1886年、即作者所谓 自由贸易和钢 时期的英国经济史;下卷叙述1887 1914年、即作者所谓 机器和国家的竞争 时期的英国经济史。本书是英国经济史著作中篇幅较大,史实较详细、资料较丰富的一种,对我们了解英国经济发展过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努尔哈赤、皇太极执政时期的清朝开国史,是学术界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详细叙述这个阶段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特点,对于编写清史、满族史,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探讨民族史的理论问题,都是很有益处的。清朝建国初期,百端待举,头绪纷繁,难以一一赘述。周远廉编著的《清朝开国史研究》以研究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为主,联系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清朝开国史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古代经济》是英国著名古史学家M.L.芬利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作者在担任世界为著名的萨瑟尔讲席教授期间所做的系列讲座基础上写成的,主要阐述了古代经济,尤其是希腊和罗马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研究古代经济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其观点被学者称为 芬利模式 ,即古代经济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而是 嵌合的 ,嵌合在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而这一解释模式至今仍未被取代。
《中国田制史》是一本系统阐述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专著。作者万国鼎,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本书为作者在大学授课的教材,整理后出版,目的如同作者在自序中所说 土地问题影响于国计民生至巨 , 然其关系复杂,不容轻易试验,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 , 中国土地问题,先民经验,尤不可忽 。全书共分为四章,*章 上古田制之推测及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 第二章 两汉之均产运动 ; 第三章 北朝隋唐之均田制度 ;第四章 均田制度破坏后之唐宋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