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周其仁教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周其仁教授对未来中国改革之路提出了独特看法。
经济学大家、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代表作。 经济学基于“理性人”假设,但它应当用来解释处处“不理性”的真实世界。 真实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往往与“大家公认”的逻辑相抵触。“公认”会发生的没有发生,而“公认”绝不会发生的事却偏偏来。 这本书所要揭示的,就是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 作者说,“在村庄田野和象牙塔之间来来回回,调查、访问、整理、汇报,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天地”。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产权、垄断、人力资产产权、企业家地位、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 如作者所言,本书将经济学置于真实世界,使得理论不凌空蹈虚,而是从问题出发,每一句话都是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问题,抑或企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疫情暴露了经济体系存在的缺陷,比如产业链的脆弱性,也引发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加大了绿色转型的动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得益于科技进步,凸显了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性。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问题更加受到重视。疫后世界面临的不仅是重启,也有如何重构、如何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的挑战。 中国处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五个关键词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意味着经济政策不仅追求效率,也重视公平,以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本书从橄榄型社会的目标与内涵、收入分配现状、市场机制、公共政策、投资含义等多个视角,探讨未来发展的路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高质量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