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之一。其作为商事组织基本法,与作为商事交易基本法的民法典一起构成市场经济法则的两个支柱,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2023年公司法重大修订,是我国公司法现代化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里程碑,对其需要进行体系化、全景性、问答式的学习。 本书在新《公司法》的266个条文之下,围绕2000多个公司具体法治的问题展开,打开了一幅历史画卷,里面是30多年市场经济大发展时代下的中国公司法治经验、智慧的集结,企业家们创新探索的回顾,以及教训的检讨,还有人们对未来的期许。 本书每个条文的评注设七个板块,立法意旨、条文演变历程、比较法规范、研究文献等四板块,集立法资料与学术指引于一身;公司治理操作指南、典型案例等两板块,提供实操经验分享;条文释义板块是评注的核心与灵魂,少者数百言,多者近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它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讲到法律史本身的问题,这是一部史的研究,无疑将溯及法律的发展过程,并注意法律的变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第二个目的即在于讨论中国古代法律自汉至清有无重大变化。各朝的法律不同,法典体制和内容、司法组织、司法程序、刑罚以及各种罪名的处分都有所不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将汉代
翻译这部综合性的法律哲学著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因为当时的中国法学在现代法制建设的要求或驱动过程中正陷于历史性的困境之中:一方面要为这种法制建设的努力作正当性的论证,另一方面又因法学研究的长期停顿而明显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支援。第二个目的则是试图通过这部法律哲学著作的翻译/思考实践而对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疑惑做一些知识上的清理工作,因为我在当时就已经明确意识到,在法律哲学思考的领域中,人、自然和社会在法律架构下的关系,人或法律人与法律在知识上的关系以及法律权威的正当性等问题极为繁复,绝非人们一般想象那般自明简单。 本书把散见于1940年《法理学》一书中的有关法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资料集中在*部分。本书第二部发和第三部分中对一般法
未成年人给主播打赏,家长可以追回吗? 结婚时给的彩礼,离婚能退回吗? 夫妻间签订《忠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不知情购买了 凶宅 ,知情后可以退房吗? 隐私视频被公开,该如何保护自己? 帮朋友带孩子,孩子伤人了,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代孕子女的父母该如何确定?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为何要定为70年? 外卖小哥送餐撞伤他人,外卖平台要承担赔偿责任吗? 你关心的日常法律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7 大人生阶段: 从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到求学工作、成家生子,再到投资交易、积累财产,直到最终的财富传承,每个人在人生7大阶段中都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本书帮你制定出 人生行为规则 ,带你读透《民法典》。同时,这7个部分也分别对应《民法典》的总则和6个分编,兼具实用性和系统性。 400 个生动案例: 结合案例
本书分十五个专题,围绕全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关键问题展开,以 讲 的写作体例,深入浅出地讲述深奥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指明民事诉讼实务工作中的技巧。着眼于司法实践,侧重实务应用是本书的特色。本书并不仅仅针对民事诉讼证据,对于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的运用也有触及,是一本适合律师、法官、仲裁员等法律人阅读的办案参考用书,也适合对证据法有兴趣的法学专业人士以及大众读者阅读。 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本书是作者二十年来律师和仲裁实践经验及研习证据法的一个总结,在编写风格上,打破传统概念、特征、分类、意义等的理论型解读,围绕关键问题展开,将相关原理与实务相结合,充分展现证据规则的应用流程,别具一格。
本书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 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本馆曾引进中国台湾五南公司陈爱娥译本,引进版面世后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学术口碑,但陈爱娥版本是针对学生的节略本,而此次引进德文第六版全版,可以使国内读者全面了解拉伦茨的法学思想。
第八版更新了100多件司法文件、200多条脚注、30多处条文注释,全书修订了300多处,修订量近20万字,涉及《刑法》条文近200条,封面改为质感软皮,正文采用双色印刷,新版将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收录全面、内容厚实、注解细致 是《刑法全厚细》的核心品质。本书详细标注了《刑法》条文的历次修改情况,以及罪名和立案标准、量刑标准的变化情况;收录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涉刑司法性文件、法答网精选答问、检答网集萃等;收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案例库案例;对现行有效的数百件司法文件进行了仔细辨析,甄别其实际法律效力,同时研讨、论证了各司法规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并进行了专业的注解。
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废止了根据合同法制定的《合同法司法解释(一)》和《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司法实践亟须出台关于民法典合同编的司法解释。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清理相关司法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本司法解释)。为帮助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准确理解与适用本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了《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一书。本书以 条文主旨 条文概览 争议观点 理解与适用 实务问题 案例 等栏目,逐条对本司法解释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理解上,力求真实呈现起草过程中的争议观点以及最终定稿理由,体现法理依据;在适用上,指出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
本书主要内容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的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法律文件汇编,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
历经二十五载生机勃发,难被超越之法律通识经典。于浩瀚法域中追寻法理要义,以文学手法来探究法律真谛。启迪读者领悟法律之精妙,激发读者思考中国之愿景。
数十位法学家以大学法律本科生如何学习专业课为主题,畅谈心得体会,主要内容为法律本科各学科的学习规划、学习方法并推荐图书,辅以学习与职业选择、出国、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度过大学本科生活等。全书由文章和访谈组成,每篇文章三千至五千字之间,访谈主要为十余个问题。全书语言生动,可读性较强。为法学专业的在校生,提供了一定的复习指导建议及职业规划。既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为广大法学专业的同学指点迷津。
为了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帮助读者了解和把握本解释编纂中起草背景与过程、条文主旨与适用以及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特编写本书。本书以司法解释条文为序,对每个条文按【条文主旨】【条文理解】【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的体例编写,力求结构严谨、内容精练、用语规范、分析透彻。
本书是研习民法者的入门参考书,以私权利贯穿始终,开篇就转载了德国法学家耶林的名著《法律的斗争》,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即民法是保障私权利的基本法。接着从权利主体(自然人及法人)、权利客体(物)、权利变动(尤其是法律行为,既属重要,全书亦主要围绕之详加论述)及权利的行使等角度进行论述,力图把民法的权利本位、私法的价值理念与原理原则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用实例引导读者发掘问题、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探求私法上的解决途径。
法律一本通 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本通》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主体条文为序,逐条穿插关联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并附以相关案例,以方便读者理解和适用,是广大读者及相关实务人士查阅、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请求权基础方法是近年来广受法律实务界与理论界关注的热门方法,民商法实务领域甚至有 言必称请求权基础 的趋向。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从民事诉讼的起点 案由 切入,尝试结合民事案由与请求权基础,列出各项案由所涉主张与诉请,及其请求权基础/规范基础检视结构。全书10章216节涵括逾220项案由、近820项请求权基础/规范基础检视程式,旨在打造一本实用的民事案由请求权基础公式书。依据每项案由所涉的诉请,从双方当事人立场分别列明其请求权基础,并区分请求权基础已成立、未消灭、可行使三个阶段逐一拆解各项请求权基础适用的要件与抗辩,从诉讼策略研判与庭审思路优化视角,将请求权基础方法真正融入专业思维,落实到法律实务的工作细节中。
《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为金观涛,刘青峰代表作之一,简体字版初版于1984年,收入第一批《走向未来丛书》,在全民族反思的八十年代畅销一时。1992年在香港修订再版,二十余年来在国内几近绝版。2010年法律出版社在修订版基础上,重新印行旧作,以飨读者。 本书以超稳定结构假说来分析中国社会及文化在两千多年间的演变,代表了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观点。本书续篇为《开放的变迁 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法律知识是很重要,辩护技巧与起草文书的技巧也很重要,但传统观点认为,法律人的独特性在于他们还拥有一些与此不同的东西。 弗里德里克 肖尔 这是一本有关思维与推理的书。说得更确切点儿,本书讨论的是律师和法官的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这个群体的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可能与普通人不同,也可能与普通人没什么差别。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别于普通人,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认为某些推理技术是法律决策所独有的。本书就着眼于这些技术。它的目标既在于对法律推理的各个话题进行严肃的学术探讨,更在于向刚进入或即将进入法学院的学生们介绍法律思维的本质。
为帮助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从事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司法人员和辩护律师以及纪检监察学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充分理解监察机关管辖的职务犯罪的规范内涵,全面了解相关罪名的理论争鸣和典型案例,准确把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和难点,编写《101种职务犯罪办案指引与要点解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实体篇,下篇为程序篇。在编写体例上,本书以 相关规定 要点解读 典型案例 实务参考 的形式逐个对101种罪名及其程序进行详细阐述,以法律规范统领主要内容,以要点提示解读重要法条,以典型案例提供办案指引,以理论前沿回应实务难点。
《法政逸史:转型时代的法律人》是一本近代法政人物史、学术史的随笔集。全书以近代中国法律史上的法政人物为对象,通过爬梳回忆录、期刊、报纸、日记等史料,还原清末民国新旧交替时代法政学人的多面形象。 《法政逸史:转型时代的法律人》并不是严格学术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但也并非纯虚构描写,而是以史料为基础,以通俗的故事化文笔,让这些法政学人在逸闻趣事中展现出特有的人格品质,进而让我们回到那个中西法律文明对撞的时代,体会作为法律人个体的学术理想与命运沉浮,思考同为转型时代的当今中国法律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依稀觉得是人类 创造 了法律,所以应该已经很了解它了,但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法律的深层逻辑和人类的道德直觉(公平或正义)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吗?绝大多数法律人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接受的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毁灭了这种希望。 法律古老的源头应该是个简单的算法,即 返还法则 ,它是人类制度文明的逻辑起点,也是民法和刑法的共同源头。本书讲述了从返还法则到复杂法律制度的演化史,以此呈现法律的深层逻辑,打破部门法的界限,以联结思维取代割据思维,把不同门类的法律知识点重新组合,进而实现法学内部及法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