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讲义》 全网爆红的 法律男神 罗翔教授为每一位普通读者写的刑法普及讲义。 刑法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家庭、校园、职场、人际关系、经济活动处处都有违法犯罪行为,相应地,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刑法。 罗翔让本来枯燥专业的刑法课变得 津津有味 ,读者直呼上头, 根本停不下来 。刑法常识结合法理精神,兼具法律与人文的力量。本书为读者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学习体系,涵盖刑法演变、犯罪论、刑罚论,以及具体罪名的定罪量刑。全书通过分析真实刑法案件、张三的犯罪行为,激发读者用独立、睿智的法学思维去看待生活,提高法律感知能力。每一位读者都能带着法学思维回归到工作、生活中去。 《法律的悖论》 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
本书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世纪重要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弗里德利希 冯 哈耶克历经17年的思考而分别于1973年、1976年和1979年发表的后一部系统性的学术著作。这部重要著作大体上依据 法律、立法与自由 这个总标题所关涉的庞大主题而相应地被分成三卷:卷为 规则与秩序 ,第二卷是 社会正义的幻象 ,第三卷则是 自由社会的政治秩序 。哈耶克在这部著作中详尽讨论了法律与立法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 进化论理性主义 的法治观;他经由法律理论的阐发和建构,终完成了他从社会理论到自由理论再到法律理论这一宏大的自由主义社会哲学体系。 本书是哈耶克历经17年思考创作出的后一部系统性的学术著作。其间详尽讨论了法律与立法之间的关系,阐明了 进化论理性主义 的法治观,是他从社会理论到自由理论再到法律理论这一宏大的自由主义社会哲学体系
《人工智能与法律解析一一数字时代法律实践的新工具》是一部计算机科学与法律兼容的著作,是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分析法律的原理性著作。本书系统介绍法律推理的计算模型,阐释了计算机如何对法律文本进行解析、法律推理的计算模型,及其与法律文本连接类型,解析了新技术时代法律新工具如何建构,如何运行,在哪些方面更加有用。 通过本书,读者首先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如建模、预测,卡涅阿德斯论证、克拉林根框架本体、卢依马非结构化信息管理。其次,知悉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历史。第三,明确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实验的过程。第四,发现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法律学习方法。
《中国式慈善基金会》是一本以法律视角介绍慈善传承家族财富的工具书,由业内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法律专家和财富管理专家撰写。书中详细阐述了慈善与家族财富传承、公司治理以及资本市场的关系,并由慈善领域专家和知名财经人士。 这本书剖析了中外有名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信托案例,结合我国慈善领域很新法律法规及一系列政策在我国的发展演变情况,深入探讨了慈善在家族财富传承中的功能和作用,慈善和公司治理及资本市场的关系,慈善基金会的设立与运营,慈善基金会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公益金融等内容。这本书旨在向读者传递慈善领域的靠前理念,具有较强的实操性。
法律是什么?它有一个目标吗?它与正义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有守法的道德义务吗?这些都是法理学以及一般法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为实体法的每一分支学科都提供着弥足珍贵的语境,触及侵权法到刑法的广泛领域。 无论是从体例还是从内容来看,本书都是一部兼具法律思想史和法律理论特质的作品,也是一部兼具视野宽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雷蒙德·瓦克斯着重描述的不是法律思想史的那些人物、事件的脉络(这是稍稍用心就能很快入门的,谁还不知道自然法学、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社会学以及批判法学呢?),而是如何把“正义”、“权利”、“守法”和“惩罚”这样的主题与法律思想史进行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把法律理论与法律思想史融合起来。 本书具有一种清晰、迷人、不拘形式的写作风格,不同于一般教科书的枯燥乏味,瓦克斯避免了晦涩难懂、繁
“法律的眼睛睁着呢!”这个有点老土的生僻句子,会因为语调和情境而听上去是讽刺的、平静的或警承的。然而,在“法律”应该拥有一个从不睡觉并能看见“一切”的眼睛这个奇特的拟人比喻之后隐藏瓣什么?米歇尔,施托莱斯在他的文章中遥寻了这一图像的纠结缝绕的道路的印迹,这一图像的历史令人印象深刻地描绘了从古典时期到20世纪的时期,我们对法的理解的转变。
自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来,日本逐渐成为中国除美国、欧盟之外的第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对日本而言,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市场,无疑使中国成为其的贸易合作对象。恢复邦交时两国贸易额只有10亿美元,到了2002年,已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中日贸易额已达到2000亿美元,至2011年已达到了3449亿美元。但是,随着贸易的扩大,各种贸易所引起的纷争也随之增多。如何应对中日两国的贸易纷争,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两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成为日语和法律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既擅长日语又精通中日两国法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中,学习和掌握日语中的法律语言又是其基础和关键。《中日法律词汇对比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中日语言对比的方法,分11
法律是什么?它有一个目标吗?它与正义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有守法的道德义务吗?这些都是法理学以及一般法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为实体法的每一分支学科都提供着弥足珍贵的语境,触及侵权法到刑法的广泛领域。 无论是从体例还是从内容来看,本书都是一部兼具法律思想史和法律理论特质的作品,也是一部兼具视野宽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雷蒙德·瓦克斯着重描述的不是法律思想史的那些人物、事件的脉络(这是稍稍用心就能很快入门的,谁还不知道自然法学、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社会学以及批判法学呢?),而是如何把“正义”、“权利”、“守法”和“惩罚”这样的主题与法律思想史进行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把法律理论与法律思想史融合起来。 本书具有一种清晰、迷人、不拘形式的写作风格,不同于一般教科书的枯燥乏味,瓦克斯避免了晦涩难懂、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