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100元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遇见法学家:西方法哲学简史
    •   ( 155 条评论 )
    • 徐爱国 /2024-08-01/ 法律出版社
    • 法律思想的诞生和发展史,即是人类追求自由、公平、独立的思想进化史,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书以人物为线索编排,35位西方法律思想先哲按照由远及近的年代时序出场,生动晓畅地讲述了他们的人生际遇、鲜活个性、学术生涯以及学说思想,完整勾勒出一张西方法律思想演进的谱系全景图。 这张图中,设置了专业明晰的 导读索引 (遵循「经典语录」、「人物小传」、「核心学说」、「经典著作」、「影响评价」与「深度阅读」编排),编写上力求简明,内容实则专业性强大,既是严谨的学术主题,又却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不但有助于法学专业读者提纲挈领地掌握西方法律思想史学习要义,也适合于普通读者按寻踪索骥体系性地学习法哲学人文通识。本书适读于法科生、对法哲学、法律思想史感兴趣的知识精英以及所有对人类社会葆

    • ¥67.8 ¥88 折扣:7.7折
    • 法律与革命(第二卷):新教改革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影响
    •   ( 364 条评论 )
    • [美]哈罗德·J.伯尔曼 著,袁瑜琤苗文龙 译 /2018-08-01/ 法律出版社
    • 《天下 博观 法律与革命(第二卷):新教改革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影响》讲述的是西方法律传统在两次 大革命 的冲击下所发生的两次相继转型的故事,这两次革命分别是16世纪的德国革命 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其中关键所在和17世纪的英国革命 加尔文的改革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当然,受这些革命冲击影响的,并不仅是法律传统,而且还包括新的国家形态、新的政府形式、新的经济制度、新的阶级关系、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真理观念。这是两次全方位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它折射出两种新的信仰体系,它们的冲击波传遍了欧洲。

    • ¥98.6 ¥128 折扣:7.7折
    • 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 2359 条评论 )
    • 张明楷 /2019-01-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旨在提倡学派之争,但并非单纯介绍与评述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学派之争,而是以学派之争为线索对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本书既解释了现行刑法的基本立场,也阐释了作者在刑法上的基本立场,如坚持客观主义立场、主张实质解释论和结果无价值论、肯定以心理责任论为前提的规范责任论、提倡共同犯罪之行为共同说,以及并合主义等。

    • ¥97.9 ¥136 折扣:7.2折
    • 寻找法律的印迹(第四版)
    •   ( 1535 条评论 )
    • 余定宇 著 /2023-07-01/ 法律出版社
    • 5000 年来,对 自由平等 和 公平正义 的热切追求是全人类最共同的梦想,而那些世界各国世代流传的所罗门、包青天、安提戈涅、苏格拉底等人为追寻正义而不屈不挠、最终令公平正义取得胜利的无数个精彩法律瞬间,已成为一座座记录着人类法治前进足迹的里程碑。 跟随着本书的足迹,可以亲临其地般地走出国门看向世界,漫步到世界各地去追寻法律的故事,探索人类古今的法治精神。法学像个大迷宫,但却能指引人类的灵魂,只要用心去看去听,便会发现: 自由平等 和 公平正义 的法学理想,曾是怎样恒久地照耀着人类历史的过去,同样,亦会怎样恒久地照亮我们的将来。 本书打破了枯燥无味的教科书式的旧框,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普法通识文体,以 法学游记 式的精湛故事讲解带领我们,从地中海沿岸的法律足印、到古罗马废墟、到英格兰原

    • ¥53.7 ¥69.8 折扣:7.7折
    • 中国监察法制史
    •   ( 232 条评论 )
    • 张晋藩 /2019-12-01/ 商务印书馆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不仅注重监察体制的完善,而且致力于监察法的制定,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发挥。本书论述了中国自夏商至清的历代监察法制建设,史料充实,分析精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着重修改之处为:一、加强监察思想部分,以显示思想对于制度建设的引领作用;二、沟通中枢制度与监察制度的内在联系,强调中枢制度的发展变化对于监察制度的直接影响;三、充实了明清两朝的监察立法,作为古代*后两个王朝,监察法和其他立法一样,均已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 ¥56.2 ¥78 折扣:7.2折
    • 罗马私法
    •   ( 1507 条评论 )
    • [德]马克斯·卡泽尔,[德]罗尔夫·克努特尔 著;田士永 译 /2018-09-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作者马克斯 卡泽尔以其内容广博的罗马法手册《罗马私法》享誉世界。他的作品集中而又均衡地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呈现出国际上罗马法研究的所有知识,并且通过援引古代法律渊源和现代研究的例证进行了说明。 本书是罗马私法的课程教科书,以教学为目的,于1960年初次出版,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和补充。 罗尔夫 克努特尔,在本书新版时增加了很多据以说明法律规则或者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理由,并尽可能地加入对于各项法律制度在罗马法复兴以后的发展的评论,进而再大体扩展到关于德国现行法、奥地利现行法、瑞士现行法及其他现行法的提示。 本书主要用于大学生,而他们也许不完全熟悉欧洲的通用语言,如果他们想深入钻研这些内容,在这些外语作品中不难找到针对各个问题的其他渊源和文献。此外,本书对于感兴趣者而言,越

    • ¥86.5 ¥118 折扣:7.3折
    • 早期中国的法律世界
    •   ( 105 条评论 )
    • 李平 /2023-08-01/ 法律出版社
    • 早期中国的法律世界是怎样的?本书尝试从两个方面提供基础性认识:一是针对关键概念,诸如法、法学、法家、狱讼、礼、法、德、刑等进行解说,提供理论基础。二是通过自三皇时代至春秋战国法文化发展中关键节点的考证和解释,展现出中国法文化如何产生并渐次泛政治化、治术化、宗法化、道德化,为理解秦汉以后的传统法文化提供历史基础。本书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和法文化方面的绝大部分论断并不墨守、因循既有的理解模式和结论,欲以一家之言,期抛砖之效。

    • ¥60.1 ¥78 折扣:7.7折
    • 理学兴起与宋代司法传统的历史转型研究
    •   ( 13 条评论 )
    • 王忠灿 著 /2024-09-05/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理学兴起是推动宋代司法传统转型的重要力量。宋代理学家士大夫推原经典寻求治道,其思想、方法和观念重新塑造了宋代司法的理念和精神。理学家法官在折狱听讼实践中探索司法规律,总结断狱止讼经验,积极参与疑难案件的审理和讨论,通过司法解决社会矛盾、实施教化。最为重要的是,宋代理学家士大夫积极投身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改造基层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使之符合儒家司法理想和价值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宋代的司法传统。本书从法律思想、司法方法、礼法规范和社会关系改造等方面论述宋代理学和理学家群体重塑司法传统的努力,全面展示了宋代理学对司法传统的深刻影响,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的宋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63.4 ¥88 折扣:7.2折
    • 外国法制史研究(第25卷 第2辑):北欧法研究专辑
    •   ( 4 条评论 )
    • 何勤华 /2024-06-01/ 法律出版社
    • 《外国法制史研究》长期致力于介绍和讨论域外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经验,为我国法律发展提供借鉴。 北欧法研究专辑 精心挑选翻译了北欧几位重要法学家的经典论著,同时也刊登目前国内对于北欧法律研究的新成果,为国内学界介绍北欧法律的历史演进和当代样貌。

    • ¥66.9 ¥78 折扣:8.6折
    •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上下)(社科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创新工程
    •   ( 280 条评论 )
    • 楼劲 /2014-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上下)》以敕例为中心来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的立法与法律体系,考证了此期法制发展在各转折点上的史实。其结论是:敕例的主导地位及其与法典的关系,是贯穿于我国帝制时代法制史的根本问题和基本线索。在魏晋至隋唐的法律儒家化进程中,由于全面贯彻礼、法关系准则的需要,尤其是由于其与北朝汉化、改制等历史进程的合拍,导致了一个不断强调法典重要性的历史运动,这就决定了唐代《律》《令》《格》《式》体系的形成。而法律儒家化及相关历史进程在唐代的终结,则决定了这一体系的瓦解,并朝类于秦汉律令体系的方向归复。

    • ¥89.6 ¥128 折扣:7折
    • 宋代地方民事审判研究
    •   ( 8 条评论 )
    • 张文勇 /2024-06-01/ 法律出版社
    • 民事审判是国家解决民事纠纷的最高形式,宋代地方民事审判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尝试从宋代地方官的出身来源、知识结构等内在角度切入,就地方官的知识、兴趣、抱负、思维习惯等因素对地方民事审判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以地方民事审判从受理、审理到作出判决的整个过程为脉络,从地方审判的实态出发,分析了宋代民事审判的依据与 情理法 的关系及其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对宋代地方的民事审判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宋代地方官员在民事审判中努力使案件的审判处理与变革的社会秩序相协调,向理性化发展,适应了社会的要求,是宋代相对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 ¥75.5 ¥98 折扣:7.7折
    • 秦汉刑罚制度研究(中国法律史学文丛)
    •   ( 168 条评论 )
    • [日]富谷至柴生芳朱恒晔 译 /2021-09-01/ 商务印书馆
    •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迄今为止研究成果众多。这些研究均以文献史料的可见记述为依据,将汉代法制看作对秦代制度的承袭进行论证。而本书从到目前尚未明确的秦帝国法律入手,灵活运用新出土的*新资料,对秦代和汉代刑罚制度的不同之处进行探讨,尝试彻底颠覆旧学说,投石问路,在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道路上投出一块新石头。 本书整体由四编及补编构成。编和第二编是秦代和汉代的刑罚制度考证,第三编为连坐制问题,第四编阐述秦汉爵位制度与刑罚的关系,补编则论述秦汉时代的刑罚理论,诸如约与律、罪与罚、刑罚的目的与功能等。

    • ¥64.1 ¥89 折扣:7.2折
    •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纳税人与法律——以宪法冲突为视角(财税法译丛)
    •   ( 49 条评论 )
    • 尚塔尔?斯特宾 /2023-11-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运用一种独到而精湛的税法史研究手法,将我们熟悉的纳税人权利保护话题,回溯到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在一个独特的场域内展开宪法性的论辩,展现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税收法律的动态变化历程。 法律所提供的保障机制是英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核心,其确保纳税人缴纳正确的税款以及政府依法进行税收征管。本书正是围绕着维多利亚时代纳税人的三项法律保障措施展开,即议会的宪法保障、地方的行政保障以及司法保障。作者从宪法冲突的视角出发,由议会、中央政府、地方行政机构、司法机关以及纳税人充当主要角色,描绘出时代洪流下英国纳税人法律保障措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也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研究和制度建设提供了新鲜素材。

    • ¥54.7 ¥76 折扣:7.2折
    • 体育法律史
    •   ( 10 条评论 )
    • 吴伟彬,张耀文 /2024-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在比较法的视野下,以广义体育法制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分别归纳、总结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希腊、罗马等国的体育立法、体育政策和体育管理体制的变迁史,采用法律史的研究方法,探究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影响因素。关于体育法律史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本书有一定的理论和史料价值。

    • ¥75.5 ¥98 折扣:7.7折
    • 晚清监狱改良缘起
    •   ( 5 条评论 )
    • /2025-01-15/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晚清正值中国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当一种社会结构被另外一种社会结构所替代时,会产生很多需要调查和研究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晚清监狱改良缘起,即现代转型肇始,这是当时 知识库存 所没有的。晚清监狱改良缘起研究具有开创性研究的特点, 捕捉 本国、本民族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值得人们关注并深思。本书主要内容为阐述研究晚清监狱改良缘起的整个时代背景及其过程,主要归纳为三个基本事实,其一为中外关系中国文化强势下形成传统的监狱制度,其二为中外关系中国文化弱势下西方监狱制度注入中国,其三变法图强的诉求下孕育监狱改良的主客观因素。

    • ¥64.1 ¥89 折扣:7.2折
    • 道教戒律与唐律中相关内容之比较
    •   ( 15 条评论 )
    • 郑好 /2024-08-01/ 法律出版社
    •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戒律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道教戒律的一些重要理念对于惩恶扬善、辅助教化、化民导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道教戒律需要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道教戒律需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对戒律内容适时进行损益和调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佛、道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同时,传统法律也规范、形塑、影响着宗教行为和宗教规范。本书以道教戒律为中心,探讨宗教规范与我国传统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唐代的律、令、格、式与道教戒律的比较,逐一梳理,从细节上诠释国法与教规的相互影响。

    • ¥50.1 ¥65 折扣:7.7折
    • 刑事申诉与再审办案十二讲
    •   ( 16 条评论 )
    • /2019-07-01/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刑事申诉与再审办案十二讲》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刘文峰检察官所著的一部力作,它对刑事申诉与再审程序及其实践现状作了深度解读,回应了刑事申诉与再审程序尽管重要但是学术界、实务界以及社会公众对其了解不深甚至还有些陌生的现实情况。刘文峰检察官曾先后在基层、省级和检察机关任职,任职部门包括公诉、死刑复核、司法改革和刑事申诉,对于检察实务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自2015年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检察官以来,曾参与办理、直接承办或参与指导办理了多起重大刑事申诉与再审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将自己多年来的办案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提炼,形成了这部 心血之作 。 该书具有全面性。书中既有对刑事申诉与再审案件总体情况的介绍,也有

    • ¥58.5 ¥78 折扣:7.5折
    • 法的回声:中国法律思想通识讲义
    •   ( 119 条评论 )
    • 李鸣 著 /2023-03-01/ 法律出版社
    • 在特定历史阶段,思想家总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是思想宝库的贡献者。孟子说: 领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他告诉我们要知人论世,要准确把握其人,就必须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的命运与其思想结合起来。一个思想家肯定有其生活的积淀,他一般会在曲折坎坷、多灾多难的生活中产生对社会、对人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特定的思想。 对思想家智慧的学习和掌握,是一门上乘的学问。学习思想家的法律智慧,会潜移默化教会我们守规则、重程序、谋平等、护人权、受监督。了解历史上法律思想的杰出人物,虽不能使我们自己成为法律思想家,至少可以成为有法律思想的人。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法律思想浪潮之中 思想家英雄辈出、崭露头角、风云际会、群星璀璨 打开这本书,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

    • ¥67.8 ¥88 折扣:7.7折
    •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第十一辑)
    •   ( 11 条评论 )
    • 王沛,姚远 /2022-06-01/ 法律出版社
    • 近年出土的古文献数量惊人,这些古文献以竹简木牍为主,兼之以铜器铭文、帛书、封泥等,其中法律史资料所占比重不小。这为法律史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古代法制如此直观地贴近数千年后的现代人,法制形式的存废、律系脉络的梳理开始被重新审视。因此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相当有价值。该论文集收入的论文跨度较广,对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重大论题多有反映。

    • ¥67.8 ¥88 折扣:7.7折
    • 散佚与重现:从薛允升遗稿看晚清律学
    •   ( 2 条评论 )
    • 孙家红 /2021-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读例存疑》一书作为晚清刑部尚书薛允升的代表性律学作品,不仅萃聚薛氏一生律学著述之精华,集中国古代律学之大成,更为晚清法律改革奠定坚实的知识储备。本书以新近在北京、东京、上海三地发现的十数册《读例存疑》稿本为契机,对于以薛允升为代表的晚清律学研习活动、律学作品创作传播,以及法律学派的形成互动,进行了详细具体、丰富生动的讨论和揭示,在相当程度上更新了当今学界关于晚清法律改革前后历史的诸多陈旧见解,为我们重新审视和检讨晚清法律改革以来的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创新探索。

    • ¥96.6 ¥138 折扣:7折
    • 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
    •   ( 78 条评论 )
    • 陈玺 /2018-09-01/ 科学出版社
    • “刑事诉讼惯例”是指古代刑事诉讼活动中客观存在,却不见于律典明确规定,又为官方和民众普遍认同的各类习惯性规则。本书以唐代刑事诉讼惯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诉讼主体、告诉、审判、执行等领域的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生成、运行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勾勒出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明中制度、惯例、观念三位一体、协调互动的运作格局,展示了我国传统诉讼法制文化演进、发达之概观与规律。

    • ¥92.2 ¥128 折扣:7.2折
    • 纽伦堡审判——对德国法西斯的法律清算
    •   ( 37 条评论 )
    • 何勤华 /2015-07-01/ 商务印书馆
    • 何勤华、朱淑丽、马贺编著的《纽伦堡审判(对德国法西斯的法律清算第2版)》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战胜国没有采用同态复仇或血腥的报复政策,立即处死战犯,而是采以合乎现代文明理念的方式,通过设立军事法庭,对战犯个人和犯罪组织进行了公开审判和惩处,以此记录历史、警醒未来。 要进行审判,就必须解决一系列法律问题,本书即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 欧洲战场有四大战胜国,究竟由谁来主持审判? 充满罪恶和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分子如此之众,到底审判谁? 指控他们犯有哪些罪行? 应依据何种法律进行审判? 通过纽伦堡审判,推动了靠前人权法的发展,为靠前刑法、靠前刑事诉讼法建构了理论、发展了学说。由此次审判确立的基本规则,被称为 纽伦堡原则 ;也正是这次审判,为常设靠前刑事法院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99.4 ¥138 折扣:7.2折
    • 两汉经义法律化研究
    •   ( 20 条评论 )
    • 林丛 /2023-11-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以经典之义在两汉时期的法律化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对经义在彼时的法律化表现进行阐述,意图系统而全面地审视汉代经义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从而重述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观,以期为当前的法治建设提供有力借鉴。主要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经义法律化的文化背景,即汉代儒家经典统治地位的确立。第二章为经义法律化的内在诱因,即儒家经义本身的法律属性。第三章为经义法律化的智识支撑,即经学群体与法律群体的渐趋融合。第四章为经义法律化的实践路径,即经义对法律实践的渗透,从司法、立法、法律解释三个层面展开。第五章为经义法律化的强制保障,即 不合经义 行为的法律制裁。第六章为经义法律化的意义,主要从经义法律化对汉代法制的意义、对传统中国法制的意义、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三个角度着手。

    • ¥60.1 ¥78 折扣:7.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