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行政法体系化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行政法法典化,这关乎行政法体系的内涵塑造。法典化可以整合现有的概念和规范,形成并然有序、层次分明的行政法体系。它不仅有助于明确行政法的核心价值观,而且通过逻辑和价值的融合,促使行政机关在合目的性的指引下作出科学理性的行为,妥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行政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这涉及行政法体系的外延扩展。行政法并非封闭的法律系统,它需要与其他学科持续交流和互动。传统上,行政法作为公法的一部分,其体系建构主要依据公法原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公法与私法的交叉耦合日益显著,行政法的体系建构面临新的挑战。深入研究行政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可以有效拓展行政法体系,使其更能充分回应现实生活的复杂需求。
本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2021年所收集的优秀行政执法指导案例选。分为行政处罚案例、行政许可案例、行政强制案例和行政执法监督案例四章。案例分为基本案情、处理结果和案件解析三部分,案件解析又细分为案情分析、法律适用和示范点三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不同类型行政执法案例的处理情况,并总结执法要点,以期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渎职犯罪案件总量不断增加,重特大渎职犯罪案件频发,给国 br 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巨大危害, 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加之监察体制改革对 br 渎职罪的查处、适用与把握提出了新要求, 新冠 疫情赋予了渎职罪疫情防控、 br 传染病防治等履职保障新任务,因此,研究渎职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 br 国渎职罪存在主体范围狭窄、 因果关系认定困难、主观罪过模糊、刑罚体系不协 br 调、针对性预防机制构建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据此,研究渎职罪具有非常重要的 br 理论意义。渎职罪的研究既要注重教义学的精细化与精密化,也要强调客观形势 br 与问题导向,从教义学以外的视角观察和解决问题,实现渎职罪研究的理论逻辑 br 与实践逻辑相衔接。在经验借鉴和理论基础层面,从 纵向 与 横向 两个维 br 度探求我国渎职罪主要问题的解决经验及
本书共三个部分,部分:刑事执法篇。第二部分:行政(治安)执法篇。第三部分:派出所执法篇。借助从事公安工作十年以来的办案经验,从解决实际案例出发,再从导语、基本案情、争议焦点、以案释法等四个方面阐述相关刑法问题或者行政、治安案件法律适用问题。 本书通过案例研习有助于民警迅速了解公安刑事、行政法律的概念、要义和适用问题,指导民警在执法实践中对案件作出准确定性和精准量刑,向着规范化执法不断前进。本书正是立足于公安执法实践,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书为《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执法手册》的修订本。针对基层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岗位需要,以应知应会、警务实操为重点,分十二章详细阐释了民用爆炸物品基础知识,民用爆炸物品治安管理总论,爆破作业单位、人员、项目和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储存的安全管理与监控、销毁,民用爆炸物品从业单位治安防范和治安检查,特殊用途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等业务知识。 内容编排以法规、规章、标准、规范为主线,始终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基础与前沿并重的原则,既立足应用实际,又适度超前,是全国公安机关公开出版的系统性较强的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材。本手册可用于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民警岗前培训和强化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各级治安部门领导、民警和有关管理部门、从业单位管理人员日常学习业务知识的参考资料。
行政协议是一种新兴的行政活动方式。为了区别于民事合同,应当以 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 作为行政协议的判准,并结合司法裁判对该判准加以具体化。行政协议案件的司法审查应围绕协议效力展开。对行政协议的合法性判断,应当依据各种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先后审视缔约容许性、形式合法性和内容合法性。行政协议在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范时,就会罹患可撤销或无效之效力瑕疵。除非行政协议受撤销或被确认无效,当事人应当履行。行政机关非依法定授权而单方要求相对人履约之决定,以及单方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优益权,均应受严格限制。
行政法入门(第二版)(法学名家与法学方法丛书)
本研究将 内部行政行为外部化 置于与一般制度既存在差别又有连续的背景中来理解,通过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梳理,对司法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予以思考、诠释和展望。主要以规范域的立法意旨为依据,以类型化司法实践中的判决文本为基础,循迹法院的审理思路和理由阐释,结合理论学说的观点与立场,分析提炼 外(部)化 的构成要素,建构 外(部)化 在具体运用中的判断脉络,完整勾勒出一项尝试走出迷思的实践谱系,使 外(部)化 政策的功能性获得理论支撑和视域拓展。
本书是一本行政法学大家写给法科学生走进行政法、了解行政法的入门著作。作者选取了学生在学习行政法学时普遍遇到的困惑和难点问题,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行政法学思维,掌握正确的行政法学方法。全书分为初识行政法、有效记忆行政法知识、依法行政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行政法的学习进阶等内容。
本书收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校和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实务部门作者的9篇文章,设有特稿、 数据犯罪的刑法规制 专题、 智慧司法与法律监督 专题、专论4个板块,从数据本地化机制、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保护法益、司法人工智能的适用、数字作品发行权用尽规则的适用等各角度呈现了数据法学研究的最新优秀成果。
本书深入研究了行政执法中的非法取证行为规制,以 原理 制度 实践 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基本原理,旨在阐释本研究的基础性、前提性、概况性内容,包括导论、行政执法非法取证行为概述、规制成效及困境三个部分。中篇为制度构建,旨在以行政执法非法取证行为的内部结构及实践样态为基础,构建有效规制该行为的体制机制,包括规制新思路的提出、分类规制的实施、容错机制的构建三个部分。下篇为实证考察,探究了行政执法非法取证行为规制研究过程中与之息息相关的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内部监督、行政执法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三个领域的有关情况。附录部分提供了内容翔实的过程性研究材料。
全书拟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现代行政法意义上的城市空间利益; 第二章为现代城市行政法的体系构造;第三章为生活环境利益;第四章为景观利益;第五章为城市空间利益的保障机制。
《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刑事诉讼系列:侦查监督制度理论与实践》入选书目的内容全面覆盖从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到审判和执行的各个诉讼阶段中的重要诉讼法律制度。《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刑事诉讼系列:侦查监督制度理论与实践》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予以充分关注,尤其是对管辖、证据、司法鉴定、强制措施适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刑事和解等方面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力求从多角度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制度选择方案。在信息化时代,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必须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的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全、证据规则、DNA生物证据的运用等前沿问题作出回应,《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刑事诉讼系列:侦查监督制度理论与实践》也吸纳了一批介绍国外先进经验,探讨新时期程序法运行中的新问题的具有开创性的作品。
本书以"行政行为"为核心,以"行政行为的形式论"为基础,融入"行政过程论"的视角,简洁而全面地阐述行政法绪论、行政组织法、行政作用法、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法的内容。
本书是国内部针对中国所签双边引渡条约条款的解释和评价的系统性研究专著。本书以条约和引渡条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开篇,为后续的阐述作出铺垫。该书基本穷尽我国已签双边引渡条约的条款类型(包括实体性条款和程序性条款),对这些条款的立法范式和缘由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对重要术语和疑难条款进行了解读和诠释,并着力考察了这些条款的适用问题。本书也基本穷尽了我国自有引渡条约以来的引渡案例,但由于我国法院受理的案例较少,所以也掺入了外国(主要是美国)引渡判例来加以佐证。本书可为高等院校、外交部门和司法机关等研究和实践的参考,也不失为公众了解引渡条约的普法读物。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是由中华全周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文集,已经先后在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出版四卷。本书是第五卷。本书由专委会成员撰稿,内容涉及与信息网络及高新技术领域法律相关的综合问题、电子数据证据、软件、数据库、集成电路、网络游戏法务、电子商务法、高新技术产业化与资本市场、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电信法务、信息安全与网络犯罪等方面,对这些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可供关注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领域法律新问题的律师、法官、研究人员以及法律专业、IT专业的学生阅读,也适合IT行业的管理人员阅读。
依法行政百题问答体例新颖,包括实践问题、理论分析、制法体系、典型案例,围绕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紧扣行政执法实践,理论分析深入浅出,并辅之以相关制度规定予以解读,同时精选典型案例以拓宽视野,面向基层公务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对于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编选、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 1965)税务行政方面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并做适当的技术性分类。本书力求全方面地呈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税务方面的行政法律制度内容,以期全面、客观地呈现当时我国行政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如何设计运行的,体现了何种时代特征,以及是如何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税务行政法治体系的。通过重现当时的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行政法律制度研究提供较为详实的历史资料。
作者从10个法律问题的角度,对警察使用强制手段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全书共分10章,每一个章目对应一个问题,即警察强制手段的概念界定、法律性质探讨、法源梳理与规范体系重构、法律原则探寻与适用方案、比较法分析与改造、情形的解释与完善、程序落实、调查与审查机制构建、法律责任界分、实证研究及其启示。作者力求从实用角度出发,探讨警察使用强制手段的相关法律问题,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域外相结合、法理与实战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
行政处罚快速办理程序是正在新兴的新型执法程序,对快速办理程序的系统性研究可以在丰富行政处罚程序理论的同时,为快速办理程序的立法与执法工作提供参考。本书通过深入分析快速办理程序生成的科学性,在理论上对质疑快速办理程序的正当性进行了回应,并对加速社会中的程序正当性标准进行了初探,同时充分考察与调研了快速办理程序的立法与执法实践,分析解决了快速办理程序在实践与应用中的问题。因此,本书既能够为执法程序的研究者提供一个较新的理论研究视角,也为实践部门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自2003年 非典 事件以来, 应急管理建设逐步受到重视,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 一案三制 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但突发事件依旧多发频发,反复上演。鉴于此,实有必要以行政应急法律实施机制为对象进行深入剖析,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减轻 和公民的损失,不断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
民航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效率、安全以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因而也使得法律规制成为必要和可能。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行政法律规制对民航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用航空行政法律规制研究》从行政法律规制的指导原则入手,首先探讨了民用航空行政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用航空立法政策和行政立法体制。重点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其他非类型化的行政法律规制行为等几方面,分析了我国民用航空行政法律规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探讨了相关立法和制度的完善措施。*后,针对行政法律规制引发的争议,研究探讨了争议的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