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其次才是理论性。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全书共回答了数百个问题,采用的是法典评注的编写方法,以梳理、阐释《行政处罚法》的客观适用规则为中心,竭力回答已获悉的问题,重视立法、行政、司法实践甚于学说,重视通说甚于个人见解,重视国内法治甚于国外法治。 在结构内容上,每章下面设置本章概要,逐条解释时,采用本条来源、立法演变、规范意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案例评议等逻辑顺序,不少条款设置 微言要义 ,用法律谚语等短句提炼法条的精神实质。 在法条适用部分,努力梳理关联法条、实务见解、学术见解,提出本书见解,并注重小法律适用关键词的解读。 案例主要使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报案例、指导案例,以及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审判等方面的经典案例。 对于法律空
本书以2023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行政复议法的修订情况,系统性阐释了行政复议原理和行政复议制度。本书以解读行政复议法的原理为目标,从剖析行政复议的概念、原则、功能出发,系统性地梳理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制度关系,审视了受案范围、管辖体制等行政复议制度内容,并详细阐释了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以及行政复议审理程序与行政复议决定体系、法律责任体系等制度内容。 本书不仅对于行政复议的原理解读和制度完善有一定贡献,且对于行政诉讼法的相关制度也有一定的阐述,为我国行政救济体系的制度构建及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书是山本隆司在助手论文基础上形成的著作,藉此也留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执教。行政机关对私人作出一定的行政活动,在法上意味着什么?该书着重从行政法律关系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行政活动所具有的分配意义。该书分六章,即主观法与法律关系的原像、公权的构成、公权与法治国家、实体法关系的基本形态、实体法关系的应用形态与法律关系论的展望。该书揭示了行政主体与私人之间的主观法、即自由权利义务、进而是法律关系观念的行政法教义学意义,是一部开拓行政法学新境界的力作。
本书共八章,一项附录。附录为作者起草的《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规则》。正文八章以此规则为基础,分别对下列专题进行阐述:(1)行政执法证据和证明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行政执法证据法及其渊源体系、基本原则、主要规则;(3)行政执法中的待证事实、查明职责和证明标准;(4)行政执法证据的种类、分类和属性;(5)行政执法证据调查收集的一般知识和各种证据的具体收集实务;(6)行政执法证据分析的一般知识和单个证据、全案证据分析实务;(7)行政执法证据的整理、提交及编制证据目录;(8)行政执法听证实务及其中的质证事宜。
本书主要概括介绍了我国涉外法治的主要进展以及国际法和涉外法治研究的新成果,包括涉外立法、涉外司法、涉外执法、涉外法律服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自贸区与自贸港法治等内容,全面展示了我国近年来的涉外立法状况,涵盖法律、 行政法规、 部分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总结介绍了涉外行政执法情况,包括涉外公安行政、涉外市场监管行政、 涉外法垄断执法、 涉外网络执法、 涉外贸易投资执法、 涉外海关行政等, 还介绍总结了涉外司法情况。
自动驾驶技术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当前的法律规制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理论层面,自动驾驶技术带来了自动驾驶法律主体资格问题、法律责任难题以及法律伦理挑战;在实践层面,自动驾驶技术也给当前的道路交通法律准入制度、规制模式、安全监管和责任体系带来了全新挑战。本书针对上述内容,对自动驾驶法律规制所面临的主要理论和法律挑战以及如何完善自动驾驶法律规制进行深入研究。
行政法重点条文理解与适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丛书)
本书共分11章,分别阐释了交通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渊源和历史发展等概述部分、交通行政法主体、交通行政立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交通行政许可、交通行政处罚、交通行政强制、其他交通行政行为、交通行政程序、交通行政复议、交通行政诉讼和涉外交通行政法。 本书以总体的交通行政与法作为研究范围,旨在建构出交通行政所应遵循的法治原理原则与内容。具体表现为:(1)本书在内容上围绕一般交通行政展开,区别于交通行政个别领域如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法等的制度设计,因此称之为 交通行政法总论 。(2)本书引用了数量较多的交通行政诉讼案例,努力将交通行政法治实践纳入行政法的理论与体系。(3)本书注重总结和吸纳交通行政领域近年来的理论成果和发展经验,是一本能够反映时代需求、具有充分行政法法理基础的交通法教材,适用于
在信息时代,以列入 黑名单 、公布违法事实、通报批评等为代表的信息规制工具,被频繁运用于行政实践之中,亟待行政法学作出理论回应。本书运用类型化的方法,将信息规制工具划分为归集型信息工具、公示型信息工具与监管型信息工具三种理想类型,并依次分析了它们在行政行为形式论上的法律属性。同时,基于新行政法的研究视角,检讨了这三种工具在合法性与有效性维度上各自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制度优化方案。本书对于推动新兴的政府规制理论与传统行政法释义学的融合,以及平衡公民权利保障与政府规制能力提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传统以自然犯为类型基础构建的刑法体系中,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之间有相对较为清晰的界定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多样化,基于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而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日益增多,一些行为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开始逐渐分化,具有严重违法性的危害行为逐步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并逐渐扩容,甚至占据了刑法犯罪类型的主要位置。从我国历次刑法修正案的增加内容看,绝大部分都是行政犯的罪名,正如储槐植教授所言,当前中国刑事立法, 法定犯时代已经到来 。从立法视域来看,存在着大量的行政犯的规定,这隐含着跨越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藩篱出现扩张化,以及模糊刑法对行为干预的界限的风险,导致刑法面临 秩序安全 与预防性刑法的法治难题。本书立足于刑法独立性评价视阈,以经验审视实证,以理论映照现实,力图对行政犯
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填补研究空白的机会。本书围绕研究背景、制度变迁、立法过程、立法机构、外部因素影响、效果分析及结论等6个部分展开研究。 部分,研究背景介绍。第1章主要涉及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从科技问题独特性分析出发,强调科技创新立法过程中国会的角色,提出基于立法要素的研究路径。第2章重点阐释科技立法的国会行为逻辑。本章主要介绍国会和一些静态的制度性架构下的因素,如宪法架构、三权分立、政党体系等,另外还针对影响机构的动态因素,如信息在科技立法中的角色、国会议员的动机等进行分析研究,而真正决定国会决策的并非仅仅是国会议员,还有来自行政部门的影响,以及包括国会助手、游说人员、利益集团、智库、媒体等众多的行为主体。因此,要洞察科技立法的国会行为逻辑,离不开对这些制度因
行政法中的公产是国家实施公共行政给付的重要载体,公产利用则是实现公产的公用目的性价值之重要环节,亦是人民分享公共利益的重要渠道。本书以公产利用为切入点,从公产界定、公产物权体系、公产利用权利属性及结构、公产利用方式、公产利用法律适用及救济5个基本环节渐进展开。对 公产是什么? 公产从何而来? 谁来支配公产? 谁来利用公产? 如何利用公产? 如何实施救济? 等一系列公产利用制度中的重要理论命题给予积极回应,勾勒出我国公产利用的法治化脉络。
信息技术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组织模式,而且改变了利益和风险分配格局,由此引发国家治理的变迁。因此, 网络空间治理研究 是一个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领域。具体而言,网络空间治理既涉及以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主的自然科学研究,亦涉及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网络空间治理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经济治理、数字政府治理、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领域,以及数据要素研究、网络知识产权研究、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研究、数字政府研究、网络犯罪研究、智慧司法研究、网络空间治理人才培养研究等方向,以法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主,兼及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高校法治工作的新要求,以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高校治理法治化的基本概念、价值、理论来源、基础法律问题,提出高校治理法治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即指导原则、目标指向、内容要求。同时,该书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总论与分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着重从高校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诸环节(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守法保障)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尤其是对各环节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治理法治化实务工作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指导。此外,本书还选取了 高校学生社
本书立足技术治理与法律治理相互融合的视角,围绕算法行政的程序法治问题展开研究,以 技术 法治 双向调适为思维工具,在吸纳技术并恪守法治的基础上,构建算法正当程序的新理论,为正当程序注入新的活力,对程序制度的中立性、公开性、论证性和公正性进行更新和调整,以解决算法行政中的程序法治难题,从而回应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的现实需求,并推动算法行政稳步长远发展。
县级纪检监察队伍作为我国纪检监察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如何,毋庸置疑会影响到县级廉政治理效能的提升和廉政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本书综合运用纪检监察学、法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知识,对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的基本内涵、知识体系和衡量标准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本书采取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X省内外县级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把握。 新时代县级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县级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之所以存在不足,除了思想认识有偏差的主观原因之外,更有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和相关机制不完善的客观原因。鉴于此,推进县级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基础
《图说 地图上的 史》以 进程为主线,突出 历 的疆域版图,图文结合阐述各个时期的重大 事 及大众感兴趣的 故事。正面 括疆域版图、朝代图说、地名择要、城市图说、 名人、逸闻趣事等 题内容;背面以 长河的形式串联该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 题内容,还有 时间轴、西史对照、 比例尺、参考资料等知识版块。装帧形式为对开单张折叠图, 水、耐折。
行政规则制定是当代行政国家完成行政任务的有效工具。本书分析了协商行政规则制定的现有制度资源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协商行政规则制定的概念内涵、演进历史、运行机制和法律理论基础,提出了协商行政规则制定的法律地位及其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和适用标准,构造了协商行政规则制定的程序。本书研究内容作为行政规则制定原理和程序的 新探 ,将为我国行政规则制定以及行政法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