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中,作为 对赌协议 核心内容的 股权回购 及 业绩补偿 ,是保护投资方权利最重要的两个条款。但签署该等特殊权利保护条款,并不确保投资方在案件中稳操胜券,创始人方也并非唯有束手就擒。 从司法判决的角度,本书系统性总结了对赌协议在签署投资协议阶段、履行投资协议阶段、后续融资阶段、申报上市或挂牌阶段、触发补偿或回购条款阶段、行使权利沟通阶段、回购协议签署阶段、诉讼或仲裁阶段发生的常见问题。本书亦涵盖三资企业、国资背景企业、合伙企业及目标公司债权人等特殊主体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本书分别从投资方与创始人方的角度,提出起草股权回购与业绩补偿条款的不同建议,可供双方磋商时参考。本书尤其有助于企业家等创始人方理解签订对赌协议的法律后果,在回购或补偿谈判中争取较佳方案,以及在诉讼或仲裁中提出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针对错案的生成规律进行研究。 作者就 错案 之判断标准作出厘清,在此基础上探讨错案的成因。 错案的本质因素是司法错误,致错原因通常不是裁判者或者案件处理者故意造成的,错案结果通常也不为他们所乐见。错案有一定规律可循。许多冤错案件有如一个模子里出来,几乎按照特定公式而产生;即使是明显不同的冤错案件,也有相同或者近似的错案因素,如果不警惕造成错案的原因,在具备一定因素时错案就会 自我复制 。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借助部分外国实际案件和我国媒体披露的错案逐一探讨造成错案的各种因素,从中摸索规律,并进一步探讨通过修补制度或者建立新的制度来防止、减少错案的发生。《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还对中国古代冤案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于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的角度对错案进行分析,使错案的讨论有了一定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2(2024)》全面归纳了2023年中国在人民法治、市场法治、平安法治、生态法治、监督法治、数字法治、涉外法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2024年中国法治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本卷法治蓝皮书还对2023年中国立法、人权保障、犯罪治理、金融稳定、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政府投资基金监管、在线争议解决、个人信息保护、能源法治等领域的法治进展进行专题研究,并对生育支持的法治保障、境外民商事裁决在中国境内的承认与执行进行了评述。法治指数和国情调研是法治蓝皮书的亮点与特色,本卷法治蓝皮书继续推出中国政府透明度、中国司法透明度、中国检务透明度、中国公安法治等系列年度指数报告,并围绕 杭州人大司法监督数字化改革 枫桥经验 视野下绍兴法治政府建设 衢州礼法融治 推出三篇调研报告。
2018年《国家公园法》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3年《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国家公园法》纳入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在此背景下,本书主要围绕《国家公园法》起草过程中涉及的重大制度问题,对制度背景、面临问题和立法方案与回应展开研究。本书共分为八章,从国家公园法的立法定位、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家公园监管体制与治理体系、国家公园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国家公园公共服务与社区发展制度、国家公园资金保障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国家公园服务项目特许经营制度,以及中国海洋海岛型国家公园的立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讨论。全书与《国家公园法》立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环环相扣,回答了在当前的客观现实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之下,如何针对不同的制度问题,在
法治蓝皮书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3(2025)》全面归纳了2024年中国在人民法治、市场法治、平安法治、生态法治、监督法治、数字法治、涉外法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2025年中国法治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本卷法治蓝皮书还对2024年中国立法、人权保障、犯罪治理、金融稳定、基金监管、商业秘密保护、平台治理、环境资源审判等领域的法治进展进行专题研究,并单设 涉外法治 板块,对2024年涉外法治发展、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监管、境外民商事裁决在中国境内的承认与执行进行了梳理分析。法治评估和国情调研是法治蓝皮书的亮点与特色,本卷法治蓝皮书继续推出中国政府透明度、中国司法透明度、中国检务透明度、中国公安法治等系列年度评估报告,并围绕 江北政务服务改革 衢州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杭州人大监督法治政府建设 大同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呈几何层次增长,与此相伴,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垄断行为也时有发生。由于该领域垄断行为与传统市场以及PC端互联网领域的垄断行为相比具有较多特殊性,我国反垄断实务部门在规制该领域垄断行为时面临一些困境。鉴于此,本书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相关市场界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垄断协议违法性认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执法程序、法律责任等维度的反垄断规制疑难问题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研究,旨在保障、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本书采用的 法学 跨学科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法学研究方法。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3)》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精神及其要求,持续完善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 ,以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作为实践导向,指标化、数据化、动态化地呈现了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面貌。本项目由著名法学家马怀德教授领衔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专家团队倾力打造。迄今已经陆续发布了《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4)》《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5)》《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6)》《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7)》《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8)》《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0)》《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八个报告,在各级政府及学界广受瞩目,影响深刻,对全国的法治政府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5个版块组成。总报告回顾总结我国法治社会建设2023年度基本状况,指出其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下一阶段法治社会建设前景作出展望;地方报告以浙江省为专门对象,从诉源治理的 共享法庭 模式、 两山合作社 法律保障、垃圾分类治理等方面展示法治社会建设在特定区域的基本样态;专题报告以乡村治理与振兴为主题,专门调查和分析基层治理法治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实践逻辑;调研报告以不同省份的5个城乡基层单元为对象,观察、剖析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在基层的运行状况;年度事件报告是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评选出的 法治社会发展2023年度十大事件 的文字呈现。
《中国地方立法报告》(即 地方立法蓝皮书 )是西南政法大学、教.部省部共建地方立法协同创新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丛书,旨在客观呈现我国地方立法发展状况,全面跟踪地方立法实践,重点观测地方立法年度热点事件,总结推广地方立法经验,为地方立法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为推动地方立法发展提供权威参考,为国家法治发展贡献力量。本年度 地方立法蓝皮书 由总报告和各专题报告组成。总报告系统收集并全面分析了2022年度地方立法数据;地方立法前沿专题重点关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地方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创制过程、数据交易地方立法的完善等热点问题;地方立法评估专题针对行政处罚条款、省级政府规章 横向重复 、法律援助地方立法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地方立法实务专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立法的机制、地方
这本汇编收录了202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通过的法律14部、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
本书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人权保障、司法社会治理、智慧司法研究和评估报告五个专题,对中国司法制度的新做法进行总结、新趋势加以分析、新问题开展研究,重点推出了《中国司法改革的新进展(2020~2021)》《司法责任制与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度融合机制研究》《新时代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化研究》《 互联网 仲裁 的广州实践》等调研报告,并继续对32家省级监狱管理局的狱务公开情况开展评估,对其中的成绩、问题和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本书围绕刑事司法科学与治理研究这个主题,展示了法庭科学在当前司法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潜力。本书荟萃了全国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系统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在司法系统中的双向影响及深层联系,力图示出这一交叉领域内的前沿动向与发展趋势。 本书从法庭科学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多维应用出发,探讨了其在多个关键领域中的深远影响,如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构建中如何发挥核心作用,在环境保护的污染溯源机制、食品安全监测的追踪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在金融犯罪中的数据分析平台如何构建,等等。针对法庭科学技术的革新,聚焦现代证据采集技术的提升、人工智能在司法流程中的嵌入,以及数据化、标准化过程如何逐渐重塑刑事侦查和审判体系进行论文收集,并结合具体案例,审慎讨论了AI在司法流程中适用的边界及条件,
法治蓝皮书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1(2023)》全面归纳了2022年中国在人民法治、市场法治、平安法治、生态法治、监督法治、数字法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对2023年法治发展进行了预测。本卷法治蓝皮书还专题研究了人权保障、金融稳定、综合执法、资本监管等法治问题。本卷法治蓝皮书继续推出中国政府透明度、中国司法透明度、中国检务透明度、中国公安法治等系列年度指数报告,并以 境外裁决在中国的承认和执行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规则与澳门的衔接 为主题推出两篇涉外法治报告,围绕中国法院诉讼费用退费机制完善、苏州法院 执破融合 机制改革、江北 放管服 改革推出三篇法治国情调研报告。
本书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五个版块组成。总报告着重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和公民权利保障等五个方面总结回顾2022年度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总体面貌;地方报告以辽宁省为特定对象,通过3篇报告介绍分析辽宁省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状况、大连市法律服务业发展面貌和基层样本社区的治理样态;专题报告以新时代 枫桥经验 为主题,选取4篇研究报告专门展示新时代 枫桥经验 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和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实践中的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和方法运用之重要意义;调研报告选取分属于不同省份的5个城乡社区(村)为考察对象,呈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基本面貌、优势特色、工作亮点、条件限制、存在问题和完善方案;年度事件报告是对经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评选出的 法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涉海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从未停止,一往无前,海洋权益逐步稳固,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海洋环境不断向好。海洋法治的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海洋法治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实现海洋强国之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致力于总结发展经验,吸取发展教训,正视阶段性成绩,巩固长期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探索中国特色海洋法治发展道路,为各项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法律基础与制度保障。
本书深入剖析了我国竞争法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强调其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关键作用。以公平竞争政策和法律的时代价值为逻辑起点,从历史演进、实施现状和未来完善等多个维度,系统解读了竞争法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使命,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完善竞争法治体系的具体路径,力图搭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法治框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本书立足于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法理,通过对国内外检察职能发展和运行的普遍趋势和一般规律的考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紧扣当代检察官的角色、权力以及制约机制这一主线,深入分析了新时代我国检察职能运行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检察职能运行的合理机制。全书共分导论和四章。其中,第一章为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法理;第二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检察职能;第三章为新时代中国检察职能运行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章为建立中国检察职能运行的合理化机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