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古典罗马私法为内容,分为诉讼法、人法和家庭法、死因继承法、财产法和债法五个部分,每个部分详细论述各个概念和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罗马私法制度和社会、政治方面的联系,这也是其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虽然写作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基本的理论并没有过时。现在的罗马私法教科书大多注重教义学方面的讲述,看起来像是在写作现代民法的内容。本书更注重历史方面,将读者置身于罗马的历史环境之中,让读者亲身感受古典罗马法学家的思维方式。
《新编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 刑事卷》(第二版)是一部可以通览人民法院刑事司法观点的权威司法实务指导用书。全书以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会议纪要、个案答复、裁判文书和《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案例等为依据和素材,将散见于各种资料中对刑事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性、参考性的内容进行收集、分类、归纳、整理,从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内容中提炼出人民法院的司法观点编写而成。 本套丛书的特点有三: 其一,以司法解释为核心。书中编入的司法观点首先注重从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中提炼,突出观点来源的权威性。 其二,全面梳理、立体呈现。全面收集人民法院各种政策文件、指导性案例、裁判文书等,形成对司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支撑。 其三,仔细甄别、去旧选新。对人民法院公布的各项司法解释、司法文件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尝试运用历史分析法、伦理分析法、经济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法学研究方法,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演进、性质功能、正当性基础、本土需求、制度设计、本土实践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制度设计和司法适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回应社会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和司法需求。
突出问题导向 本书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出《民法典》施行后的重点法律适用问题,并结合立法本意提出解决方案。 植根基础理论 本书遵循民法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规范,展示了法官对法学理论的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契合了当前民商事审判实践。 注重实践引领 本书将司法实践与法学理论深度融合,问题预判有理有据、论证分析精准深入、解决方案切实可行,极具实践参考价值。
本研究框架采取 总分结构 ,且在总和分的展开上又遵循了 递进逻辑 。在总论部分,开门见山,回顾了综配司改的背景和意义之后,分析了在综配司改之前中国司改的演进道路、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之后,全面梳理了综配司改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改革共识,包括现实基础、内在驱动、逻辑支撑、突出短板和重点难点。同时,根据中央深改委、中央政法委、 两高 ,以及全国政法机关的深改共识,引出聚焦于综配司改 四梁八柱 的整体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于员额制的动态调整改革、司法责任制下的强化法律监督、以审判权为中心的职权优化配置改革等重大现实命题给予重点关注。 在分论部分,基本上按照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三大系统分类,抓住其中的六类命题分别加以展开。这种分类式研究并不苛求 面面俱到 ,而是务求寻要害、抓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一书针对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历史文献零散、不系统的情况,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来形成和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等重要历史文献进行了全面汇总和选编。全书分为四册,书中对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60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文稿、讲话以及党中央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决定等历史文件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通过法律颁布的说明及相关法律文本进行了重点收录。第一册收入一九四八年一月至一九五九年四月这段时间的文献;第二册收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九年四月这段时间的文献;第三册收入一九九〇年三月至二〇〇二年十一月这段时间的文献;第四册收入二〇〇二年十二月至二〇一四年十月这段时间的文献,共243篇。其中,毛泽东、邓小平、
本书深入研究了生态文明的基本意涵,阐述了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生态文明入宪的深远意义,系统分析了中国宪法的生态观,深入论证了生态文明规范体系的分层协同实施机制,紧密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求,提出有效的宪法与法律保障方案,从而系统回应了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本书还提出了在中国构建生态宪法的系统性设想,融合了宪法学、环境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打破部门法藩篱,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综合性、针对性的理论框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宪法智慧与宪法方案。
《股权转让案例精读》为 中国仲裁文库 的部作品。股权作为现代公司制度下与公司法人财产相伴而生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股权转让在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其他争议,股权转让纠纷往往具有标的金额较大、交易关系复杂、社会影响广泛等特点,从而导致无论是代理难度还是审理难度一般都比较大。 为及时响应案件处理的实际需求,同时对公司股权转让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本书精心甄选了36篇形式、表述、内容均佳的处理股权转让类纠纷的优秀仲裁裁决书,按照案件涉及的主要争议焦点、公司法的基本框架、实务领域的关注热点等,将全书分为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判定、合同履行、合同解除、违约责任及仲裁中的程序问题五大部分。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仲裁裁决书的
本书为集刊《法律文化研究》的第十七辑,以 中国监察制度 为专题。 2016年底开始、2018年初基本完成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调整,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监察制度与现代国家制度相结合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中国监察制度,带着华夏远古泥土的芬芳一路走来,栉秦风、沐汉雨,跨唐宋、越明清,历经民国 中西合璧 的洗礼,迎来新中国监察制度的春光,创造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辉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国近代监察制度与新中国监察制度,构成了中国监察制度的整体历史图景。
《社会结构对法官裁判的影响 以106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是一名博士后法官结合自身审判体验对法官裁判和裁判行为进行深入思考的力作。《社会结构对法官裁判的影响 以106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从案件的当事人和法官的身份特征等社会结构入手,通过对1060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借助“刑罚强度”这一可以量化的尺度。就案件当事人的性别、年龄、户籍、学历、职业身份及主审法官的行政职务、婚姻状况、学历、经历以及任职时间长短等这些法外因素对裁判的影响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因此,在引人入胜的同时。又充满了学术理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