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总结司法实务经验为主要内容,并基于《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等现行法律规定,以检察官、律师参与庭审活动为中心,运用大量案例对检察官、律师进行庭前预测、庭审准备、庭前会议、向被告人讯问发问、举证质证、交叉询问、发表公诉意见书与辩护词、法庭答辩等出庭技能进行全景式展现,系统传授检察官、律师参与庭审活动所需要的司法技能。并将《孙子兵法》13篇36计的原理运用到庭审实践中,在其内容的指导下,对一些庭审中的问题,既能说清其然,又能说清其所以然。 本书既能为司法工作者进行技能培训提供教材或者参考资料,又能为公诉、辩护等司法实务工作提供操作规程与实践指引。
本书重点解决破产案件的申请与受理、破产案件中认定债务人财产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对债务人财产的保全、对原有保全的解除和恢复、破产撤销权诉讼之原告资格与被告范围、抵销权行使的方式、破产受理前基于债务人财产诉讼的审理或执行、破产受理后基于债务人财产诉讼的受理、破产受理后债务人衍生诉讼的管辖等若干程序问题,结合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规定理解与适用》由人民法院执行局参与该解释起草的工作人员和一线办案法官利用工作之余撰写而成。从(条文主旨)(条文理解)(案例)(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五个角度全面阐述该解释条文的起草目的、基本内涵以及实践应用,对于人民法院干警、其他法律从业人员以及广大读者更准确地学习、理解和适用该解释具有较高的指导参考意义。
从2016年年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到2018年《监察法》正式颁布实施,再到《监察官法》等配套法律法规相继通过施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和重大政治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如何妥善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如何在提高反腐效能的同时,避免监察调查权力的过度膨胀和滥用,防止监察调查权力的非法治化运行?正是基于此问题意识,本书以涉罪被调查人权利保障为视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分析工具,对监察委员会调查权这一横跨多领域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普遍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后,纪检机关和监察机关合署办公,队伍大幅度扩充,依法依法监督执纪问责的要求不断提升。为此,西北政法大学成立了纪检监察学院,并于省市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经常性地培训当地纪检监察干部,其他省市的纪检监察机关也前来学习考察,为了提升我们的培训能力,学院组织本院骨干教师和省市纪委的业务骨干研究决定编写本书,并集体商讨确定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和培训的二十个主题,分工负责撰写,由主编审查后确定内容,本书坚持政治正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系统科学的阐释,为提升
在这本文集中,来自学术界以及有检察实践经验的作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科层构造的现代检察机关的发展、角色、现状和目标,并试图指出德国检察机关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确保德国检察机关在法治国家中发挥 法律守护人 的作用。
本规范从服务基层一线办案的实际出发,以案件办理流程为核心,分门别类地对所有相关执行规范进行了梳理汇编。 明显过时的或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冲突的规定被舍弃,某些不够明确的问题得以明确及补充。 编者还归纳了每一条文的要旨,以方便使用者查找。 本规范能够有效缓解办案人员在规范适用上的困难,有效提升执行队伍的业务能力,提升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建设的主题。法学理论和实践不仅聚焦 司法过程的性质 ,而且关注 司法过程的量度 。在全球范围内,法学与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法官行为的研究范式和范围,逐步刻画出更加真实、精准、可理解的法官画像,深刻回答了 法官如何思考、如何行为 的命题。我国审判效率的度量须在传统法学方法论基础上锚定法官行为,法官在裁判中的信息选择活动构成了度量审判效率的实践基础,数据信息资源为 法官行为一审判效率 模型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在新时代,全面科学审视法官行为及其对于法院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意义,将不断启发人们对司法效率、司法成本、司法职业、司法裁断、司法未来的新思想和新认知。
《上海审判实践》是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编写的应用法学类图书,主要由上海市法院系统的法院审判人员、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人士撰稿,内容主要为法学实务研究和理论探讨。本书共收入文章25篇,包含专稿、司法实务、数字法院建设、案例精解、业务审判文件等方面的内容,对司法审判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美国社会科学界迄今为止系统和详尽的一部关于联邦法官行为的著作,由波斯纳法官与政治学家爱泼斯坦以及经济学家兰德斯合作完成。 本书科学分析了美国联邦法官行为背后的利益动机、影响因素并且以实证方法展示了政治和司法体系中的法官角色。 本书中,作者以统一的法官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在丰富的量化数据支持下,以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综合视角审视了美国各个层级联邦法院法官的决策选择,并着重讨论了联邦法官避免发表不同意见、谋求职位晋升、向律师发问等行为背后的激励因素。
立足田野,本书剖析法院调解的社会参与及投诸社会治理,既关照个案实践,又回应整体制度安排,且上升至纠纷解决一般理论的建构,进而经由考察具体法律制度及其实践通达对社会、政治、文化的全景透视。本书倡导的 实践主义法学研究范式 系国内法学跨学科研究方法之首次自觉性整合。作者开拓性地提出 中国司法的社会化传统 、 诉讼案件问题化 、 压力型司法体制 等一系列命题,并提炼出 纠纷解决合作主义 这一中层理论,主张基于渐进式改革道路迈向国家 社会互动型委托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