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画家常常对山林寄托以出离尘嚣缰锁、比邻烟霞仙圣的想象,但现实中的山耕、山居,是另外一部历史。 以山为业 一方面是说人们以山场为生计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在说人们围绕着山场资源形成各种权利关系,这些权利关系,在传统中国通常被笼统称为 业 。 唐宋以来,东南山场被加速开发。从最初的 无主 状态,即山场上的所有资源对所有人都开放,到山场被现代测量手段精细测量划界、人们以各种权利证明对山场中的特定资源和各种权利进行确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界 的出现,是这个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 界 是山场确权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也是山区的人们在 以山为业 的实践中,逐渐创制并明确的一套有关山场的知识。
本书通过 以案说法 方式,精选了45个工程保险案例,涉及建意险、建安险和三者险等关键险种,援引收录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每篇案例由摘要、基本案情、处理过程、相关保险知识解读和管理建议五个部分组成,通过总结风险事件、投保类型、索赔争议和处理过程,引入常用保险知识,总结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期望对工程企业和保险企业管理者提供实务借鉴与指引。
本书通过分析适用《民法典》的典型案例,全面阐释《民法典》的条文规定与基本原理。在结构上按照《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依次设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章节,并从全国各地法院已审结的民事案件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分析包括案情介绍、重点条文、法理剖析三个部分,以案例解读《民法典》的基本要义,解答社会各方面较为突出的民事法律问题。
1.主要内容:本书遴选最高人民法院等审理的工伤保险方面的30余件典型案例,主要内容涉及员工陪酒窒息死亡、因工外出期间病亡、因工作原因感染结核病、出差住宿期间突发疾病死亡、工作中争执打斗致伤、工作原因报复致害、上下班途中事故伤害等的工伤认定,工伤排除事由的适用、违规社保代理中劳动关系判定,违法转包、分包中工伤认定的程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劳动关系与工伤认定,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构成要件及举证责任分配、 脑死亡 能否作为工亡标准、单方交通事故工伤的认定、非实名参保的待遇给付责任、未依法缴费下的待遇给付责任与救济程序等。本书探究法理,解析法律适用,研究法律制度的改革完善,为学习、研究以及行政和司法适用提供参考。 2.主要特点: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书稿内容以
本书包括著作权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人等八章内容,在每一章的每一节设置了与该节知识点相应的 问题与思考 和 典型案例 。 问题与思考 用于启发对本节相关问题的思考, 典型案例 依照基本案情、争议焦点和案例分析三个模块展开。本书围绕每一节知识点选取近五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较为典型的案例,依据判决书在对案情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焦点问题,依据法律、法理,结合案情,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著作权法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著作权法的学习、法律实务参考及理论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本书在充分掌握我国毒情形势和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方法发展趋势、运行现状、运行模式、运行环境、运行策略手段以及运行困境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域外毒品犯罪形势、毒品犯罪相关立法以及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方法的相关经验,并结合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方法运行的理论基础,在既有禁毒法律政策框架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试图为我国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方法运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作出有益尝试。
毒品成瘾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吸毒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吸毒的法律风险、身体危害、心理危害、家庭危害和社会危害五个方面。毒品的种类又有很多种,为了加强大众对毒品的认识,我们国家一直在进行强有力的宣传,近年来更是提出了禁毒工作社会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禁毒戒毒工作当中来。本书就是为了提高禁毒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而编写的一本知识手册,内容包括禁毒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禁毒法律法规、毒品基础知识等。
司法审判案例指导,是这些年来我们法学界 不论是理论学界还是实务界都在普遍研习、参考的内容,尤其是在法院审判过程中,先前案例对于法院审判工作来说,具有指导审判业务、促进理论研究,乃至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的深远作用。而《人民法院案例选》是反映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宣判活动的资料性、学术性和指导性图书。 本辑为《人民法院案例选》2024年第2辑,本辑由专题策划 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的认定、案例精析两大板块构成。案例精析分为刑事、民事、商事、知识产权、行政及国家赔偿五类,对各种案件进行解读和说理。本辑收录的案件多为当前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多、裁判领域存在疑点、难点和争点的案例,更加具有典型性。本辑案例更贴近当前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选取了多个数字、网络领域的典型案例,如利用他人刷脸认证,网上申请
本案例教程主要参考了赵旭东教授主编的《公司法学》教材,将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和法律适用问题以案件材料呈现出来;在案例的选取上,原则上以人民法院终审的案件作为基本素材,选取的案例均为公开的裁判文书且尽可能是作出的;在编写体例和要求上,以基本问题为导向,围绕基本案情、法院裁判、裁判解析和法条链接等部分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对案件材料有真实的体验感,案例中保留了当事人真实的姓名和名称。其中,基本案情以法院查明的事实作为基础材料;法院裁判部分主要是对基本问题的裁判说理,在内容上并不一定包含全部争议焦点的裁判观点。裁判解析部分,重点阐释有关问题的基本法理,不同的学说观点和裁判见解。
自2020年1月1日起,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下简称上铁法院)集中管辖上海市青浦、金山、崇明三区以外的全市其他应由基层法院审理的环境资源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及根据级别管辖规定审理的上海海警机关办理的涉及海洋、通海可航水域破坏环境资源的刑事案件,重点保障东海海域湿地生态功能区以及黄浦江生态廊道、吴淞江生态廊道。管辖范围涵盖上海市13个行政区,面积达3700余平方公里,约占上海市面积的60%。自承担集中管辖任务以来,上铁法院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司法审判职能深度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大局。其间,共审结生态环境资源案件近千件,案件类型从传统污染治理拓展至绿色低碳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兴领域,逐步构建起全类型、全链条的审判体系,20余起案件入
由托马斯?达恩史戴特著的《失灵的司法(德国冤错案启示录)(精)》利用大量的档案与判决介绍了沃兹案、农夫分尸案、黑猩猩面具案、莫妮卡案、沃姆斯集体性侵案、浴室谋杀案等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案件。借助案件对刑事诉讼过滤保险机制的善意反思。在案件复盘中坦承警察取证的粗糙、检察官过滤的失灵和法官认定的轻率,旨在辨析出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制度性缺陷,改进的路径通往何方,如何保障诉讼程序通过以后的压力测试,恢复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并在本书结尾处提出六条建设性意见。
1. 全面权威的观点集成 重点解读的常用法条 条文释义的核心观点来源于全国人大法工委和*人民法院对各个法条权威的解释,保证了条文释义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对重点法条及生活中涉及问题较多的法条结合*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通过案例解析生动阐释了常见实践问题的处理。 2. 典型新颖的案例解答 法条下的案例均来源于权威部门公布的真实案例,而且多为近几年发生的典型案例。对案例的评析简洁明了,直指法律适用要点,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学法、用法。 3. 全面重点的配套规定 条文的配套规定力求全面,但又突出重点,强调实用性,便于读者一目了然找到相关配套规定。 4. 文书范本一扫即得 线上线下有效连接 每册书的主体法条和附录中所有的法条读者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获得准确完整的
裴兆斌、朱晓丹、朱晖著的《蔚蓝的秩序--西非渔事咨询案评析/走向深蓝海上执法系列》分为六个部分,包括西非渔事咨询案的背景概述、西非渔事咨询案的管辖权之争、IUU捕鱼行为的国际法责任之争、西非渔事咨询案对中国的启示、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意见、中国书面意见。本书首先对西非渔事咨询案的背景做梳理,探讨IUU捕鱼的一般性问题以及西非IUU捕鱼的特殊性问题,为本案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以本案涉及的程序问题为例,研究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问题;以本案涉及的实体问题为例,研究IUU捕鱼行为的国际法渊源与国家责任。再次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研究本案对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后介绍了国际海洋法法庭咨询意见和中国书面意见。本书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均较高,适合专业人员阅读。
《1978-2010年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及其解释》主要研究了1978 2010年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及其解释。民事诉讼调解率是司法统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自1978年以来,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呈现出前降而后升的变化,2002年构成了这一变化的关键点。由于2002年以后的民事一审诉讼调解率只呈现出缓慢的上升,还很难形成一些学者所谓的 U 型变迁。在中国的民事诉讼调解的制度实践背后,存在着多重的逻辑。它包括当事人的逻辑、法院的策略逻辑和国家的治理逻辑。三者在不同的时期,对调解制度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