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和法律有着什么关系?假设立法者提议持 抢劫犯必须判死刑,各方必然会有不同的反应。媒体和舆论会强烈支持对犯罪采取强硬手段;律师会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惩罚太残酷;法学家会思考这项议案的公平正义的问题。而经济学家则会发现,持 抢劫的判罚跟谋杀的判罚一样,会鼓励抢劫犯杀掉被害人。经济学这种直达问题本质的能力,使得它不仅适用于解释法律,还有助于法律的制定。作者简洁明快地厘清了法律与经济学的关系,而平易的行文风格适合专业人士乃至外行读者,同时无损其观点的深度。利用大量实际案例,加上渊博的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知识,作者坚定地为法律的经济分析“辩护”,并没有颠覆传统法律学者的结论(对同一法律问题,比如是否废除死刑,它能被不同的立场所用),而是改变了双方辩论的本质。又比如在讨论房屋租赁法时,一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和探讨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著作,兼顾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实务操作,内容和表达形式新颖,针对性和指导性强。全书立足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系列文件要求,结合
我国城市空间规划利用制度发生着重大变革。 可用宏厚规范法模式建构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法》。规划文本制度的法律规范少而部委文件较多,地方法规规章正兴起。应当面对时代变化和实践需求,推动规划技术标准载体的法制化、多重化和合理化。在规划程序方面,要 加明确公众参与的条件与形式, 好配置参与中的权利, 加细化听证规定。城乡建设领域行政诉讼案件高发,为减少该领域诉讼纠纷的发生,加快纠纷的诉前解决,检察机关可以适当主动介入。城市 新活动应当突出追求高质量空间利用和工作生活品质的时代价值,通过创设城市 新功能区来加以推动。要在技术手法、制度设计等方面注意本国国情,根据土地开发权归属、容积率转移的价值取向等来建设空中空间利用法制。从 层面看,应当通过完善区域合作组织及其法制来推动区域空间协同走实
本书为第十批博士后文库入选项目。本书讨论了自动化应用、现代化治理与法治之间的关联与对策,全书分为总论部分和三个分论。总论部分介绍了作为算法上位概念的自动化应用,具体从自动化应用介入公共治理的法律拷问、自动化应用法律规制的构建逻辑、法律保障与法治转型的全新面向三个部分,介绍了自动化应用提升现代化治理的法律保障。分论一首先探讨了算法责任构建的一般性原理,并结合历史上颇受关注的马法之议,论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坐标定位。分论二秉持 人本主义 ,分别探讨了较为抽象的 脱离自动化决策权 以及较为具体的 免受算法支配权 的权利进路。分论三从 公共卫生领域算法治理的范式优化 和 刷脸支付的法律规制 入手,剖析了具体算法应用场景中为实现规则之治所不可或缺的法律保障。 总论 分论 的写作模式,共同构成了算法治理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它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灾难和不确定性,而无害环境技术及其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然而由于不公平的贸易制度和技术转让制度本身的缺陷和不足,这样的技术没有通过公平合理的转让被更多的人分享和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优良技术往往掌握在私人手中,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私人部门的活力没有释放、作用没有发挥。本书认为,如果不能让私人部门有效地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则一切目标都不可能实现,目前的困境也不会改变。 本书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展开,采取多学科研究手段,在对有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基于有关国际法、法等系统分析后阐释现有制度不足及其存在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完善现有制度的对策建议。
本书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美国立宪及其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为了突出这个主题而做的准备工作:对美国学界在制宪目前的争论焦点的简单述评,对美国宪法的性质及其复杂的制定过程的简明叙述。在此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和分析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全书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由板块组成:总论(至三章)、美国立宪的政治思想基础(第四至七章)和美国立宪的制度资源(第八至十一章)。在简要述评美国学界在制宪目前的争论焦点和美国宪法的性质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和分析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特别是欧洲和北美政制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人文条件。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从事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与教学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涉及近代商事纠纷、庙产纷争以及鄂东民事法律秩序等内容。本书主张在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的研究中,应当注重法律史与社会史的有机结合,既要研究社会变动对法律制度变迁的影响,也要研究在社会变动的背景下法律制度的司法实践及其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我国对于禁止、进出口货物、物品的规定,散见于众多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目录中,本书从具体走私对象的管制目的、管制程度以及发布管制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层级等角度,具体分析走私国家禁止、进出
本书根据风险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将转基因生物安全分为研发试验、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三个常规阶段和安全救济这个预防阶段进行讨论,提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应当采取“抓紧两端(研发试验、流通消费)、放松中间(生产
随着全球反恐斗争的不断深入,恐怖主义的隐蔽性、伪装性、迷惑性不断强化,线上线下互动使得对其特征规律的把握难度增大,防控效果不佳。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立足国际恐怖主义转型变化大背景和我国恐怖主义
《农田水利产权:契约缔结与治理绩效》基于农田水利静态产权差异与动态产权演变,尝试运用“经济人”假设和 “社会人”假设及二者的融合,构建农田水利“产权结构—契约缔结—治理模式”这一“三位一体”的经济范式
本书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目标,为社区工作者的法治素养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是社区工作者法治教育主题培训的一本普及性读物。全书旨在强化社区工作者的履职能力培训,加强群众工
《援藏那一年》作者围绕自己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西藏林芝市朗县提供的法律援助生活,分为“工作与学习”“诗与远方”“感悟与自省”三个部分,分别记录了在藏期间提供的法律援助工作与自身的学习、工
《乡镇供电所员工岗位培训手册》包含了从事供电所岗位工作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基本、专业、相关”各种程度的内容。按照培训目标,针对各岗位特点进行岗位能力培训,使之满足本岗位工作的需求,教材分为以下两篇: 篇为通用部分。该部分由乡镇供电所所有岗位能力项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组成。 第二篇为专业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综合柜员和台区经理两个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由各岗位能力项的专业技能、相关技能组成。 本课程本着面向对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思路,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枚举以及对工作深度的了解,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分解,形成了以各岗位应知、应会及能力提高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用以培训从事供电所各岗位的相关人员,为进一步打造“全能型”乡镇供电所
本书基于比较法学的视角,以我国近年在公法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议题为切入点,将中日两国在行政法与部分宪法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公法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质、行政法法源、行政组织机构、行政行为理论、行政诉讼制度及部门行政法等多个方面,旨在营造对公法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式进行重新审视的话语空间。作者力求既对域外公法制度进行理论探讨,又从比较法角度对我国实践作出回应;既在理论上探讨我国行政法原则、行政行为概念、行政立法和行政诉讼制度,又针对行政组织机构、公共卫生法治等问题进行剖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