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司法实务,综合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和证据审查三个维度,分章阐述走私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第二、第三、第四章对犯罪客观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为 走私犯罪对象及其数额的认定 通关走私 绕关走私 。各个具体走私罪名区别在于犯罪对象,通过专设 走私犯罪对象及其数额的认定 一章,一方面从整体上论证走私犯罪对象的内涵、类型以及不同对象的竞合关系,另一方面也分析不同走私对象及其数额各自的认定思路。而通关走私和绕关走私是司法实践中两种基本走私方式,二者在走私手法、案件特征、证据结构、事实认定思路、常见疑难问题等方面都有各自特征。区分以上两种走私方式并进行分别研究,更贴近司法实务。在具体分析时,既探讨二者个性问题,如通关走私中常见的单位犯罪、绕关走私中疑难的财物处置;也探讨共性问题
《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应用经济学研究》从数量经济学的角度对走私犯罪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走私犯罪的经济原因,客观地描述了走私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走私的弊端及其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运用经济学基本的分析工具,即成本-收益理论来分析走私和反走私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关系,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在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意大利、法国、台湾等的反走私措施进行借鉴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的反走私实践。为应对走私,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不断变革和努力完善缉私体制。《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应用经济学研究》从制度层面重新审视中国缉私体制的发展历程,在回顾历年打击走私采取措施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缉私体制运作实践中的经验,分析缉私工作中存在
操纵市场诈骗罪侵害三重客体,即投资者的合法 权益、证券市场的秩序、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活动。实践中,应重点监控拥有资源优势的主体的市场操 纵行为。本罪由故意构成,但并非目的犯,我国可借鉴美国法中的以客观要素推定主观要件的判断方法以 及欧盟法所采用的“莫尔海伦规则”确定主观要素中的动机、认识、意志、目的等要素的内容及举证方法 。本罪的有效规制,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事前预防机制、健全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体系、较为严格的行政 处罚措施以及具有明确量刑标准的法定刑。
本书是一本金融犯罪刑法学著作,从金融市场的特征及对金融犯罪的刑法惩治角度出发,运用刑法基本原理与概念,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金融市场上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成果共分十七个专题,具体包括:金融犯罪的概念及分类依据,我国金融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轨迹,金融犯罪刑事立法模式和刑事立法完善,共同金融犯罪和单位金融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的数额认定,金融犯罪的法定刑设置研究,危害货币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机构设立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机构存贷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客户、公众资金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票证、有价证券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证券、期货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外汇管理制度犯罪研究,洗钱犯罪研究,金融诈骗犯罪研究和互联网金融犯罪研究。
陈浩然编著的《反洗钱法律文献比较与解析》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与洗钱问题有关的刑事犯罪、有组织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发展、演变分析反洗钱行动的变化与国际社会应对大规模犯罪问题的政策原则的演进,比较、分析联合国反洗钱法律文献的法治原则、创新原则和国际法规范原则,比较分析欧盟各项反洗钱指令的制度原则,分析欧洲国家按照指令反洗钱获得的重大成效,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重点分析FATF反洗钱建议的技术要素和操作技术,比照各国和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与之存在的差距,为完善我国的反洗钱行动的可操作性提供依据。
本文站在刑法的立场,从多个角度综合探讨了我国金融安全的保护问题。首先是对当前我国保护金融安全的法制状况作出总结与评价;并结合刑法原理探讨金融安全的基本问题,认为金融安全是一种有待立法者重视的刑法法益;刑法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充当后一道保护屏障;对金融安全加以刑法保护是出于功利性价值的考虑;提出“危害金融安全犯罪”的概念,并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危害金融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然后进一步探讨了金融安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问题,提出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基本理念,包括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基本定位、基本原则、必须处理好的几大关系等,以及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若干构想,包括立法模式、立法章节编排、罪名与罪状、刑法配置等方面。在刑事司法问题上,按照司法进程探讨了相关争议问题,如审判
那些黑社会成员以及其他毒贩为了 清洗 其犯罪所得是怎样进行运作的?这部经过全面重新审阅和增补的新版《金融犯罪》,揭露和阐释了那些 洗钱者 *采用的手段、所冒的风险、所套取的利润以及其最青睐的金融和法律途径。 读者因此得以深入到这些将大大小小走私收益重新注入合法经济之中的令人惊奇的国际 洗钱机 之奥秘当中。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今天,洗钱已经在世界金融流通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并且使那些犯罪分子得以在其所有能够攫取收益之领域的实力更加稳固。 《金融犯罪》资料详实,面向所有那些,由于职业需要或者出于兴趣,希望了解这种全球化所带来的黑色一面的人士。洗钱,在某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的 颤音 ,因为洗钱的现实早已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郭伟清、杜文俊主编的《经济刑法实务精析》汇集39个案例,分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对当前三个部分。其中本书对书中案例里存在诸多争议的案件,从法理、构成要件和立法精神等视角具体深入剖析,对丰富经济刑法理论、方法以及指导司法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刑法罪名系列》丛书是《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丛书将刑法分则中的罪名按照“概念与罪名渊源”、“犯罪构成要件”、“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司法认定实务指南”、“刑事责任”五个部分加以系统阐述。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金融诈骗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分册,书中介绍了:金融诈骗罪的共性问题、金融凭证诈骗罪等内容。
本书以我国已经公开审理的案件为基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归纳统计,辨识不法公职人员转移非法所得的途径与上游经济犯罪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资金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路线与关键步骤,探究影响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的因素以及转移不法所得的影响因素。
《经济刑法》第九期又与读者见面了! 本期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为依托,组织了三个专题研讨,分别为“经济刑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走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和“贪污贿赂犯罪研究”;另外,作为《经济刑法》的一个传统栏目“经济刑法专论”,本期也精心组织了20篇论文,对刑法中的新罪名或热点罪名进行了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呈现出异常活跃、繁荣的局面,同时,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并具新的特点和发案规律。为紧密配合中央反腐败的工作部署,帮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地调查和处理各种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应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要求,我们结合多年执纪办案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及起草工作的经验,编写了《*经济类违纪案件查处适用手册》。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俞跃、胡庆祥、王晓荣、刘建中、刘子俊、张宝华。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执纪办案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进行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教育的好教材。
本书系统整理和研究了包括中国税收制度在内的相关专著、涉及美国税收制度、税收犯罪的相关外文文献,以税收债务法律关系的立场,考察了中美税收犯罪刑事立法的异同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发现中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虽已由权力关系转变为债务关系,但税收刑事立法和司法仍受旧有税收权力法律关系的影响,与税收债务法律关系偏离,这也是当前中国税收犯罪司法实践困境的根源,因此,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税收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应当在重心、调整范围、保护法益以及犯罪主体的定位等方面回归税收债务法律关系。本书研究结论条分缕析,逻辑论证清晰充分,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国治理金融犯罪的实践,从政策和模式上都选择了金融管理本位主义,而现在应该转向金融交易本位主义了。为此,需要将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与 金融诈骗罪 的立法模式改为 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罪 与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的模式,需要从国有金融机构保护主义转向平等保护主义。与此相适应,应当摒弃单一刑事主义,而采取综合治理主义。当务之急是对交易型金融犯罪的刑事政策和治理模式从严苛转向宽和,从消极预防转向积极预防。
《刑法罪名系列》丛书是《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丛书将刑法分则中的罪名按照“概念与罪名渊源”、“犯罪构成要件”、“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司法认定实务指南”、“刑事责任”五个部分加以系统阐述。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分册,书中介绍了:虚报注册资本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等内容。
南英主编的《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增补版)》内容包括:【指导案例】分类汇总了已出版的《刑事审判参考》在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和裁量刑罚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详细阐明裁判理由,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刑事立法、司法规范】与相应案由指导案例配套的刑事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刑事司法文件。【审判实务释疑】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解答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法律适用问题。【专题论谈】由司法实务部门的权威专家就刑事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经验交流】地方司法机关制定的刑事司法规范性文件及其背景说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对于某些问题的处理政策和意见等。【问题探讨】刊
★For 金融界人士 ——资本市场这么火爆,融资租赁、私募基金,小心犯罪漩涡! ★For 资本市场监管主体 ——资本市场带给大家崭新的机会和希望,但需要监管主体保驾护航,如何做? ★For 广大投资者 ——集资的漩涡越陷越深,你在里面吗?……面对火爆的资本市场,投资者该怎么投? ★For 相关研究人员 ——集资犯罪的情境预防体系如何构建仍需探讨,此砖能否引出大家的玉。 In a word:全是干货。
本著作基于公司治理路径下讨论从源头治理 商业腐败 ,是指通过公司治理路径重点打击商业腐败的上游行为,即对商业行贿行为进行源头治理。商业行贿与商业受贿存在对向关系,但商业行贿的 上游性 是商业腐败犯罪衍生的本质所在。本拙著所论述的 商业腐败 与通常所说的商业贿赂并无实质不同,只是强调以公司为主体的私营部门对公营部门或私营部门的贿赂,强调对职务或职位行为的腐蚀性。
面对白领犯罪、企业家犯罪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使经济刑法充分发挥其保护刑法公正与促进市场增长的作用,刑事制裁介入经济违法行为应当设置好介入的广度与深度。我国经济刑事制裁制度离应然的理想状态还有差距,本书从办案法官视角,提出我国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将空泛的“适度论”落实到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去。无论大企业家还是一般白领精英,为防范经济犯罪的刑法风险,都值得一读。
《立此存照:高尚挪用资金案侧记》收集了在学界引起重视的""高尚挪用资金案""从起诉意见书、一审辩护词到省高院申诉驳回通知、向检申诉书等十数份跨越四个审级、多次审转的法律文书,展现了申诉人高尚并未构成犯罪、案件实为民事纠纷,二审淮北市中院违法判决,淮北市中院和安徽省高院违反审判监督程序规定导致错案未能被纠正的案件进程,并针对本案反映出来的法外干预司法判决、涉诉上访与建立三审制、财产犯罪中的民事、刑事法律关系的厘清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学理分析。 该书既具有典型个案评析的学术价值,又符合避免与防止冤假错案的宣传口径,。该案经《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进行报道,引起广泛热议,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初稿在2013年12月出版的《刑事法评论》(第33卷)上刊登过,现经过与作者协商,在补充资料,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o执法工作者要做好刑事执法工作,以切实履行惩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神圣职责,就必须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刑事法律武器。当前,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繁重、艰巨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执法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刑事执法水平。为了适应广大执法工作者更加深入地学习刑事法律的迫切需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部分刑事法律学者精心编写了这套融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刑法知识与法律、法规资 料于一体的“口袋工具书”:“查办刑事案件实用指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