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与《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3)》相比,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等同侵权的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侵权抗辩方面增加和调整了很多规则。其中,外观设计专利部分增加了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方面的内容,专利侵权抗辩部分增加了 不停止侵权抗辩 内容,包括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不停止侵权抗辩。
本书旨在针对2018年以来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审结的专利复审、无效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从中遴选出200余件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优秀决定进行分析、梳理和提炼,归纳总结相关审查规则要点,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指引作用。
本书从专利律师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分析发明,并将其提炼成专利权利要求的方法。本书指出,发明是一种技术思路而非具体的产品,在分析发明时,采用 问题-解决方案 的描述来确定发明构思以及发明的关键技术特征;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基于 问题-解决方案 ,*化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根据侵权判定等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布局多样化的权利要求;通过 问题-解决方案 指导说明书等申请文件的撰写,由此构建保护范围宽、且具有防御能力的权利要求。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由仿制药生产为主向 仿创结合 转变的新时期,提高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有助于调整医药行业结构,增强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书从医药企业权利管理、专利信息和商标信息管理、专利申请与审查、专利诉讼、合规管理、IPO上市中的知识产权、不同企业知识产权特点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方面,以供我国医药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和借鉴。
本书是卡尔海曼斯出版社出版的德文著作的中译本,原书为德国外观设计从业者人手的经典标准专业著作及手册。全书系统、全面、专业地介绍了德国、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外观设计*法规,以大量图片并结合判例详细阐述了申请、无效以及诉讼各个程序的*法律实践,详细介绍了几何图形用户界面和动画设计的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以及根据该协定的IR设计保护。
本书科学系统地对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规范进行了整理汇编,编撰结构合理,收录内容齐全,法规来源权威。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农业部分、林业部分下设章,每章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组成;第三部分为相关司法解释。文后附有作者整理增补的植物新品种纠纷审民事案件管辖法院、农业农村部首批20家种业打假护权检验机构推荐名单。
本书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建院五年来优秀调研课题成果的集合,系统呈现了理论筑基、模式建设、规则探索、治理突破上的研究成果,亮明了坚持依法治网、保障公民权利、引导技术向上向善、营造公平交易氛围、坚决维护数字正义的鲜明态度。全书共包含16篇调研课题,按照筑基 互联网司法前沿、建设 互联网司法模式、探索 互联网司法规则、突破 数字治理分为4个编目,其中探索 互联网司法规则编又分为知识产权篇、交易秩序篇、网络人格篇、未成年人保护篇,突破 数字治理编分为诉源治理篇和平台治理篇,其他两个编不分篇。本书既着眼于微观进行规则研究,展示了数字中国法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又放眼于宏观的系统性建设,体现着数字社会司法治理的前沿探索,可为互联网法治研究者和关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法律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是建设工程领域司法实务中的重难点问题。本书作者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建设工程领域中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并以2017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为基准,较为全面地结合相关规范性文件,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书注重以实践中通用的合同示范文本为核心思路展开阐述,对于建设工程领域的相关从业者而言,是一本能带你学会订立合同、厘清法律难点、解决实务问题的专业 参考书 。
有些商业秘密是要严格保守的,否则你可能一事无成。而对局外人来说,让他保守秘密的最好方式就是什么也不要告诉他。 参与商海竞争,企业需要采取保密措施,避免局外人知悉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内部,也需要严格知悉商业秘密员工的范围,避免不必要的人员知悉,成为泄密隐患。本书指导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既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商业秘密管理体系,避免商业秘密处于危险状态;又能够为企业商业秘密纠纷提供解决途径,帮助企业保护创新,赢得商业竞争。
本书重点介绍实体性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对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总体性问题进行系统介绍和阐述,包括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渊源与发展、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框架体系、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按照专利、版权、商标三大知识产权类型国际法律规则加以分析论述。以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为主线,结合问题所涉及的不同国际条约条款逐层展开,后,对国际知识产权法的边境措施以及未来发展加以阐述。本书可作为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作者近30年的专利审查及研究工作经验,详细地介绍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基础知识,并对专利审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此外,本书还有大量的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和专利审查有关的案例介绍,以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使读者深刻领会本书的要义。
本书作者王利明教接自 1977年进入大学研习法律,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亲历者、法治建设的思考者、法治理想的追求者。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从1986年开始,他参与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制定,也一直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论证、咨询等工作。 本书由王利明教授从其发表的近三百篇论文中精选出三十余篇文章汇集而成,这些文章主要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名刊上,集中反映了王利明教授在不同阶段对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可谓 精论 。
本书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细胞方面法规与标准按照发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地方) 进行了汇编, 希望为细胞领域甚至生物行业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并为细胞研究及临床试验的合规化贡献力量。
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法学研究经常受到法律条文的限制和影响。有人就曾对法学教科书作出过悲观的评论:“法律一修改,整箱整柜的法律书籍就得被捣毁。”与教科书一样,假如一部法学专著与法律条文联系过于密切,那么,在法律发生修订或者新的法律颁行之后,它们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看得见的正义》第二版倒并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它具有浓烈的文化品位,引用了不少典故、历史事件,与法律条文保持了应有的距离。但是,也确实有一些分析源自某一具体的法律条文,或者引用了与某一过时法律条文有关的案例。对于这些都需要作出必要的修订。考虑这一点,作者在新版本中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对于所有与过时法律条文有关的案例都进行了替换,以尽量消除那些过时条文的痕迹和影响。? 与此同时,通过认真通读第二版的全文,作者发
本书以产业应用为视角,以科学的专利分析方法对EDA进行了全面翔实的分析,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趋势、具体关键技术发展情况、国内外重要专利的利用潜力等,为相关创新主体提供了建设性的发展策略。本书是了解并深入理解该行业技术发展情况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是《民商法论丛》的最新一卷,延续以往风格,共收录了15篇文章,分布于 专题研究 与 译文 两大模块。 专题研究 部分收录13篇文章,内容分别针对遗嘱监护指定、店员代理、表见受领、代偿协议、权益侵害型不当得利、违约损害赔偿计算、股东会书面决议、责任保险人和解、政权中介机构虚假陈述、家务劳动补偿以及涉及数字社会的三篇文章,各篇文章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均较强,具有较大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数智时代,数字社会中的法律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个人隐私已经成为数字社会关键信息来源的背景下,在信用评分已经严重依赖算法系统的现实下,在数据已经直接关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下,如何让传统法治理论适应数智时代需要,应对新课题,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期收录的王炳智文、陈浩林文、刘琳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