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出版于1998年,皇皇凡八册,得德国民法学之精髓而厚植华人社会之民事习惯与司法秉性,于内地民法学与民事法律秩序之演进成熟者,正可为直接的参照系与资源库,于内地民法学学术风格之养成、制度研判之进展、立法更化之提升有着不可尽数之示范与塑造之功,乃有 天龙八部 之谓。更可贵者,于法条技术分析之外,亦提倡价值权衡与价值判断,于法律精神上更为圆融。而两岸法学在知识、制度与技术模式上的趋近,更是于中国整体的法律现代化乃至于两岸和平发展做出重要奠基。 1978 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奖颁奖词
本书是以法律适用为导向,兼具学理辨识的工具性法律体系书。其一方面以法条为单位,阐释《民法典》裁判规范(群)的属性及意义脉络;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理或司法实务中形成的各种规范适用意见或裁判要旨,在法教义学的意义上识辨或提取通说。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评注》一卷本 精要版 ,由国内法学研究与教育重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组织民法教师精心撰写而成。各位作者通力合作,两位主编认真组织,从初始设计评注结构,到成稿后统稿修改,大费心力,呈现给读者相对全面又不失精准的简明民法典评注。本书是法科学生学习、理解《民法典》的重要资料,也是司法实务工作者案头随时查阅的小型工具书。
张俊浩教授主编的《民法学原理》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中国民法学经典教科书,曾荣获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书取材广泛,资料详实,论证严密,思想深刻,风格独特,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法学院师生和法律从业者的推崇和喜爱。《民法学原理》初版于1991年,并于1997年、2000年两次修订再版。惜2000年修订第三版推出后,再无新版问世,至2022年张俊浩教授仙逝,该书已绝版多年。此次再版邀请该书副主编刘心稳教授、姚新华教授以及原作者费安玲教授、刘智慧教授等对本书进行重排校订,既为满足众多读者的期待,也为继续传承这本堪称中国民法教学里程碑的经典作品。 《民法学原理》分为绪论与本论两大部分,设有绪论、总论、物权论、知识产权论、债权总论、债权各论、继承权论七编。对我国传统民法学教科书的观点
本书是以法律适用为导向,兼具学理辨识的工具性法律体系书。其一方面以法条为单位,阐释《民法典》裁判规范(群)的属性及其意义脉络;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理或司法实务中形成的各种规范适用意见或裁判要旨,在法教义学的意义上识辨或提取通说。 本书定位为兼顾法律初阶和中阶者的精要版《民法典》评注,撰写者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之笔法,尽可能不流于枝蔓和过多论证,而以简练的笔墨丰富地呈现法条的规范要点。 本书既可作为法科学子的教辅书,以减轻其研习民法的负担,也适合作为民法学人的进阶体系书,缓解 重原理,轻教义 的实务能力培养问题。本书竭力为《民法典》适用中已经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提供答案,故不妨作为法律实务者的常备工具书,助其准确和体系地把握条文内涵、司法观点及学理基础。
《民法总论(第4版)》是莱因哈德 博克教授有关民法总则部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根据其2016年德文第4版译出。 《民法总论(第4版)》的内容按照传统的民法总则教科书的顺序展开。首先,讨论了民法的基本理论,即私法和权利理论,包括私法的秩序、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法律事实和主观权利。其次,以私法自治原则为基础,详细论述了民法总则部分的核心内容,即法律行为理论,包括法律行为、意思表示、合同、意思表示的瑕疵和法律行为的效力。最后,讨论了法律行为的特殊行使行为,以及新时代民法的发展,包括代理、同意和消费者保护制度。 博克教授在教科书中所阐述的《德国民法典》总则编的基本制度,旨在为初学者介绍民法领域的入门知识,同时也可以作为进阶者,以及理论家和实务家在民法总则部分的参考工具。《民法总论(第4版)》第4版对
本指南是《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化,是专利局依法行政的依据和标准,也是有关当事人在专利申请和请求各个阶段应当遵守的规章。本指南根据2020年修正的《专利法》、2023年修订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391号)等,在《专利审查指南2010(2019年修订)》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
本书旨在针对2018年以来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审结的专利复审、无效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从中遴选出200余件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优秀决定进行分析、梳理和提炼,归纳总结相关审查规则要点,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指引作用。
本书从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员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首次系统整理了专利分析检索、图表可视化和报告撰写的相关内容。本书从专利检索基本知识开始,重点介绍了专利分析检索和数据处理的流程和策略,为专利分析检索的全面和准确提供了保障,为后续的环节提供了分析基础;紧接着介绍了专利分析各类图表的绘制方法,分享了专利分析实践中积累的可视化思维、原理和工具等经验;后梳理了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并按照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讲解各类报告的撰写思路。
2020年5月28日颁布、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该法典共计1260条,分为7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皇皇十余万言,堪称新中国立法史上的鸿篇巨制。《民法典》基于大陆法系的法典理念而立,吸收借鉴了德国民法的诸多基本概念和制度,同时也引进借鉴了英美法系诸多先进的理念和规则,并致力于建设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体系。为了促进中外法律交流,为国内外专业人士学习研究《民法典》提供可靠实用的英德文对照译本,并加深对中文和英德文法律语言的对应系统理解和掌握,经英文和德文翻译团队以及资深法律翻译专家的不懈努力和精雕细琢,
由民法学专家编写的逐一条文解读 运用立法材料,准确、全面、深入解析法律内容 逐条解释立法原意和立法背景 融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内容 注释民法典,系统阐释条文内涵;关联司法解释,指引条文理解与适用
本书以《民法典》总则编的条文为主线和顺序,结合法条之下的实务问题对《民法典》总则编进行了逐条解读。本书聚焦于法律适用,立足于实务需求,结合《民法典》其他各编,贯通《民法典》、其他民商事实体法律和《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并结合立法机关有关《民法总则》《民法典》的立法资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各高级人民法院近年来的有关裁判意见,试图探求《民法典》总则编的每个条文以及每个条文中的每个术语的含义和适用,挖掘法律条文中蕴藏的 微言大义 。本书不仅涉及《民法典》总则编的基本问题、基础问题、实操问题,还紧跟实务热点问题、疑难问题和前沿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理解与适用》系列丛书 01 内容详实 众所期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公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颁布后,做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工作,是人民法院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九部法律同时废止,*人民法院此前颁布的与上述九部法律有关的司法解释,有不少内容已被民法典吸收,但有的规定已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原立法基础,或者与民法典的规定不符合,甚至产生冲突。 因此,在相关司法解释未进行系统清理并制定新的民法典适用司法解释之前,需要在全国法院进行统一系统的培训,以及时统一裁判尺度,确保民法典的正确适用。 为此,*人民法院成立了以周强院长为组长的 民法典贯彻实施
民法被称之为社会生活的大百科,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策正当其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部法典只有纵观整体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与要义,释义对于一部法律来说尤为重要。法条的文字相对精炼系统,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本释义是他们熟悉一部法律的 敲门砖 。本书对民法典进行逐条释义,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观点权威有利于社会大众对民法典各条内容的理解。
担保制度是整个民商事法律领域中*活跃也*复杂的制度。我国《民法典》担保物权部分对保证、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传统的担保方式作了细致科学的规定,同时也对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保理等非典型担保方式作了相应的规定。为了贯彻实施《民法典》关于担保制度的规定,更好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担保法律纠纷,*人民法院于2020年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该司法解释依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对担保制度的一般规定、保证合同、担保合同与担保物权的效力、不动产抵押、动产与权利担保以及非典型担保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本书以该司法解释的条文为蓝本,结合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以及民商法原理和司法实务,逐条、深入地解析了该司法解释的条文,让读者对该司法解释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本
全套共7个分册,以民法典条文为主线,逐条解读分析法条内容,并辅以案例评析方式进行编写,每个案例包括如下部分:(1)基本案情。该部分全面完整地反映了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当事人的诉辩主张。(2)法院判决。该部分阐述了案件的争议焦点,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裁判理由和裁判结果等内容。(3)专家点评。该部分从民法典条文内容的角度对本案争议焦点和不同意见、裁判思路和方法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本案纠纷发生的社会背景、裁判结果的社会影响和效果的介绍等内容。能帮助读者掌握民法典确立的民法规则和方法,作出准确的理解和正确适用,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参考书。
中国民法典评注 (蓝色版)始于2016年,是由朱庆育、高圣平担任总编,以德国大型民法典评注为参照,汇集了中国民法学界数十位知名学者以及资深实务界人士共同参与和撰写,对中国民法典进行体系化、规范化评注的一项长期而宏大的学术工程。 中国民法典评注 (蓝色版)的撰写规划,将《民法典》全部1260个条文依规范意义脉络划分为90个规范群,作为写作单元。写作进程与发表出版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对规范群中的核心条文撰写评注,经评注工作坊集体讨论修改后,先行发表于法学期刊;第二阶段,对发表后的条文评注,结集出版《中国民法典评注 条文选注》,以 册 计序;第三阶段,对完成的规范群评注,符合单独出版条件的,以《中国民法典评注 规范集注》之名出版,以 辑 计序;评注撰写的终成果呈现于第四阶段,届时,所有条文评注回归法
...........
争点 系列是日本法学界自创的工具书,此类工具书并不以法条或案例为单位,而是聚焦于某一制度,梳理其由来与演变,阐明其中的争议问题所在。《民法的争点》篇幅短小、议题众多。阅读此书,可以一览日本民法的问题分布,在资料上提供初步的检索路径;书中的篇目同时也是日本民法学习中的 重点 与 难点 ,而为何重之、为何难之,书中都有精到的分析与论述。通过《民法的争点》,读者能在不同的主题上看到日本民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工具书不仅为学界示范了一种简明却不失意义的学术总结方式,而且将为尚在学习中的法律人阐明本国法的难点和重点,具有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上的双重价值。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是建设工程领域司法实务中的重难点问题。本书作者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建设工程领域中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并以2017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为基准,较为全面地结合相关规范性文件,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书注重以实践中通用的合同示范文本为核心思路展开阐述,对于建设工程领域的相关从业者而言,是一本能带你学会订立合同、厘清法律难点、解决实务问题的专业 参考书 。
《新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第二版)》是一部可以通览最高人民法院各类司法观点的权威司法实务指导用书。整套图书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会议纪要、个案答复、裁判文书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案例等为依据和素材,将散见于各种资料中的对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性、参考性的内容进行收集、分类、归纳,从最具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内容中提炼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观点整理编写而成。 本套图书的特点有三: 其一,以司法解释为核心。书中编入的司法观点首先注重从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中提炼,突出观点来源的权威性。 其二,全面梳理、立体呈现。全面收集最高人民法院各种政策文件、指导性案例、裁判文书等,形成对司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支撑。 其三,去旧选新,强调现行有效。对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