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解读《商标法》具体条文,并选取商标法领域具有新颖性或说明性的案例,涵盖商标注册、管理、侵权、纠纷解决和国际保护等多个方面。透过案例的详细讲解,本书系统阐述商标法的核心概念和法律原则,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料和实践指导。
本书选取了日本著名商法学者神田秀树教授与神作裕之教授在商事信托领域的专业论文。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商事信托的法理, 商事信托 的概念是由神田秀树教授第一次提出并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该部分的内容就是神田教授对商事信托概念的精彩诠释。第二部分从信托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角度研究了日本信托法的一些特殊问题,包括受益权的发行和披露问题、从事商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现代金融法中的信义义务问题等。第三部分为商事信托未来的展望,两位教授对未来商事信托应当发挥的作用、呈现的样态、修订法律的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想法。本书对大陆法系发展信托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增加了信托的研究角度和面向,有助于完善信托法制研究的体系性,丰富信托法制研究的内容多样性。
本书对英美信托的起源、历史、法律结构以及对所有信托形式普遍适用的规则进行了基础性的介绍,呈现了信托在英美法律实践中的主要功能。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本书在英美信托与德国法上能够取得近似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之间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批判性比较研究,回顾了德国法学界就是否应该继受信托制度曾经展开的激烈争论,并对德国法是否有继受信托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法律继受模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书诞生于20世纪早期,现为信托法经典著作。其底稿是梅特兰于剑桥大学讲授英国衡平法与信托法的讲义,分为21讲,具体内容包括衡平法的起源;用益与信托的关系;信托法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体系化演进;衡平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信托受益权与信托财产的性质;信托的设立;默示信托、归复信托与拟制信托;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违反受托人义务的救济;让与担保;债务清偿与遗赠剥夺;遗产管理;转换;选择;实际履行;强制令。
为尝试回应新时期商业秘密保护的新问题、新理论与新要求,本书以 基础理论 权利构成 权利保护 权利救济 的逻辑结构展开对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相关问题的介绍与探讨。首先从商业秘密定义、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基础、商业秘密的立法目的以及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模式与沿革等四个方面介绍商业秘密法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然后分别讨论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秘密性、价值性以及保密性的内涵、认定等,同时围绕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认定以及例外展开讨论,并聚焦商业秘密保护的重点领域,即人才流动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介绍竞业限制、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等制度;最后从民事、行政、刑事三方面,探讨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救济及责任承担问题。
本书既包括国家层面的涉海法律法规,也包括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较为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我国涉海法律法规。该汇编既有利于我国企事业单位熟悉我国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促进合法合规的中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为其他国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了解我国涉海法律法规提供范本。同时,书中还附录了《中文涉海法律法规关键词表》,基于我国涉海法律法规语料库,采用WordSmith系统工具包,并以 兰开斯特大学中文语料库 以及 北外星火中文语料库 为参照语料,制作完成中文涉海法律法规关键词表,共计1535个核心关键词。
本书为作者近30年来研习商法基础理论之心得 营业商法学 系列之二,系从转换论视角对商事主体作全面考察、系统分析和体系建构的原创性论著,全书由本体论(含商事主体的身份定位、商事主体的二重结构、商事主体的资格取得、商事主体的法律人格、商事主体的营业能力)、形态论(含商事主体的功能形态、商事主体的原生形态、商事主体的人格形态、商事主体的职业形态)、立法论(含商事主体的立法模式、商事合伙的立法体例、企业商人的立法路径)等三编12章构成。作者跳出传统民商二元主体理论架构与立法困境,基于事实逻辑,从大私法领域与营业自由视角,认为商事主体并非独立于民事主体的另类存在,而是民事主体进入营业领域后之特定角色、身份、关系、地位、功能的转换形式。通过这一全新的视角和定义,在对商事主体的要素特质、存
本书按照商事案件类别,分为公司企业案件、商事侵权案件、商事合同案件、金融票据案件、证卷期货案件、保险案件、海事海商案件、商事综合与其他案件八个大类,每个类别下包括裁判要点和裁判依据两部分内容。
本教材紧密结合我国的法律和近年来的代表性案例,分析商标法原理如何运用到规则的解释和适用中,又在规则的适用中反思我们对商标法原理的认识。就理论通说与新观点的结合而言,教材宜把理论通说介绍给学习者,但也需要就问题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作出示范,包括对既有认识和做法的批判与超越。本教材在很多知识点的分析中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理由,请读者以批判眼光研读。 就国内法与比较法和国际法的结合而言,一方面,欧美法上的理论和实 践在很多问题的分析中被用来作比较;另一方面,我国商标法上相关规则的条约渊源都被评述。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与美国相比,欧盟和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在商标法理论和制度上都与我国更具有同质性;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标法制发展道路,对外国法的借鉴或对条约项下义务的履行都必须注意到我
《商事审判指导》(2002年卷)是2002年出版的《商事审判指导》总*辑和总第二辑的整合,主要内容包括民商审判政策与精神、专题研讨、专论、请示与答复、商事审判专论、调研报告、法官学术交流、民商事审判、案例评析、判决书等内容。
修订后的动物防疫法共12章113条,与原法相比,条文数量上增加了2章28条,主要对动物疫病防控理念,防疫管理制度、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野生动物及犬只的检疫管理、机构队伍的稳定等方面的内容作了修改完善。(一)有效落实动物疫病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的要求,强调要以预防为主。2007年修订动物防疫法时,完善了强制免疫制度、强化了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及评估制度、建立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制度等制度机制,在加强疫病源头控制,及早发现动物疫病,降低损失和危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有效落实预防方针,修订后的动物防疫法主要作了以下修改:一是,规定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履行强制免疫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强
2017年是我国商事法律制度改革攻坚克难和承上启下的一年。首先,商法学者在《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献了智慧与知识,增强了《民法总则》的商法品性。《民法总则》的颁布又翻开了研究与完善商事法律制度的新篇章。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如何?怎样在未来民法典中安排商事法律规范?商法通则的立法设计是否必要和可能?这些问题成为《民法总则》颁布之后民商法学界关注的重点,在民法典出台之前将被持续关注和研究。 其次,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迫切需要一部专门以电子商务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近年来商法学界持续关注电子商务立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法学理论和实务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电子商务法(草案)》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审,为未来规范电子商务行为,带领世界立法潮流提供了基础。如何从立法技术、价值、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