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新时代法学教育丛书 之一。全书在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商法模式基础上重新整合,在内容上,重视并反映中国商事立法和司法的现有成果并提炼出商法的一般性规则,总论部分展现商法的全貌,分论部分则详尽阐述商事公司、证券交易、商事信托、商业银行、商业票据、商业保险及商业破产等具体制度;相关内容全面吸收了《公司法》《证券法》的全面修改、《外商投资法》的度旧立新以及《破产法》的相关司法解释的最新立法、司法及学术研究成果。
本书诞生于20世纪早期,现为信托法经典著作。其底稿是梅特兰于剑桥大学讲授英国衡平法与信托法的讲义,分为21讲,具体内容包括衡平法的起源;用益与信托的关系;信托法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体系化演进;衡平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信托受益权与信托财产的性质;信托的设立;默示信托、归复信托与拟制信托;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违反受托人义务的救济;让与担保;债务清偿与遗赠剥夺;遗产管理;转换;选择;实际履行;强制令。
本书作者对商法基础理论及各商事部门法进行全景式的研究,成果颇丰。书稿对我国商法理论体系中的总论部分所作的全新建构,以期为建立中国商事立法体系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引。 本书共十五章,既吸收了近年来的商法理论研究成果,又立足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及实践需求。在基本知识点之外,基于商法的实践性特征,作者为体现商法理念的商事法律实践中典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思路与路径,从而使商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晰。
经商是一项经久不衰的创新历程,商行为是经商理性的社会认同和范式创造,商行为的成熟与发达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如今,虚拟资本、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孕育的新型商行为对传统商法发起了挑战,新型商业模式下的竞争与创新呼唤着商法制度的时代变革。在后《民法典》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并建构具有时代意义的商行为理论与制度。本书立足于商行为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展现,以反思传统商行为理论与现代商行为实践之间的鸿沟为核心,围绕商行为的基本理论及其构造、营业及其附属商行为、金融商行为、数字商行为以及商行为立法,系统阐述了现代商行为理论的整体图景。
商法学在我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法学领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商事法律规范;说陌生,是因为我们未曾真切地触摸到承载着商法特有价值和规范的学科体系。 1999年,《商法学》作为高等教育法学课程中14门核心课程之一已被国家*所确认。翻开商法教科书,商法学者们不厌其烦地解释分析、追根溯源,以寻求商法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其目的无非是想论证商法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且具有独立于民法的法域体系,但是这种解释、分析至今尚未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甚至一直被众多学者所怀疑和争论。我国民法学者认为商法作为商人职业法是历史的产物,也只能作为历史的遗产;经济法学者主张“商”回归“民”又溢出“民”之后,溢出的部分即为公法化了的商法,应当划入经济法。①商法学者们自己也在进行
本书对英美信托的起源、历史、法律结构以及对所有信托形式普遍适用的规则进行了基础性的介绍,呈现了信托在英美法律实践中的主要功能。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本书在英美信托与德国法上能够取得近似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之间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批判性比较研究,回顾了德国法学界就是否应该继受信托制度曾经展开的激烈争论,并对德国法是否有继受信托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法律继受模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商法本体论》为作者近三十年来研习商法基础理论之心得 营业商法学 系列之一,系以营业为切点、视角对商法进行重新定义与学理重构的原创性论著,全书除导论外,共分范畴论(含从营生到营业、从营业到商法、从营业关系到商事关系)、特质论(含商法的属性与特征、商法的源起与分流、商法的功能与作用)、精神论(含商法的理念、商法的价值、商法的原则)、构架论(含商法的实质内容、商法的渊源形式、商法的立法路径)等四编计十二章。 本书为 营业商法学 系列之起点,对于建构起 营业商法学 的基本理论框架和部门法理体系具有重要基础理论意义。
本书为作者近30年来研习商法基础理论之心得 营业商法学 系列之二,系从转换论视角对商事主体作全面考察、系统分析和体系建构的原创性论著,全书由本体论(含商事主体的身份定位、商事主体的二重结构、商事主体的资格取得、商事主体的法律人格、商事主体的营业能力)、形态论(含商事主体的功能形态、商事主体的原生形态、商事主体的人格形态、商事主体的职业形态)、立法论(含商事主体的立法模式、商事合伙的立法体例、企业商人的立法路径)等三编12章构成。作者跳出传统民商二元主体理论架构与立法困境,基于事实逻辑,从大私法领域与营业自由视角,认为商事主体并非独立于民事主体的另类存在,而是民事主体进入营业领域后之特定角色、身份、关系、地位、功能的转换形式。通过这一全新的视角和定义,在对商事主体的要素特质、存
独著教材,为教而写,讲述细致,堪称精品。 《商法学(第五版)》在体系结构上超越法典式教材模式,在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商法模式基础上重新整合,独具特色。在内容上,《商法学(第五版)》重视并反映中国商事立法和司法的现有成果并提炼出商法的一般性规则。导论部分展现商法的全貌;专论部分则详尽阐述商事公司、证券交易、商事信托、商业银行、商业票据、商业保险及商业破产等具体制度。商法学科部门法众多,因应各商事部门法及相关领域的立法变化,第五版作了较大规模的调整,特吸收《民法总则》及《〈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文件精神。 《商法学(第五版)》既适用于高等院校法学院系的课堂教学,也可成为实务工作者的有效参考。
《商事法论集(2012总第21卷)》立足于中国商法的发展与完善,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外商法的发展经验与判例学说,追踪国外商法的发展趋势,推动商法专题研究,促进商法学的学科建设,进而为商事立法和审判实践服务。
《民商法论丛》(第68卷)继续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研究我国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重大法律问题,以为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升我国民商法理论水准。本卷共分为5个模块,16篇文章。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本卷除继续秉持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和全新判例学说中借鉴智慧的宗旨,对欧共体侵权法和日本服务合同的有关立法进行了介绍外,重点对我国《民法总则》的有关内容以及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网络知识产权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对理论与实践有积极参考价值。
《当代民商法:原理与方法》这部学术论文集,主要收集了中山大学法学院的部分民商法学者近年来在国内权威或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民商法学术论文。其中,编中的论文,主要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民商法研究中的一些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当代民商法有积极影响的创新思路;第二编中的论文,主要采取比较法的方法,诠释当代两大法系国家民商法的*理念,揭示当代两大法系国家民商法理论和实践中蕴涵的丰富内涵,提出了对我国当代民商法有积极影响的创新理论;第三编的论文主要将反不正当竞争法同知识产权法结合在一起,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对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对我国当代民商法有积极影响的创新观点。总之,无论从研究对象方面,还是从研究结论方面;无论是从研究思路方面,还是从
本次年会的学术主题是“金融法制的现代化”。围绕这个中心,年会集中讨论了四个学术议题:金融秩序与金融法体系、新型金融组织的商法规制、金融安全的商法保障和国外金融法制的新发展。本刊集中了这次年会的学术成果。 虽然金融危机的发生不是确定这次学术年会主题的诱因(在确定学术议题时还没有形成震撼全球的金融风暴),假在年会召开之时,金融风暴却已席卷全球。因此,年会所讨论的问题已不完全限于既定的议题。而是触及金融风暴;讨论的问题虽然仍在金融法的层面,但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如何对待金融法”、“如何认识发生在美国、深刻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的教训”等均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书为《民商法论丛》第59卷,共计24篇文章,12个栏目,主要内容有“历史回望”、“理论与探索”、“专题研究”、“基本人权”、“判解研究”、“WTO研究”、“非洲法”、“继承法”、“国际私法”、“域外法”、“硕士学位论文”、“资料”。
《商事法论集》立足于中国商法的发展与完善,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外商法的发展经验与判例学说,追踪国外商法的发展趋势,推动商法专题研究,促进商法学的学科建设,进而为商事立法和审判实践服务。朱慈蕴,1955年生,安徽省泾县人。1982年2月毕业于天津 财经学院商经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法学院朱慈蕴教授此后留校任教。199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于法学研究所王保树研究员,研习民商法, 1998年7月毕业,获民商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财经学院 法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本书翻译了越南社会主义国家民商事法所有*的法律法规。全书内容包括:越南宪法、海商法、企业法、投资法、招投标法、保险经营法、土地法、矿产法、环保法、科技法、商业仲裁法、海关法、律师法、水资源法、银行法、劳动法。
本书为《民商法论丛》第63卷,本书共设基本理论、专题研究、民法典编纂、判解研究、国际公约、体育法、非洲法、域外法、硕士学位论文、资料等10个栏目。
《民商法研究(第9辑)》编著者王利明。 《民商法研究(第9辑)》由我社首次出版。主要内容包括:对民法总论、人格权、物权法、合同与债法、法学教育等涉及民商法领域的基础问题进行研究与梳理。文字表达清晰、思路流畅、旁征博引,集知识性、研究性为一体。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录了38篇北京法院审理的涉及疑难热点问题的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及商标侵权案件的案例评析。这些案例均具有一定影响力,且评析均由案件承办法官亲自主笔完成,融入了法官对法律、对案件的思考。下篇针对商标授权确权及侵权认定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精心选择了22件典型案件的判决书,以进一步全面展现商标审判新进展,并充分公开再现案件原貌。本书收录的案例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中国知识产权报·商标周刊》合作的《拍案说法》栏目的稿件以及《知识产权》等媒体报道的商标大要案,旨在使读者了解目前商标案件审理的*动态及审判思路。
本书立足于我国现行商法制度,以简洁的文字涵括当前商事立法与商法理论的基本内容。内容涉及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同法、商事代理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破产法、政府规制与商会自治,这些商事法律知识都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书中还提供大量案例,引导读者了解商法在现代商事活动中的应用。 本书主要为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商法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适用于工商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等经管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及MBA教材,同时还可供经济管理人员参考和广大读者阅读。
本书为作者20年来对商法总论孜孜以求的总结性成果。全书共十五章,在对中国商法概念界定的问题与进路予以厘定的基础上,揭示了商法的特殊性、历史脉络与发展趋势,探讨了商法的价值、理念、原则及其实践应用,梳理了商法渊源,指明我国现行商法体系的缺陷,重构了我国商主体、商行为及商事权利的理论体系,并对商事登记制度、商事代理制度、商事账簿制度、商事纠纷的解决方式作了系统性论述。本书立足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及实践需求,为体现商法理念的商事法律实践中典型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将商法理念与原则融于具体法律适用的解释中,从而构建了融贯商法理念与商法思维的商法基础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