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学者建议稿和立法说明、国外相关立法(包含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相关立法、其他参考资料组成,其中的学者建议稿是由多名专家经过数次商业秘密立法研讨会形成的最终成果,不仅借鉴了国际和国外相关立法,更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为我国商业秘密法的制定提供参考文本。另外,本书收录和翻译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秘密相关立法,也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案头查阅工具。本书中的其他参考资料部分,共收录七篇学者文章、译文,以为我国商业秘密专门立法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商事仲裁在1995年《仲裁法》颁行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商事仲裁的定位也由原来的法外争端解决机制转变为高端服务业,并通过高速发展构建金融中心和拉动经济发展,弥补司法资源的不足。国际商事仲裁界的竞争也呈白热化状态,伦敦、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日内瓦、纽约和斯德哥尔摩是全球七大仲裁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迪拜、阿布扎比、哈萨克斯坦也分别通过立法成立了国际仲裁中心,希望后来居上。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也有重大发展,第三方资助、选择性上诉机制等概念和实践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商事仲裁法:国际视野和中国实践》聚焦国际视野和中国实践,试图对《仲裁法》在1995年颁行之后的发展轨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商事仲裁法:国际视野和中国实践》共分十一章,内容涉及国际商事仲裁概述及其性质;国际商事
张文中案件作为我国*司法机关直接审理和改判无罪的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标杆性作用的重大法治事件,已大大超出其个案的意义,因而毫无争议地成为2018年的十大案件,张文中案件的再审也因创纪录的高规格、高密度的媒体报道而载入史册。
国际贸易的货物80%以上由海上运输完成。完成海上运输离不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或租船合同, 航运实践中因海上货物运输而产生的合同纠纷亦占海事纠纷的大多数,因此,国内外研究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的著作、论文也较多。但是,对海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海事"法律制度做系统研究的却凤毛麟角。本书《海事法》(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全面修改,增加了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等。其写作目的是对海事法律制度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前两版在学界反映良好,受到了相关学者、实践工作者以及学生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对海事法律研究之空白。本书仍将作为大连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方向的教辅读物。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然而,在对外投资合作之前强化对外投资的风险意识,事先深入了解投资目的地国的情况,全面进行风险管控,提高决策水平,构建和谐的对外投资关系成为这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以法律风险控制为核心,通过总结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相关投资合作信息,以海外投资的风险概述为基础,具体到五大洲十八个重点国家的投资指引,全面、详细地点评了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中应注意的法律风险,以期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对提高我国企业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更好地开展跨国经营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国务院各主管部门也相应调整了进出口管理措施。为方便海关等有关管理部门、从事进出口的企业、报关企业、预录入企业和其他单位及个人了解*的进出口税则税率、进口环节代征税税率和海关监管条件,准确地将外贸单证中的英文商品名称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称,及时办理报关手续,我们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英文对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