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逻辑是从信贷流程和信贷实务的角度解答与信贷业务有关的法律问题。本书的目标读者有两类:一类是在银行从事信贷管理工作的员工,包括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审批官、法务人员和清收人员等;另一类是为银行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律师。基于读者的定位,我将本书的特点定位于实用性和便捷性,从而弱化理论性和体系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根据信贷人员的提问频率整理出70个高频问题,同时,这些问题无法从百度检索出答案,而是需要读者结合法律规定和真实案例认真思考后,才能在实践中准确运用。 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制度和理论经济学杂志》可能是唯一一份明确把对制度的严肃研究作为办刊宗旨的经济学专业刊物。近二十年来,它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制度经济学》这本论文集可以说是其成就的一个缩影。它所探讨的许多问题不仅对我国的制度经济学研究,而且对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有关改革方案的设计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文版序、编者前言、译者序、部分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第二部分经济史的新制度研究、第三部分关于政治制度问题、第四部分制度经济学的正在式分析。
《经济刑法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节至第八节、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和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的各种经济犯罪为研究范围。从其研究的内容来看,既有经济刑法学总论方面的研究,也有经济刑法学分论方面的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采取的是对经济犯罪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多学科综合渗透的方法,其研究视野涵盖了我国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来的各个不同时期的立法内容,包括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的内容。因此,本书的研究可以说是对经济犯罪研究的全面回顾与总结,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书由李永升、朱建华主编。
目录 增订版前言
本书坚持刑法理论与民法理论并重,既从理论体系的角度阐述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重要理论,又紧密联系实际,预测和解决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或可能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力图对理论及实践均有所裨益。在内容上,本书侧重于研究对该罪的认定有较大影响并且争议较大的问题,例如对商业秘密在民刑法中的不同含义、该罪的构成特征、共犯与停止形态、与其他犯罪的界限等进行研究,尽量不做无针对性的探讨。
书对“发展中国家”这义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反垄断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动因及具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与反垄断法所要研究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研究,即发展中国家是否需要反垄断法;发展中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反垄断法;发展中国家实施反垄断法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反垄断法在发展中国家的实施效果如何。在对以上议题进行研究之后,本书重点对阿根廷、赞比亚、南非、印度、巴西这5个发展中国家反垄断法实施机制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对这些国家的反垄断法实施机制进行了评价。
《走协调结合之路(刘文华文集)》编著者刘文华。本书收录了我国经济法学家刘文华教授的代表性文章。从本书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法发展的一些脉络,可以说,本书中考察了解我国经济法发展的重要的参考文献。
本著作包括经济法范畴论、经济法结构论和经济法体系论部分,娥图运用范畴、结构和体系分析的逻辑方法,重点阐述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中所涉及的10大范畴、24个经济立法中的基本问题和4个方面的体系构造及其相立的逻辑关系,试图使所阐述的内容对中国经济法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举一反三”的长期指导作用。有对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概述,也有作者的一些独立思考。
《中国建投研究丛书:集团治理与管控》重点研究集团的三个核心问题:权力边界、授权安排、跨层管理。集团总部要尊重成员子公司独立人格、尊重公司治理准则,注意关联交易公平公允;要把握授权原则,对授权进行全程管理;要创新权力配置机制,通过跨层治理解决治理困境。
《经济法案例分析指导》内容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工业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证券法、票据法、劳动法、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各章案例分析习题答案等。
本书是香港大学法经济学者郁光华的一本论文选,全书收集了他的九篇文章,作者用法经济学原理分析和探讨中国法律问题,对公司治理、风险资本、民间非正规融资市场与派生诉讼及电信、电力体制改革等方面作了探讨和思考。本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借鉴意义。
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掌握《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精神实质,推进该法的更好贯彻实施,编者将《企业国有资产法》范本,作为本书的首篇,即法律篇;第二篇为制作篇,着重介绍本法制定的具体过程,以及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三篇为解读篇,就每个条文从法理、重点掌握内容和操作实践等角度进行剖析;最后为附录部分,选择了与本法密切相关的几个法律和行政法律。
本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产品质量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系统全面地解读了与产品质量民事责任相关的法律规定。书中所选案例紧扣法律条文规定,具有示范性与指导性,对于读者有很强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适合作为各院校法律相关专业的案例教材,也适合作为广大民众咨询日常法律纠纷事务的实用指导书,还适合作为各企事业单位、法律培训机构、法官和律师等法律从业者,以及其他法律爱好者进行法律实践和研究的专业参考书。
《经济法基础与实务实训指导》是“21世纪高职高专财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也是与《经济法基础与实务》同步配套使用的教材。本实训指导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实训指导的内容与《经济法基础与实务》的教材结构对应设置,每章分为“本章基本结构框架”、“本章重点与难点解析”、“巩固练习题”、“实训项目”、“实务操作”和“实际判例”。“本章基本结构框架”便于学生了解总体内容结构;“本章重点与难点解析”是对理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浓缩,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巩固练习题”、“实训项目”、“实务操作”和“实际判例”既可作为课堂实训,又可作为课后练习使用,同时,满足了参加社会考证考试同学的实际需要,也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教材在“巩固练习题
本书以国际通行的反倾销法律制度设计模式着手,既倾销确定制度、损害确定制度、反倾销调查程序、行政复审制度、司法审查制度,然后又重点阐明了WTO、美国、欧盟、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真正做到了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反倾销申诉、应诉问题,又通过案例分析方式介绍,评析了我国对国外产品反倾销案例、国外对中国产业的反倾销案例以及WTO反倾销案例。最后,本书又收集整理了我国关于反倾销方面的最亲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