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专题研究(第三版)》是关于财税法领域重要和基本问题的专题研究。此次修订申请了北大立项教材。2002和2007年前后出版版第二版,学界评价还不错,也曾经被学院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近几年财税法领域的发展变化很大,近国家也通过了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纲要,根据这些理论和制度的变革,重新修订整理相关内容,推出第三版。
由翟继光编著的《财政法学原理》与已经出版的《税法学原理》是姊妹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财税法的学术成果和心得体会,其中很多论述都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都是作者追求为全体国民实行*生活水平关怀的体现。学者的研究成果必须深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和理解,因此,本书除定位于学术专著以外,也立足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为此,本书也论述了现行*的财政法制度,并结合作者的理论观点提出了完善具体财政法制度的基本构想。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财政法基础理论,下编为财政法基本制度。上编论述了政府与纳税人的基本关系、财政公平原则与财政效率原则、财政立宪的源流、财政立宪的经济基础、财政立宪的文化传统、财政立宪的基本要素、财政立宪的基本路径、我国财政立宪的现实基础考察以及我国财政立宪的路径选择。下编论
本书分为财政法和税法两篇,共计18章。基于理论研究、财税立法的现状以及教学需要,依循经济原理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的线索展开。前6章主要介绍财政原理与财政法总论,以及具体的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转移支付法的理论和制度;后12章主要介绍税收原理、税法总论,以及税收体制法、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包括课税要素理论、税权理论、征纳权义理论等理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税收征纳实体法制度,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等税收征纳程序法制度,以及税收复议与税收诉讼等税收争讼制度。
本书以法治政府理论及政府绩效评价理论为指导,在借鉴西方发达 财政绩效评价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当前的评价实践和法制化现状为逻辑起点,系统审视及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进程中所面对的环境条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李辉秋编著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为九章,分别为总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财政法规制度、法律责任、会计职业道德。在编写方面力求简练、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了会计岗位的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规范讲解,并在每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且提供解析及参考答案,供使用者学习及考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