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的全球化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策略,由此产生的标准必要专利垄断问题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本书对 标准 生命周期中涉及的专利垄断问题进行研究,从标准制定与标准实施两个阶段,对专利权人的欺诈行为、专利劫持与反劫持、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协议、禁令救济、FRAND许可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科学、体系化地探究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规制的方法与策略。同时,考察、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制度,对完善我国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制度以及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国际协调与合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规制问题是摆在我国法律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产权反垄断法治、增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立足这一背景,创造性地从专利基础性问题、FRAND许可承诺和许可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典型许可滥用行为、经营者集中控制、禁令救济和完善反垄断规制路径的建议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充分发挥其从事反垄断前沿实务的经验,坚持以理论、实践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法因应与变革的初步方案展开论述。本书汇集总结了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新的反垄断理论和执法实践成果,是目前该领域内少有的全景式论述新型经济环境下反垄断法的专著。
全书由竞争法基础理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三编组成,结构完整,体系性强。本书依循从理论到制度的编写思路展开,具体涉及竞争法的概念、原则与地位,竞争法的历史沿革,竞争主体,竞争法的执法机构,对主要的垄断行为的规制,以及对主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同时,各章在正文论述中,穿插 延伸思考 典型案例 背景资料 等栏目,内容丰富,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国内外竞争法研究的现状和实践中的问题。
《反垄断法的相关市场界定及其技术方法》作为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反垄断执法中相关市场界定的学术成果,在法学方面,深入研究了相关市场界定在美国、欧盟以及东亚国家包括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清晰地论述了需要进行市场界定的反垄断案件类型,深入探讨了在经营者集中控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垄断协议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还深入探讨了界定市场的证据规则,包括举证责任、合格证据的标准、证据的来源以及各种证据的证明力等;在经济学方面,全面和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界定市场迄今使用过的13种技术方法,探究了应用这些方法的市场环境和各自的局限性,比较了这些方法在不同市场条件下使用的频率和效果。
政府补贴是法律、政治、经济交织的复杂问题。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 市场失灵 ,但过度使用则会导致 政府失灵 。补贴问题反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国际贸易领域,补贴可能会扭曲自由贸易,而反补贴措施也容易异化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因此,补贴问题成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争议的问题之一。本书从条约宗旨、适用对象、约束范围、判定基准、规制领域五个方面,对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与CPTPP非商业援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由于理论上认识不清,导致在司法领域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方面的冲突,而数字技术使这种冲突表现得更为突出、更具典型性,增强了解决冲突的迫切性。本书通过对知识产权单行法(如《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数字环境下具体冲突的表现进行提炼总结,提出解决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冲突时要坚持的 平行保护说 ,制定合理有效的冲突协调原则和措施。
本书针对反垄断法律制度中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展开,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新问题,主要针对数字经济领域的非价格竞争问题(大量产品和服务涉及多边市场的免费模式)进行研究。全书以非价格竞争问题的认定、抗辩与救济为核心主线,同时关注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我国2022年《反垄断法》修正的现实背景。在此基础上,还针对该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直接关联的监管科技,以及部门间协调等新问题进行探讨。
《竞争法学(第三版)》是对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系统介绍。其特点大致如下:首先,在兼顾体系性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分析(因为该领域的法律实践时间不长,国外相关经济理论非常多,需要有效的内化到国内的法律框架中)。第二,内容的创新。包括探讨了同类教材中未曾涉及的竞合问题,互联网不正当竞争问题等;法律不足问题的探讨,例如俄罗斯法对行政垄断规制的借鉴。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关知识或原理的表述中以简要案例的方式加以说明。另外,结合国内外并以中国法律文中心展开相关表述。 此次改版主要是因为今年底《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要修订推出,这次是自1993年颁布以来的首次修改。而反不正当竞争是竞争法两个重要部分之一。而反垄断方面也会根据理论研究和案例的一些发展作出更新。
本书在结构上由3编、16章组成。*编 竞争法总论 包括3章,主要阐述竞争和竞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竞争法的历史发展情况。第二编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包括7章,主要阐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重点介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六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制度。第三编 反垄断法 包括6章,主要阐述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重点介绍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四大基本实体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制度。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国际市场之竞争不断加剧。反垄断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制定与完善,近年来也成为各国经济法制领域中的一大焦点。本书分别从国内与国际观点论述两岸在反垄断法之立法与实践经验,以尝试建构起反垄断法下之竞争法制。
《反垄断法专题研究》是对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进行探讨的学术著作,但作者没有把研究局限于反垄断制度本身,而是将研究视角扩展至反垄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在横向上,通过对欧共体、美国、日本和我国反垄断法进行比较研究,使读者对反垄断法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感性认识;在纵向上,对国际反垄断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也进行了深刻分析。《反垄断法专题研究》共分九章,全面地介绍了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相关市场的界定、本身违法与合理法则、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许可协议的反垄断问题、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反垄断法律责任、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以及国际反垄断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本书是一部研究竞争法的论文集。竞争法广义上包括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本书所讲的是狭义竞争法,即反垄断法。 我国迄今尚未颁布反垄断法,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不了解反垄断法,致使我国现实经济活动中公然出现了行业价格自律、企业联合限价或者限产等严重限制竞争的现象。电信、电力、铁路 等具有自然垄断或国家垄断性质的部门仍在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地方保护和部门封锁等不合理的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也很严重。这种状况不符合我国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不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加强对反垄断法的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竞争法,以便实现我国法律制度的现 代化和科学化。 本书辑入的20篇论文主要选自我1995年以来在反垄断法领域中的
本书是一部探讨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基础理论问题的专著。本书剖析了反垄断法实施指南的地位、效力、功能和本质,分析了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制度构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耦合性,梳理了典型 或地区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制度的建构历程,探讨了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制度建构理论,包括框架体系、建构主体、建构周期、建构程序、建构技术、相关关系处理等,并提出了我国反垄断法实施指南制度建构的对策建议,包括基本原则、指南体系和建构方法等。本书可作为反垄断法理论研究者、反垄断法实施机关工作人员、反垄断法律师等从业人员以及法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等的参考用书。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对及如何规范这些不正当价格行为的措施和建议。研究方法以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大胆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采用一般到特殊、规范分析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本书是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对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科学的界定,然后分层次对引起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市场因素、企业因素、行业因素、国际因素、政府因素、法律因素、体制因素等进行深入剖解析,分别是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全书共分为九章。
王先林编*的《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2016年第2卷)》共设置6个栏目及学术动态介绍。本卷特别聚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专门设置了 热点问题笔谈 和 热点问题探讨 两个子栏目,邀请9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专门进行了探讨。 学术专论 栏目包括《中国关于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规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反垄断私人诉讼中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地位》、《社会市场经济与(基本法)》、《效果分析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中之必要 奇虎360诉腾讯案会是改变中国反垄断法规则的一个契机吗?》四篇专题论文; 学位论文选登 栏目选用了《美国联邦反托拉斯执法的司法审查强度问题研究》一文; 案例研究 栏目发表了《过滤互联网视频广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一文; 研究咨询报告 栏目刊登了《中国反垄断行政执法大数据分析报告(2008 2015)》; 域外
本书作者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新加坡等9个国家,其中很多人是竞争法领域国际著名的专家。他们分析了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竞争立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WTO竞争政策多边协议的谈判前景,探讨了反垄断法的许多疑难和热点问题,如经济全球化与合并控制、公用企业的滥用监督、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反垄断法执行机构的建立、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和国际合作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交流对推动我国反垄断法、繁荣我国竞争法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