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刑民交叉为主题,贯穿实体法与程序法,系统梳理刑民法律中处于刑民边界或者相互衔接的相关规范,揭示不同场合下刑民交叉问题所包含的基本法理。
庭审是刑事诉讼的中心和重心,建构合理的庭审制度理论对于刑事诉讼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价值。而且新型事诉讼体制下的庭审环节,是各种矛盾和冲突的集中体现。通过探讨庭审的基本理论以及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研究整体上的制度协调和微观意义的制度填充,对于新的刑事诉讼体制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著作共分10章,前四章论述庭审制度的一般性问题,如庭审的要素、功能和价值目标;庭审的基本原则和原理;庭审制度的前现代类型和现代类型时势比较研究;关于中国新的庭审方式的特征与模式等,可谓“总论”。后六章则属于“分论”的内容。分别论述庭前的公诉审查和证据开示程序,庭审调查和辩论程序的基本问题,法庭公诉和辩护中的问题。尔后,对庭审调查的重点和难点——人证调查进行了专门研究,对法官的审理和裁
《刑法解释的限度与修改关系论》以刑法解释的基础理论为逻辑起点,从基础论和关系论两个层面,系统探讨我国刑法解释的相关问题及其与刑法修改的理性关系。《刑法解释的限度与修改关系论》首先着眼刑法解释基础理论的构建,并侧重于规范性刑法解释和适用性刑法解释这两个范畴的分别阐述,在此基础上进而讨论刑法解释的限度,后着重探讨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理性的关系,并以空白刑法规范的解释为例进行相应的验证。《刑法解释的限度与修改关系论》的框架结构,在意义上,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采用了系统科学、逻辑学等多学科以及文献研究的研究方法,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这种从刑法解释类别个体化研究到刑法解释关系层面的研究,本身就能够保证刑法解释限度确立的类型化,终促使刑法解释限度的内在的自我完善,并在具体实践中促
《公正底线:刑事司法公正性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刑法适用的公正性问题。作者的基本思想是:司法公正的要求应该是实现被害之间、被告之间、原被告双方之间刑法权利的平等保护——平等是公正的底线。然而,司法实践中真的存在这种平等吗?法官群体的审判活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个意义上的司法公正?基于法院三千多个示范性案例的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和不典型观察,该书报告了这一公正假设的检验过程及其结果。书中讨论的问题还有:“公正具有可检验性吗?”、“法律实际上被如何解释?”、“罪名体系、死罪圈、死缓圈以及死刑圈的选用有何法律解释学规律?”、“何谓量刑基准?”、“怎样提升审判质量?”等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等。
通过约翰·马丁格编著的《秘密线人》中对线人行为所反映出来的大量信息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透彻地认识线人。也就是说,通过研究一些浅显易懂的线人程序知识或技巧,将使执法人员更好地发展和管理线人。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找到一个能够最充分、程度利用线人的方式,并且在使用线人的过程中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这本书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供一些有用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