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教程》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推荐的行业培训教材。本教材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组织编写,著名律师田文昌主编。 《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旨在详解刑事辩护各流程的 规定动作 实践问题 和 解决方案 ,用以案释法的方式,结合各位作者亲历的案件,明确、具体、细致、生动地深入分析和讲解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辩护的技能和技巧,使读者可以深刻、直观地感受到刑事诉讼过程的千姿百态,在开阔眼界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 《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共分为二十二章,内容涵盖了辩护实务概论、辩护实务流程和特殊类型案件辩护实务三大板块。第一章为辩护实务概论板块;第二章至第十八章为辩护实务流程板块,具体包括接待客户与洽谈
《刑事辩护的艺术(第二版)》陈瑞华老师在超过十年的时间里,专注于刑事辩护的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和实践的发展。本书即是陈老师关于刑事辩护的十年潜心力作。本书结合大量案例,分析了刑事辩护的经验、智慧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讲解了中国式的刑事辩护:刑辩如何展开?法官如何说服?风险如何防范?第一部分沿着刑事辩护的基本流程对律师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申请、阅卷、调查取证、质证等的艺术;第二部分结合作者通过与律师交流获取的辩护经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刑事辩护理论,比如专业化过程理论、战略威慑理论、阶梯理论、黄金救援期理论等;第三部分在研究刑事诉讼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实践中出现的新做法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所展现出的趋势的基础上,对刑事辩护的未来进行了合理的展望。第一版出
《立案定罪量刑标准解读与实务指引》立足于公检法办理刑事案件的实际需要,全面系统阐释了《刑法》及其修正案涉及的所有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定罪标准和量刑标准,对于深化推动立案改革和量刑规范化,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使每一起案件都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是一本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工具书。
本书研究了刑事诉讼法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呈现了这一学科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该书分13个部分,共33章,在对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发展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该书全面展示了较成体系的五大理论,即诉讼价值理论、诉讼构造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模式理论和司法裁判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讨论了刑事诉讼中的辩护问题、强制措施问题、量刑程序问题和被告人诉讼地位问题。后,该书还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生成机制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和变迁问题进行了反思性评论。 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 。作者注重从中国的法制经验中提炼出普遍的法律理论,这也是中国法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该书通篇都体现了这一研究旨趣。
《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百年(1906年-2012年)(套装上中下册)》通过清未改制以来百余年间官方拟定或颁布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草案、法典,全面反映了中国刑事诉讼法制发展的百年历程,是研究中国刑事诉讼法制及其现代化演进的之选。《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百年(上中下1906年-2012年)》共分五辑: 辑“清末修律”,收录了1906年《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1910年代民事刑事诉讼暂行章程(草案)》、1911年《刑事诉讼法(草案)》及其相关奏章、立法理由。同时,考虑到法院组织法在当时司法实践中的实际作用,特将诸法院编制法及其奏章一并附录于后。 第二辑“*时期的刑事诉讼法”,收录了1921年以降*颁布的主要刑事诉讼法典。 第三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草案”,收录了我国五、六十年代拟定的六部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起草人的相关报告。
本书是在 版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法规的修改以及 研究成果,在保持原版体例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立法变化适当调整一些章节,以保证本书能反映 的研究动态。本书是供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使用的教材,目前市面上主要是针对法科生的教材,其内容浅显易懂,无法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本选题正是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内容的拓宽和深入,既可以作为法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 书也可以作为在校硕士生、博士生的教材。
《职务犯罪侦查文书填制要领》由薛伟宏著
为了便于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法官在审判实践中正确理解、准确适用《刑事诉讼法解释》,保障《刑事诉讼法解释》的规定得以正确、有效贯彻执行,江必新编写了《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上下)/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丛书》,逐条对《刑事诉讼法解释》的条文意旨,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以及在审判实践中适用该条文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以期更具有可操作性。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第二版)》包含了论及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之关系的两篇中文译作。这两篇作品在产生时间上跨越了四十年。篇作品以纲领性的方式,努力将刑法总论的体系建立在刑事政策的指导思路上:构成要件所遵循的是法的明确性原则;违法性则依照各种特定的秩序原则,利用正当化事由来解决社会冲突;而答责性所考虑的是可罚性,它要接受罪责和为预防所需的刑罚幅度的双重限制。第二篇作品描摹和批判性地点评了20世纪刑法体系思想的演变,并以刑事政策为基础讨论了法益保护、客观归属、不法和罪责及答责性等内容。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重要修改,并重新公布。这次修改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完善。为了使大家准确把握法律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参加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同志结合参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工作的思考和体会,撰写了本书。本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组织编写,从立法工作的角度,对条文主旨、有关立法背景、释义和适用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希望该书的出版对于刑事法学界对刑事诉讼法理论的研究、执法机关正确执法以及公民学习刑事诉讼法能够有所帮助。
本书版曾获届全国法学博士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 木书系国内外系统研究控辩平等理论的开拓性、奠基性学术专著,不仅突破了长期以来法学界关于控辩平等原则主要是 平等武装 的传统观点,提出了 平等保护 和 平等合作 的新学说,在控辩平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在划分世界刑事诉讼四次革命的理论语境下,提出了刑事诉讼发展中关于控辩平等的新时代内涵,指出平等武装、平等保护、平等对抗、平等合作之间,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控解平等理论的现代内涵一一以消解国家和个人的纠纷为总目标,以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为基本目的,控辩双方在平等武装与平等保护的前提之下,在平等的对抗与合作之中,和谐相处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至2013年对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清理,本书是清理后的现行有效的刑事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汇编,对刑事司法和法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由具体负责司法解释清理的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辑。 二、本书收录内容:(1)截至2013年7月31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单独或者联合制发的现行有效刑事司法解释;(2)截至2013年7月31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单独、联合及与有关机关制发的司法解释性质文件;(3)截至2013年7月31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刑事指导性案例。此外,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关业务部门制发的一些指导刑事法律适用的答复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也以其他规范性文件形式收录。 三、为便于查阅和适用,书中收录了我国现行有效的刑事法律及相关立法解释,同时还附录了
《刑事审判参考纪念套装》一次性集齐2012年改版以来的《刑事审判参考》共计17册(第84集—100集),并附赠精美典藏礼盒及独家纪念品,是阅读、馈赠和收藏的理想选择。 该书自1999年第1册发行至今已近百期,累计案例逾千例,历十五、六载。除非资历很深且颇为有心的“老资格”可能全册收藏外,相信大部分同行都是有一册、没一册“残缺式”的保有此套刊物,很多人为不能全套拥有此书而甚感遗憾。值此《刑事审判参考》出版百集之际,法律出版社特推出限量版《刑事审判参考纪念套装》以飨读者,便于赠藏、阅读。 《刑事审判参考》是由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共同主办,用以指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连续出版物。本书以汇集刑事审判重要信息,反映刑事审判*动态,交流和培育刑事审判理论为特色,紧密联系当前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
本书以刑事诉讼法的适用为主要目的,采用了以法典为中心分散列举的编排模式——即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法条为主线,将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拆分,纳入每一条之下。该编排模式彰显了刑事诉讼法法典的核心地位,将派生性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统一在法典逐条之下,实现了不同规定在统一规范下的统一。本书采用正文、目录、索引相结合的编写方式。正文部分分为法条、配套解释、实践中的一般做法三个部分。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与司法解释的编排过程中,编写人员遵照密切联系原则,收纳了200余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核心内容,编排内容科学、准确。
在清人褊纂的诸多刑案集中,《刑案汇览》以收绿案例睾多、内容精良而借受世人关注。清代后期刊印的《刑案汇览》,包括《刑案匿览》(下文筒稱《前褊》)六十卷、《续增刑案汇览》(下文筒稱《续增》)十六卷、《新增刑案匿览》(下文筒稻《新增》)十六卷、《刑案汇览续编》(下文筒稻《续编》)三十二卷。遭四種《汇览》共计十一百二十四卷,构近五百莴字。 《刑案汇览》四種收录的案件的起止时间,自清高宗乾隆元年(一七三六)至德宗光赭十一年(一八八五)。其中《前编》收入乾隆元年至宣宗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的刑案五千六百四十余件,《续增》收入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至十八年(一八三八)刑案一千六百七十余件,《新增》收入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至光绪十一年刑案二百九十一件,《续编》收入道光十八年至穆宗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刑案一千六百
本书主要收录了与刑事诉讼法内容相关的现行有效的法律、司法解释、相关规范性文件,并精选了有关部门作出的重要参考价值的批复、复函,同时在部分文件后附有理解与适用的文章。
新刑事诉讼法司法适用解答由*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资深法官精心撰写,以2018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章节为脉络,采用一问一答式的写作方法,立足司法实践,从审判角度对新《刑事诉讼法》在司法适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精练的解析。形式简洁、内容明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尤为方便办案人员在实务中理解和操作。
迪亚士教授是葡萄牙*负盛名的刑事法学教授之一,其已有多部刑事实体法专著被译成中文在澳门出版,本书为其在刑事诉讼法方面的经典著作。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介绍了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理,阐释了刑事诉讼法的含义和功能、葡萄牙刑事诉讼法的渊源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等等;第二部分先是介绍了葡萄牙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结构,然后相继介绍了法院、检察院、嫌犯和辩护人以及被害人与受害人等各诉讼主体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地位和职能。由于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多为原则和精神,而少有论及具体的程序步骤和程序的进行,故这部问世于1974年的著作并没有因后来《葡萄牙刑事诉讼法典》的历次修订而成为 废纸 ,反倒作为一杆标尺,指引着历次法律改革的进行。时至今日,本书仍是葡萄牙和澳门法律学者在著作中频繁引用的对象。
邹志刚编著的《罪名认定及办案期限一览表》以 涉及刑事诉讼程序的办案期限为主线,对相关内容作 了表格化处理。内容涵盖《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公安部、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的规范性文件 中对刑事案件的办理期限的规定,内容详尽,阐述直 观。 本书对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内 容进行了表格化的处理,并且将罪名认定和办案 期限的具体规定以一种直观简明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本书除了形式的新颖,还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 研究所邓子滨教授所作的罪名构成释义,使该内容的 准确性得到保障。正如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 在本书序中所言:本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司法 人员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合作的成果。 本书用于法律实务从业人员、在校学生以及准备 参如司法考试的相关人员
本书由全国各地法院选送2010年审结的刑事类案例,并由国家法官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97个案例,全面反映了2010年中国刑事审判的全貌。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至五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1999年至2008年所有各集的合订精编本。《刑事审判参考》自1999年创办以来,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在编辑委员会成员、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密切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为刑事司法人员提供了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业务指导和参考,受到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和刑事法律教学、研究人员的广泛欢迎。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我们在已出版各集《刑事审判参考》的基础上,精心汇编出版《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 在汇编的过程中,我们将1999年至2008年出版的各集《刑事审判参考》的内容重新分类,按照刑法分则各章各个罪名进行划分,将相同案由的指导案例、刑事审判政策等汇总到一起,并对部分内容提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