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二十个专题(即行政诉讼理念、行政诉权、行政诉讼类型化、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衔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当事人、行政诉讼管辖、行政诉讼证据、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行政诉讼审查标准、行政诉讼判决、行政诉讼起诉、行政诉讼审理程序、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行政诉讼强制执行、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协议诉讼、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政府信息公开诉讼、行民交叉诉讼),全面、客观、系统地评述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充分反映出21世纪二十余年来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总体风貌。 本书是华东政法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培育项目的最终结项成果,主编带领全体撰稿人员重点阅读了发表在国内法学核心期刊上的二十个主题的近千篇代表性论文,并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写作,最终有了这本行政诉讼法研究综述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是根据*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高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该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教材在继承、批判和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本书第六版问世以来,陆续发生了几件对本书内容有重要影响的大事, 迫使 我们不得不对本书进行全面修订,推出本书的新版 第七版。否则,本书的内容将会落后于时代,与现实脱节,给以本书为教材的广大高校师生带来困难、困惑。近年来发生的对本学科有重要
本书精选大量案例,解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的主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事实认定、行政行为的法律适用以及行政行为的程序等行政法中的重要命题。本书通过案例引出问题,又通过理论分析、规范解释等方式重新回到案例,从案例视角对行政法的原则和规则进行抽丝剥茧,梳理出能够直接服务于实践的研究成果。让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执法中容易触碰的法律底线,防止在行政诉讼中出现败诉的尴尬局面。同时,也有助于提示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应从哪些角度防止行政行为存在的违法与瑕疵。
本书以法经济学为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围绕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司法程序和工作机制三个核心问题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及其实施展开分析、预测和判断,试图在检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过程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探求优化公共利益保护领域法律资源配置,提升公益保护效率的制度改进和优化路径。本书为重新审视和评价当前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如何释放制度改进的空间,以最为经济的方式来提升公益保护整体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考察实践中行政协议的类型,在比较行政协议和民事合同异同以及对典型行政协议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 应为二者区分的核心标准。法官在审理行政协议案件时,可以通过功能主义路径对行政协议进行有效识别。在行政协议诉讼中,应正确把握合法性审查与效力性审查的关系,合法性审查的对象主要是行政协议中行政机关行使行政优益权的单方行政行为,效力性审查的对象是主要行政协议约定的内容。行政协议签订与履行中依法行政原则由于受信赖保护原则限制应结合个案慎重适用。在具体问题的法律适用中,应考虑该问题属于行政性,还是契约性,从而选择适用正确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主要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共27章,对行政法概念、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规范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与征用、行政确认与行政裁决、行政给付玉行政奖励、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行政程序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等作出了详细论述。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法官、律师等司法界人士使用。
2017年11月13日,*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26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的解释》,并于2018年2月8日正式实施。这部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通过的又一部诉讼法的基本司法解释,是对以往司法解释、司法批复、司法政策的一次全面总结、汇总、修改、完善,是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尺,将对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行政审判工作健康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该司法解释与法释[2000]8号司法解释相比,新增条文82条,修改条文74条,废止15条,只改条文74条,废止15条,只有7条没有修改 主要涉及期限、中止诉讼、终结诉讼、上诉程序、发回重审程序等。) 本书稿以讲义的形式,对该司法解释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内容包括受案范围、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与受理、审理和判决、行政机
本书以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为分析框架,在对学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受案范围、证据规则、诉讼模式、行政判决等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脉络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以目前我国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对诉的利益认定的司法实践为基础展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从《行政诉讼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范出发,结合立法背景和官方、学者对规范作出的解读,阐述了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诉的利益所包含的主观利益、客观利益的具体内容。本书使用了定量分析方法,抽象出十几个变量对相关裁判文书进行描述,用人文社科常用的定量研究工具SPSS对法院层级、法院地域、诉的利益要素适用情况等重要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法院适用诉的利益各要素的基本情况、判断诉的利益的基本规律进行量化,使抽象的关系描述得以具体化。在研究视角上,本书立足我国实践,对裁判文书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地分析。作者前往多个法院进行调研,了解审判人员对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诉的利益的认
本书根据2018年2月发布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进行编写,对《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条文内容进行逐条释义,主要从 解释要点及解析 适用指南 疑难解答 典型案例 法条规定 五方面展开全面解析,对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在适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尽可能全面和客观的适用指引,并对有关的疑难概念或混淆点以疑难解答的形式进行了诠释,做了体例的创新,同时对相应条文尤其是重点条文附录了典型案例,另外,将该法条文涉及到的有关的其他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条文加以链接,尤其是与行诉法的联系进行了关联。
《行政法治的理想与现实》运用实证调查方法全面考察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现状。本选题内容形成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年之时间点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法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跨学科的多面向分析,推动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作者于2010年11月开始启动"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题并重点开展了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实证调查研究。实证调查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不同群体对行政诉讼法本身及其目的、功能、实施、修改、发展问题的认知与看法,以及行政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在实际运行中被遵守与执行的状况。内容包括针对法官、民众、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四类群体进行的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及对部分法院2009-2010两年行政裁判文书开展的内容分析。1993年由龚祥瑞先生主编的《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著的《行政诉讼文书样式(试行)》共分两大部分:**部分是法院制作的文书,其中又分别包括法院对当事人制作的文书,主要有判决类(含调解)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通知类文书等共96个;还包括法院内部制作的文书,如各种内部报告类、函件类文书等共14个。第二部分是指导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文书,主要包括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再审申请书等,共22个。
行政诉讼制度具有解决纠纷、监督行政、保护公民权利等重要功能,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行政法总则、总论的功能。因此,行政诉讼制度对我国行政法治的意义更显重大。本书以 中国行政诉讼理论的发展 为专题,选取《法学研究》刊发的以行政诉讼为主题的 17 篇论文,将其分为四编,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导论,集中展示中国学者对行政诉讼理论的相关思考,并呈现《法学研究》对推动行政诉讼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本书根据2018年2月发布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进行编写,对《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条文内容进行逐条释义,主要从 解释要点及解析 适用指南 疑难解答 典型案例 法条规定 五方面展开全面解析,对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在适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尽可能全面和客观的适用指引,并对有关的疑难概念或混淆点以疑难解答的形式进行了诠释,做了体例的创新,同时对相应条文尤其是重点条文附录了典型案例,另外,将该法条文涉及到的有关的其他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条文加以链接,尤其是与行诉法的联系进行了关联。
本书为“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之一种,与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组织专家学者提出的中国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配套,将该专家建议稿研究与起草过程中的资料加以汇编和总结,包括总则、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责任五编,附录部分综合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法律文献名录,全书内容丰富,涵盖党内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文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