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条约汇编(第10卷)》收录了自1998年以来国际海事组织相继通过的对《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各项修正案及与之相关的《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等。
本书检视了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以及美国国内的自由贸易区,详细介绍了每一个美国境内自由贸易区的交通设施、用户、储存空间、土地与建筑面积,等等。数据翔实,信息全面丰富,是一本具有工具书性质的资料型图书。
《国际海事条约汇编(第1卷)(汉英对照)》的主要内容包括:1.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8年议定书;3.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1年修正案;4.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3年修正案;5.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4月修正案;6.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10月修正案;7.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11月(GMDDSS)修正案;8.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议定书;9.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9年修正案;10.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90年修正案;11.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91年修正案等。
英国是英美法系的奠基者,也是英联邦国家的领导者。本书不仅对英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势必对英联邦成员国的公司法改革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作者希望通过翻译这部法律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英国公司法的现行规定,并且期望为我国立法者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立法素材。
本书是我国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陈安教授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三十年来,潜心研究国际经济法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主要成果的积累和汇总。全书共约310万字,分列五卷八编,即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一),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二),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涉台经济法,国际法教育,英文版国际经济法论文,有关本书作者论著和学术观点的报道、评论和函件等。全书各篇专论均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当代国际社会弱势群体即第三世界的视角,探讨和论证当代国际经济法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热点难点实践问题。作者致力于实行“拿来主义”和“消化主义”相结合,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有关国际经济法学新鲜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中国和国际弱势群体即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立场,认真加以咀嚼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步创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部分主要国内市场之国际层面;第二部分金融市场之基础设施;第三部分离岸市场和金融工具;第四部分新兴市场和第五部分恐怖主义融资管控。 章除继续涵盖全球金融危机外,还提供一般性介绍。许多章节都涉及立法或监管性改革;对美国,这些改革主要在、二、三、十二、十五和十六章。对相同议题的欧盟路径在以上美国诸章平行介绍外,第四章集大成。 第二章章包括2012年才颁行的《新创业快速启动法案》(JOBS),旨在捍卫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和简化新商业筹资的程序。 第五章针对欧元暨欧元区的危机——第19章亦有涵盖——并为主权债做了铺垫。这场危机的展开和多方应对已经成为过去数年国际金融的主要焦点。 第七章讨论巴塞尔III规则持续的演化和实施,包括压力测试的适用扩充。 第十五章包括柜台间交易
本书是《施米托夫论出口贸易》的第11版,这一版本秉承其一贯的宗旨,即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一本国际贸易实务与法律方面的便捷及权威的参考书。本版沿用了前序版本的整体架构,在更新了部分内容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章节以涵盖国际贸易法领域的重要发展。 本书围绕着出口销售合同这一核心;同时,也再次集中探讨了FOB和CIF合同的相关内容,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传统单据化问题。另外,本书还重点着眼于国际销售交易和一般支付机制中含有的各种运费元素。在第11章增加了2007年7月1日生效的新版《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ICC UCP 600)的相关内容。 编者对本书的第5部分,即国际商务纠纷解决,进行了更新和扩充。自《1996年英国仲裁法》实施以来,国际商事诉讼紧随英国法律的发展而受到了更为充分的重视。另外,判决和裁定结果
本书是当代国际经济法学泰斗彼得斯曼教授理论性的著作之一。该书以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宪政主义理论为前提,深入而细致地阐释了国际经济交易、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内涵以及其间的关系,分析了过去和现在重商主义导致的“政府失灵”与“宪法失灵”,解读了GATT、IMF等自由主义国际经济规则的宪法功能;展望了宪政民主制度下将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法“宪法化”的可能性。通篇充满了深刻的理论思维和踏实的论证,对于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