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法,博大精深,彰显了人类的理性、文明及正义。 国际刑法的实践,始于二战后成立的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70年前,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时,同盟国决定摒弃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简单的报复手段,而是成立国际司法机构,次用法律对德国纳粹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审判和惩治,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文明和进步。 时至今日,除了上述两个国际军事法庭以外,国际社会还成立了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东帝汶特别法庭、塞拉利昂特别法庭、柬埔寨非常法庭、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非洲特别法庭,以及对全世界都具管辖权的常设性质的国际刑事法庭,等等。国际犯罪行为从不追究到被追究,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国际社会在惩治国际罪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上述这些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审理的是什么样的国际罪行?其刑事责
从深化理论和服务实践两个基本指导思想出发,本书选取国际刑法研究中的一般理论、国际犯罪、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国际刑事法院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五个基本方面,循着“现状概览、问题分析和前景展望”的思路,对我国国际刑法20年来的研究,从基本问题的思考到前言问题的关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国际刑法理论研究与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予以多视角的分析,进而对未来国际刑法的发展趋势、研究重点做了前瞻性的探讨。相信本书会对以刑事法学、国际法学为研究方向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提供足够的参考和极大的帮助。
本书共分“学述论坛”,“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反恐专题”“反腐专题”,“判例精选”及“动态与分析”共六部分,“学术论坛”部分总的来说,论文的选题较为新颖,如关于跨国音频和视频取证问题的研究,对国际间的司法协助问题有所助益。另还对伊拉克和临时管理委员会行使权利的范围问题和柬埔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人道主义危机历史进行了回顾。“国际刑事法院专题”部分依旧是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及我国是否应加入〈罗马规约〉展开了论证。”“判例精选”部分选用了前南斯拉夫米洛舍维奇案,通过对米洛舍维奇案的分析,探讨了关于引渡的各方面事项。
本书英文原著自2007年在美国出版之后,便沐浴一片盛赞;?2009年引进中文简体版,获得了空前的好评。?本书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用于思考法律问题的方法,其中涵盖了诸多当前zui令人们感兴趣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人们是在法学院中学习到的或者应当学习到它们,或者希望能够学习到它们,而且学习如何使用通俗的语言、大量的实例来解释它们的应用原理。实际上,也可以把本书称为法律分析方法指南。?本书非常适合法律专业的学生、律师、学者阅读,也适合对法律制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由总则、 分则和附则三部分组成。 总则对犯罪和刑法的一般原理、 制度予以规定, 具体包括释义、 基本规定、 刑法规范的适用、 时效、 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 缓刑、 保安 等内容。 分则对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及法 定刑予以规定, 具体包括针对公民个人自由和基本人权的犯罪、 针对波斯尼 亚和黑塞哥维那完整性的犯罪、 针对人权和其他受 法保护的基本权利的 犯罪等内容。 附则是刑法典的过渡及结束条款, 具体包括刑事制裁措施的执 行和本法典的生效时间。
本书由总则、 分则和附则三部分组成。 总则对犯罪和刑法的一般原理、 制度予以规定, 具体包括释义、 基本规定、 刑法规范的适用、 时效、 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 缓刑、 保安 等内容。 分则对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及法 定刑予以规定, 具体包括针对公民个人自由和基本人权的犯罪、 针对波斯尼 亚和黑塞哥维那完整性的犯罪、 针对人权和其他受 法保护的基本权利的 犯罪等内容。 附则是刑法典的过渡及结束条款, 具体包括刑事制裁措施的执 行和本法典的生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