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了解德国物权法的基础性读物,是德国畅销民法教科书《德国民法导论》的物权法部分,亦是作者的代表作。书中详细讲解了物权法的规范领域和原则、所有权取得的不同形式、占有的取得与丧失、所有权保护、用益物权、担保权等基础知识,并有大量案例、图表和学习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德国物权理论和相关规范,以及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律规定是如何适用的。
本书是经典教科书《外国法制史》(第五版)配套的学习辅导书,也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学辅导书。由外国法制史原班作者进行编写。内容精悍实用。不仅包含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外国法制史重要内容的诀窍,还附有各章的练习题,以及司法考试历年来的真题。便于学生自学考查。
也许《动物非物》这本书在中国赢得广大读者的一个障碍可能是存在着一种普遍看法,认为有关人的问题总是比有关动物的问题更为重要。既然在中国仍然存在着贫困,有人因此会说关心动物是本末倒置,先后次序摆得不对,也许这些关心动物的人对动物过于感情用事,过于喜爱动物。然而,认为人类的问题一贯比动物的问题更为重要的观点本身正是对人类特殊优待的偏见思想导致的结果,是需要批评的。试想,一个欧洲人说,我们不应该关心亚洲的问题,因为涉及欧洲人的问题总是比涉及亚洲人的问题更为重要。我们肯定会合理地视这种观点为种族主义观点,肯定会拒绝接受这种观点。那么,对于不同物种生灵的利益,我们为什么却欣然接受类似的偏见呢?遭受痛苦不是一件好事,不论属于哪一物种的生灵遭受痛苦都是坏事。而且,即使人类感受痛苦的能力在某
犯罪现场迷雾重重、千头万绪,侦破过程丝丝人扣、精彩绝伦,破案密码“证”无巨细皆有可能。全球50起经典的悬疑案件,比故事更有戏剧性的侦皱纪实,为充满探索欲望的你带来一份心灵的冲击。 案件精辟生动 情节悬念迭起 匪夷所思的案情 怪诞不经的案犯 富吸引力的细节 意想不剽的破案关键 ……这一切,必能激发起您的探索欲望,跟随我们亲历一场逻辑思维的盛宴。 1940年11月16日,位于美国纽约市西大街64号的联合爱迪生大厦。一位工作人员在某个阳台上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木制的工具箱,他打开了那个工具箱。惊异地发现里面竟然是一颗炸弹!旧金山奥特利杂技团正在演出。特技射手奥特利正在表演整套节目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一招:费尔梅尔小姐头上顶着三支点燃的蜡烛。奥特利背对着她。靠一面镜子的反射,用手瞄准蜡烛,准备射击。 “
法律是什么?这是本书作者一直在追问的问题。他循着法律的印迹,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精神之旅:通过尼罗河俾格米人对于自己发现的食物香蕉的一种先占观念,证实了人类法律原始的足迹———“权利”的足迹;通过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基于人性的审判,宣示了古希腊人天然的神学情怀和宗教感受;通过手持天平利剑、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宣示了古罗马人对法律“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期求;通过贝卡利亚对“罪行法定”、“罪刑相适应”、“惩罚人道化”的论述,折射出了这位天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光芒和哲学的激情;通过让英王约翰低下尊贵头颅的《大宪章》和服从法官判决、依法赔偿平民的德王威廉一世以及现代的夏威夷椰子的民告官案宣示了公民自由和权利的至高无上;通过轰动全球的纽伦堡纳粹战犯大审判,验证了“恶法非法”、实在
2003年10月12日至13日,由烟台大学法学院与华东政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烟台东海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近80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以“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为主题,就《法国民法典》诞生200年来大陆法系民商法制度和原则的变化,西方民法体系、民事主体、契约自由、信托制度、不动产登记、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父母与子女关系、夫妻财产制的发展演变,“权利动产”等新概念的提出,《欧洲民法典》的编纂,以及20世纪西方民商法发展的总的趋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这次会议的成果,就是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 今年是大陆法系部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实施200周年,本书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特地收录了张洪波、叶秋华、
在当代中国,“左”、“右”之辩当已成为历史。司法改革的真正问题应当是,在全面认识中国司法现实的基础上,把握问题的关键,探索既有现实可行性又符合今世界司法改革潮流的改革方案。我们编写这本《海外司法改革的走向》,就是要通过对一些国家司法改革动态的研究,为读者认识海外司法改革的走向提供一些参考材料。 海外司法改革到底有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基本走向?我们持有两个相反的答案: 一曰有。历史是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工业革命掀起的世界一体化运动尚未结束的时候,信息革命便以更加迅猛的速度、更加彻底的方式正在把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曰无。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国情同另外一个国家的国情是一样的。各国的司法体制都是特定历史文化传统与其现实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无不具有自己的特
本书是物权法学者陈华彬教授为法学研究生所著,是陈教授从事民法学术研究以来撰写的一部以外国物权法为对象的力作。 本书内容涉及外国及地区主要受大陆法影响的物权法的历史发展、基本理论和实践中的细节问题。 本书遵循历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近现代意义上的物权法体系的历史及理论全貌。近现代意义上的物权法体系是以1896年德国民法典公布为标志建立起来的。而其理论的源头则可上溯至罗马法学家的法言,在德国民法典之前也有奥地利民法典规定过物权概念,及至德国民法典对物权法体系性的规定宣告物权法的近代化,物权法作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对世界各地包括日本和台湾地区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既是对《物权法研究》的修订,在内容上也有所增删,并且在文后附了关于德国民法学说史和瑞士民法典的制定的两篇论文,以期
为了广泛了解和借鉴世界各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与做法,进一步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和立法研究,推动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和立法进程,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经由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以及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分别资助支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编译出版了《各国法律援助法规选编》一书。 本书所收载的各国法律援助法规,来自加拿大、美国及其他9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5件。除个别尚为草案外,绝大部分是这些国家,尤其是法律援助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有效施行的法规。这些法规资料许多都是次译成中文,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拉贝尔署长1998年11月到中国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访问时,对中心翻译的三部加拿大法律援助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这是中加法律援助立法研究合作项目
本书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演进与经验特征,和存款保险制度国际指引的发展与重点问题解析为切入点,首先对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研究,然后切入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与存款保险制度国际指引的分析,最后将研究结果体现在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与提出完善建议上。
本书围绕知识产权正当性这一命题展开,对当代西方知识产权理论进行了批评性的反思,在分析知识产权诸理论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深入探索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或基本矛盾,为在我国研究知识产权提供理论上的准备,进而为知识产权理论的发展开辟渠道。 本书适合法学、知识产权等专业的研究者参考阅读,也可供对知识产权理论感兴趣的其他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