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劳动法的形成》是一部有关欧洲国家劳动法历史的比较研究著作,对劳动法在欧洲九国(比利时、英国、爱尔兰、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与卢森堡)于工业革命肇始及至1945年间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现代劳动法体系之间的相似与迥异之处,而这些劳动法体系是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不同社会群体和相互对立的思想观念之间持续竞争所形成的结果。 本书最大的学术贡献是将劳动法作为一个过程或者过程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试图解释不同欧洲国家劳动法之间在形成阶段的发展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法律移植的直接历史关系;第二类是不同国家的劳动法并行发展背后 内在的 社会、经济、政治关系。该书甫一出版,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劳动法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大数据警务的崛起》一书于2017年由美国纽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在数据警务方兴未艾之际撰写的著作。随着技术的革新,社会的进步,警务执法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作者指出大数据技术和预测分析将彻底革新警务执法。作者试图阐明大数据警务产生的 黑色数据 ,还探讨了大数据警务如何影响 警务执法对象 警务执法地点 警务执法时机 以及 警务执法手段 。新技术可能会影响警务的各个方面,研究由此产生的混乱,并提供了评估未来监控技术的理论框架。大数据警务革命已经到来。 这项创新的独特见解在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技术可以识别和预测未来的风险。新技术为侦查和监控提供了新的机遇,技术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但也伴随着各种风险。本书试图就这些创新发展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揭示和解释数据驱动的警务的扭曲效应,社会可以为大数据未来
本书对《联邦证据规则》的条解,大体遵行了以下模式:第一部分是对每条规则的内容进行中英文对照。第二部分是对各条规则的具体解释。第三部分是例析,就一些重要条文的重要技术点以实际判例来加以说明。
专利审查,是审查员与申请人在时而进行不同见解的碰撞的同时,共同创建专利权的一个过程。不仅是对审查员而言,而且对申请人、代理人、研发人员等与专利相关的所有人而言,知晓专利审查都是很重要的。 然而,因审查基准信息量庞大且专业,所以并不是那么容易学的。还有,在审查基准中,不会明确像审查员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进行现有技术的调查的这样的诀窍。通常这些东西是需要通过积累经验才能学到的。 作者从许许多多的案例中学到了审查实务的要点和诀窍。而本书从中精心挑选了至少这一点是应当事先知晓的内容。本书若能对提高读者的业务水平有所帮助,将不胜荣幸。
大陆法系亲属法在民法典体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并在逻辑结构上逐渐发展为以权利主体为本位,突出 人 的地位和尊严,将关于人和家庭的法律置于财产法之前。本书介绍了亲属法在保障个人自由的同时,明确规范家庭成员间的人身权利义务和财产权利义务,确保子女最佳利益原则的实现; 平衡家庭成员的利益,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 承认家务劳动,保护配偶经济弱势方的利益; 适用离婚救济制度,保障夫妻离婚弱势方的合法权益; 公权力适度地介入家庭暴力,保障家庭成员基本人权的实现。 韦伦霍菲尔教授撰写的这本《德国家庭法》结构清晰、表述简明,尤其注重论述《德国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与总则编、债编及物权编相关规范间的适用问题,为读者快速有效地熟悉德国家庭法提供了完美的总体框架和理论基础。此外,作为深受社会思潮所影响的私法
2023年是东京审判宣判75周年,作为清算日本战争罪行的总结论,东京审判对28名A级战犯的处置对安定东亚秩序、实现持久和平具有奠基作用,是日本回归国际社会的基本前提,同时也和纽伦堡审判一道,是国际刑事法治的 元事件 和国际刑法的 出生证 。 本书立足于分析19世纪末以来国际刑事法治转型的趋势和规律,揭示二战后东京审判得以确立的动力和原因,对东京审判的法理依据、管辖权之争、起诉逻辑、共谋适用、罪行审理等核心问题的聚讼由来、辩难攻防和各方理据进行梳理,重新挖掘和评估东京审判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写作于20世纪初,旨在为解决德国《劳动团体协约法》制定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学解决方案。本书系统阐述了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自决力量的积极意义,认为国家应该承认社会自决力量。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当制定团体协约法,并赋予团体协约针对不特定第三人的造法效力。本书是德国劳动法之父辛茨海默的代表作,为德国当代集体劳动法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德国现行《团体协约法》的框架雏形。
本书阐述了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西方刑法思想和制度的发展,并且特别指出了刑法制度与刑法方法在中世纪出现分流的历史原因,这个原因有助于我们认知两大法系法律制度的不同价值,如大陆法系走上法典化的道路,而英美法系主要以判例法和制定法为主要刑法渊源。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思考刑法立法、司法方法的发展方向和方式。本书在笔者之前出版的《外国刑法导论》基础上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增补,第一是对德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刑法理论做了补充性介绍,第二是增加了对英美刑法理论的介绍。 本书分为十三章,包括 外国刑法概述 外国刑法发展简史 刑法适用的基本理论 罪刑法定主义 犯罪论体系 客观要件 主观要件 违法阻却事由 责任论 遂犯论 犯罪参与理论 罪数论 犯罪的法律后果 。本书内容全面、逻辑清晰、体例完善
波斯湾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介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连,是印度洋西北部半封闭的海湾。霍尔木兹海峡因扼守波斯湾石油海上运输的出口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海湾及其周围100千米范围内,是一条巨大的石油带,这里蕴藏着占世界石油总储量一半以上的石油。 本书是作者研究波斯湾沿岸国家法律制度的本,研究的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3国的海洋法律体系,与本次申报的另外一个选题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属于波斯湾国家海洋法律制度的销体系。这三个国家在波斯湾地区的影响力,海洋主张比较激进,海洋争端相对较多,是海洋法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本书旨在摸排三国海洋法律体系的基本情况,为中国了解和掌握波斯湾国家海洋法律体系提供一些准确、详细的信
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英美法与欧陆法正在逐渐融合,因此,现代法律人,必须兼具英美法与欧陆法的素质,始足以掌握各国法律发展的进程。 《英美法导论》邀请学有专精,留学英、美的法学者,针对英美法的各种重要制度与法律的主要内容,就其专业部分,以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英美法律制度与英美法的精神。对英美法律发展史、司法制度、法源、主要法律领域,以及法律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等,作了体系性介绍,旨在使读者读完《英美法导论》之后,对于英美法的主要制度内涵能有所了解与体会。《英美法导论》之末,还介绍了美国的法律课程,作为了解美国法学教育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