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文库2012(3):侦查行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研究》次系统地从审前程序中的侦查行为出发来研究刑事冤案。以收集数据和典型案例等实证分析的方法,梳理出侦查阶段导致刑事冤案产生的具体原因集中于刑讯逼供、刑事司法鉴定错误、现场勘查失误、目击证人辨认错误等不当的侦查行为以及侦查主体的认知偏误和侦查外部因素的不当干扰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防治刑事冤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制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今后侦查行为运作的基本理念以及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冤案防治对策。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收入自二○一四年三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至二○一五年十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献,共六十七篇。其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决定、意见和条例、准则等二十四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文章等四十三篇。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使多年来学界对司法制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制度和实践,不仅型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且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本书在这一背景下,坚持实用导向,以中国司法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侦查制度、律师制度、司法行政制度、公证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调解制度等司法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本书立足于中国国情,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关切,既适合普通高等院校法科学生选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理论研究者参考。
这些老师都是备受法大学子爱戴的老师,是他们一票一票评选出来的自己*喜欢的老师,14年过去,法大学子遍天下,但是看到此书,他们会想起曾经教过自己的那位老师,想念法大。因此,此书既能凝聚人心,同时还能塑造良好的法大形象,推出一批形象鲜活、有血有肉的法大教师形象。
在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法治视野下的秘密侦查》通过对古今中外秘密侦查制度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探索建立包括法治原则、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审查批准程序、证据使用、救济机制等环节在内的一整套秘密侦查制度,从而确保秘密侦查措施在限度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发挥更加积极的功能与作用。
法律漏洞是指实证法违反计划的不完整性,其功能为界定“法律外的法之发现”领域,从而区别于“依据法律的法之发现”(解释)和“违反法律的法之发现”(修正)。漏洞领域与法律解释的区分标准为规范之可能文义,其最外部边界取决于作为整体的法秩序。漏洞确定的标准包括实证法规定本身、实证法的评价(尤其连同平等原理)以及普遍性法原则及法价值,由此决定三种不同的法律漏洞:拒绝裁判漏洞、目的性漏洞与原则及价值漏洞。就漏洞确定与填补的关系而言,二者在拒绝裁判漏洞的情形彼此分离,在目的性漏洞的情形保持统一性,而在原则及价值漏洞的情形,漏洞确定则为填补指明大致方向,由此便能揭示“可能”“必然”和具有“具体化功能”的三种类推。漏洞填补之界限在前两种漏洞的情形分别涉及不可填补之漏洞和禁止类推的问题,第三种情
本书以全景式的视角观察司法改革地方试点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对司法改革地方试点进行实证化研究,梳理主要改革试点的立法成效,探讨司法改革地方试点与立法的关系。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揭示了司法改革地方试点的缘起及背景,阐述了司法改革地方试点的发展阶段与特征;第二章梳理了新时期司法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与诉讼制度改革试点的相关规定与立法成效;第三章厘清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地方试点对立法活动的影响;第四章阐述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的实践状况、经验与不足,探讨了认罪认罚试点改革对立法活动的影响;第五章阐述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改革对立法活动的影响;第六章主要围绕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与“智慧司法”建
若要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首先应建立起现代公务员问责制度,以确保拥有一支积极进取、负责担当、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我国自2003年SARS事件建立起来的行政问责制度对于遏制权力滥用、建立公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常态性、制度性以及法律性的机制作为保障,在实践的运行中它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本书在借鉴西方问责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公务员管理的自身特殊性,围绕“谁来承担责任”、“谁来问责”、“问责什么”、“如何问责”、“问责的效果”等内在逻辑问题多角度地分析了我国公务员问责制度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问责制度提出了反思与建议。
本书从教育改造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指导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制度规范的实践逻辑等多个维度,详细梳理了陕甘宁边区监狱的教育改造制度,深入剖析了该制度的创造性、系统性和优越性。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检察制度所作的系统研究成果。该书以问题导向为研究主线,对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沿革、检察院的性质和职权、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设置、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检察官资格和任免制度、检察官等级和职务保障制度、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检察机关的侦查制度、检察机关逮捕制度、检察机关公诉制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制度、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等问题,作出了全新的探索,在全面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国检察制度具有的规律性的理论,从而作出法律人应有的贡献。
本书由导论、合作社的基本范畴、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基础理论、社员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经理制度以及结论等八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 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
本书以中国科学基金法律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组织法律制度、依托单位管理制度、评审专家管理法律制度、资助管理法律制度、科研诚信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科学伦理法律制度、法律责任法律制度。本书首先立足于对我国二十多年以来的科学基金立法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发达国家的制度经验,对完善我国科学基金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第五分册主要囊括了贪污贿赂案、渎职案的所有罪名,共计51个罪名。具体包括:贪污案、挪用公款案、受贿案、单位行贿案、利用影响力受贿案、行贿案、徇私枉法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枉法仲裁案、故意泄漏国家秘密案等。每个具体的罪名都按照【概念】【立案标准】【定罪标准】【证据参考标准】【量刑标准】【法律适用】的体例结构形式,根据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