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文库2012(3):侦查行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研究》次系统地从审前程序中的侦查行为出发来研究刑事冤案。以收集数据和典型案例等实证分析的方法,梳理出侦查阶段导致刑事冤案产生的具体原因集中于刑讯逼供、刑事司法鉴定错误、现场勘查失误、目击证人辨认错误等不当的侦查行为以及侦查主体的认知偏误和侦查外部因素的不当干扰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防治刑事冤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制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今后侦查行为运作的基本理念以及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冤案防治对策。
《中德私法研究(21):私法上的决议》为《中德私法研究》第21卷。本卷主题为 私法上的决议 ,聚焦于私法上的决议行为,围绕一篇主题报告论文,对应一篇评议文章,并译介三篇德文经典文献,形成决议制度领域前沿而全面的研讨,对民法典研究和公司法研究均具借鉴意义; 此外,本卷还有三类文献:其一,德国商法大家卡纳里斯教授于2021年去世,本卷收录了卡纳里斯教授论侵权法结构经典论文 卡纳里斯教授的学生为其祝寿文章各一篇;其二,法学方法论及传统民法文献三篇,尤其首刊齐默曼的《法律方法论在德国》一文,对国内相关研究有提纲挈领的启示作用; 后, 私法教室 栏目纳入德国司法考试考题及其答案解析一份,及信用卡经营者与特约商户间构成抽象债务允诺案例分析一篇,为奉献给法律学人的常规内容。
《中国当代死刑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展望》以死刑案件审判中的疑难问题为导向筛选专题,由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对于国际人权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修订等死刑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具体包括三个主题,即死刑改革的宏观问题、死刑案件的证据适用、具体犯罪案件的死刑适用。
这是本涉外及涉港、澳、台民事公证是实务读本。书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了涉外公证概念、涉外公证有关规定、涉外公证办证指要、涉外公证实务等内容。
本书)收录了《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样本(新版)解读》、《证据审查的方法论思考》、《如何区分“勒赎型”绑架罪与“人质型”抢劫罪——析何某抢劫、故意杀人案》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收录大量在司法鉴定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及司法鉴定标准,并以《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编排,读者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到各类司法鉴定所需要的相关法律文件与鉴定标准。本书是法官、律师、鉴定人等法律职业人的常备工具书,也是社会一般公民依法维权的实用依据。
新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立法施行两年多以来,民事申请再审审查工作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人民法院立案二庭组织长期从事申请再审审查和调研工作的资深法官,立足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借鉴理论界和实务界既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对于审查实践具体问题的思考,共同撰写了本书。本书具有系统性强、指导性强、实践性强和实用性强的鲜明特点,希望能够统一各地、各级人民法院的申请再审审查工作的标准,阐释当事人对此问题存在的误解和疑惑。
在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法治视野下的秘密侦查》通过对古今中外秘密侦查制度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探索建立包括法治原则、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审查批准程序、证据使用、救济机制等环节在内的一整套秘密侦查制度,从而确保秘密侦查措施在*限度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发挥更加积极的功能与作用。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教育的理论探讨、中国古代关于预防犯罪的教育思想、中学犯罪预防教育的关键环节——从193名少年犯的调查问卷谈起、加强教师抗逆心理素质的培训与探索、中学预防犯罪法律教育的缺陷及对策、小组社会工作方法运用于行为不良学生教育过程研究——以某工读学校的夏令营为例、炮制少年不倒翁——工读学校学生抗逆力的恢复、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工读学校学生教育必要性研究……
《文件的科学检验:方法与技术(第3版)》详细阐述了各类文件证据的检验方法,内容涉及笔迹、打字文件、手写文件材料、印刷文件与复印文件、其他文书痕迹的鉴定方法,为读者研究各种情况下的文件检验提供了细致丰富的资料。译者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以下几点帮助: ,了解英国的文件检验发展概况以及英国在对可疑文件进行检验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及经验。 第二,对文件检验中的相关理论问题(如摹仿笔迹产生的差异与书写入自身不同笔迹差异的区别、中英文笔迹检验的差异等),通过对国外与国内不同理论解释的介绍,丰富我国文件检验现有理论,有助于文件检验人员通过多元化的理论解释,更透彻地理解文件检验过程中疑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让读者了解文件检验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以便今后阅读外国文献时参考借鉴。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追求变革、竞争与向往财富的法治时代。随着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一般的法律基础知识越来越普及,因此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律师业务已由过去“欠钱还钱”式简单的法律服务扩展到金融、房地产、证券、知识产权、项目投融资等市场经济的诉讼和非诉讼领域,社会需求使律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细分越来越明显。可以说,律师专业业务的细分必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律师业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律师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知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律师的专业水平,以便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尽一份力量。 为此,浙江省省直律师协会召开了2008年度的律师实务理论研讨会,各省直律师积极投稿,经本书编委会集体评议,选了其中部分优秀论文出版,论文归类
综合考虑涉及面的广泛程度和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等因素,本书系首批选择了十八个常用的法律门类分别编写成书。书系对依各法律门类列出的问题的论编,分别由“精要”与“依据指引”两部分组成。 “精要”题目是根据现行法律文件设定的问题(条文主旨)及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其他疑难问题归纳总结出来的。表面上看,这些题目并不像问答、案例类题目那样有针对性,有些甚至像干巴巴的词条,但实际上,这些题目正是各法律门类的“点”,实践中某一法律门类上的任何问题,都能归类到这些“点”上。题目内容的撰写也不是像学术专著或论文那样长篇大论,而是以专家意见的形式,简明扼要地阐明法理,指出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依据指引”部分则是将题目所涉及到的具体法律依据尽可能全面地列示出来。我国的法律依据是多层次的,有
英美返还法中各种相关的法律制度及有关的法律规范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采用经验主义的方式逐渐累积而成的,其浓厚的历史延续性,注定了只有从法律史的角度对其加以解读才具有合理性,才能真正理解相关规则和概念的内涵。通过历史地再现不当得利一般原则在英美法中的产生及发展情境,旨在发掘返还法得以产生的源头及原因。同时,通过对构成不当得利一般原则的各个要素的具体内容、特定价值以及实践意义的现代法上的解读,提出了积极要件与消极要件的二分结构的划分方法,以更好地探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对不当得利一般原则的本质和外观的影响。
本书选取了廉洁程度排世界前列的德国,通过对该国的廉政制度与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以经典理论为依托和框架,作者团队依托自身较强的外语能力,搜集、翻译、整理大量各国的立法例、司法裁判案例等一手文献,力求在现有条件下做到资料完整。在写作安排和分册内容设计上,以 全面 深入 点面结合 为思路,既有对该国廉政制度的框架式介绍,也有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全面展现德国廉政制度和文化,可为各级政府和中央反腐倡廉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本书为 十二五 规划项目 中外廉政制度与文化比较研究系列 德国分册。
作为本为行政执行(劳教与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专业学生执法事务处理能力训练的课程教材,本书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在行业专家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根据警察职业教育特色要求全新设计,后采用“警学结合”模式编写完成。教材具有任务引领、过程导向及能力本位、强化训练等特色。该教材以完成具体化的执法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同时通过知识链接讲授理论知识,使学习者的能力和理论同步提升,从而得到充分的职业化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综合训练。本书也可作为全国劳教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人民警察在职培训和业务自学的有益读物。
为了帮助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人民警察准确掌握《新程序规定》的修订精神和基本内容,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责,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公安院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新程序规定》的直接起草者,我们根据本规章的起草原意,紧密结合执法工作实际和修订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复杂问题,从公安行政执法的理论、实践等层面对《新程序规定》逐条作了阐述,对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了解答,并对公安行政法律文书的制作和使用作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