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规则衔接研究 丛书展示了《前海方案》、《前海意见》,该方案和意见发布以来,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深入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内地与港澳商事法律规则衔接研究工作的体系化成果,本丛书将有效推动大湾区法律规则 软联通 ,为商事主体开展跨境商事活动提供规范的、透明的指引和遵循,助力前海合作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诉讼规则篇》主要包括内地与香港地区在诉讼主体资格确认、送达、管辖、答辩、证据交换等诉讼程序规则与实践的异同,并创新提出系统化的协调衔接路径。
《常识的力量 香港法治观察》是作者利用公派留学香港的机会,以自己在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立法会法律事务部、高等法院原讼庭等机构实习的经历,结合亲身的观察、感受和体悟,写就的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香港法治治理结构和特色的著作。作者是法学科班出身,对香港的法治机理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又有近距离的实践观察。 作者既介绍了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余年来成功的法治实践和社会管理经验,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香港存在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法治问题。值得每一位关心香港问题和法治问题的读者研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法律部部长王振民教授为本书作序。
本书系统论述了澳门回归前后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概念、制度上的特征与区别,全面分析了回归后引入的行政法规制度在澳门特区的实践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其与原有法律体系的衔接问题。本书从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制度角度入手,深入探究了澳门行政法规所面临的困境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之道,致力从法理上梳理行政法规这一规范行为的性质和正当性。既为有关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解决澳门的行政管理问题做出了贡献。
本书着眼于作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问题在宪法论域映射的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问题,力求运用宪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形成一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法理定位策略体系。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面向。第二部分从背景、历史和两岸三个面向出发,对涉及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问题的若干重要地理论与现实问题加以讨论。第三部分为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策略之形成与应用。
本书通过体系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和司法解释方法,把劳动法的总体情况呈现出来,让读者可以从各方面综合把握劳动法,这对学习和研究各单行劳动法规有着巨大的帮助。本书分为劳动法总论、关于劳动、关于劳动法和劳动法分论四个部分。*部分就劳动法定义、体系、公法私法区分等问题作出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集中呈现了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变迁两个有关劳动的;第三部分涉及劳动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有劳动关系、劳动法渊源、劳动法基本原则、解释和应用、中国澳门劳动法的发展和国际法的适用;第四部分就详细介绍了澳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护法,以及介绍和分析了集体劳动法的问题。
行政诉讼制度是一套重要的法律制度。从宪政角度看,行政诉讼是监督国家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直接的制度保障,关系到一个国家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人权保障程度的健全,决定着公民与国家之间格局的形成。“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希望由林峰编著的《香港地区行政诉讼》能够为我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在行政诉讼制度方面的交流和学习提供必要的基本资料,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参与到对行政诉讼制度的探讨和关心中来。
德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发达的国家,其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制功不可没。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不断出现的社会保障问题,两国均通过不断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制。到20世纪10年,两国通过对护理保险的立法,均成为世界上拥有养老、医疗、残疾、失业、护理五种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医疗与护理保险更是各具特色,成为众多国家进行相关立法的参考对象。德国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道路与法制建设经验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立具有的借鉴作用。
《加拿大海关法》包含的海关法、海关税则、出口及进口许可法、特别进口措施法是加拿大海关立法中重要的内容,涉及对外贸易管控及禁限规定、进出口关税、原产地、商品归类、海关估价、报关、转关运输、进出口许可、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等,其中条文规定详细,实体与执法程序兼重。作者的翻译,有助于我国相关领域学者研究加拿大海关法及相关法规.对我国海关法制和业务制度建设有较高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