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通常板着面孔出现在大众面前。但以一个舒适的姿势、轻松的心情透过法眼看世界,也许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结论:法律并不枯燥,也不深奥,甚至有时候,还有点意思。谢烟客的玄铁令是个嘛玩意儿?律师在法庭上骂委托人好不好?把遗产留给自己的猫咪行不行?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问题,都会在本书中得到作者天马行空般地点评和解读。在法治社会里,谁也不能由着性子可劲儿撒欢耍酷,一切得按程序来,所以“慢”。这种“慢”是必须的,是法律固有的本性。作者尽量恪守法眼观事,辣笔评人的准线。有的话也许不中听,但从不骂街。
当今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在侵害个人信息的事件日益普遍的情况下,本书试图结合比较法的经验,探讨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条件下保护个人信息相关权益的可能性和不足,以及在面对现有制度的不足之处时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本书分为四章,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章,主要讨论个人信息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所在;第二部分是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从自主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讨论依照我国现有制度实现个人信息保护的可能性,现实制度中的不足以及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第三部分是第四章,结合上文中现有制度的不足讨论可能的补救措施,即在未来我国人格权法中建立个人信息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