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自选集 传统下的独白》共包括四十几篇文字,篇篇都是名副其实的“杂”文,有的谈男人的爱情,有的谈女人的衣裳,有的谈妈妈的梦幻,有的谈法律的荒谬,有的谈不讨老婆的“不亦快哉” 各文的性质虽是杂拌儿,但是贯串这杂拌儿的却是一点反抗传统、藐视传统的态度。
这是一本奇书:乍看之下会以为是清代以前某个封建王朝的野史;继而会以为这部书是一种笔记小说,当然也是清代或清代以前的玩意儿;再继而又以为它是从类似庄子、韩非子或人所不知道的某个“子”的大作中辑出来的古董!可到底是什么、是一本怎样的奇书?答案还是你自己来揭晓吧! 本书全文用文言文写成。每一则的结句,正如古典诗词的结句,耐人寻味,而全文读起来也比读《伊索寓言》或《艾子杂说》更觉亲切。作者这样的文言方式来写寓言,也和惠能写的偈语那样不难理解,而且文字的洗练性更有助于寓言的含蓄美!
《有话说6》是友谊凤凰丛书之一。一手包办,奋笔争自由是争取自由的步,也是争取自由的最后一步。步在于使人觉醒,最后一步在于使子孙觉醒。这两步都不可缺。顶礼那奋笔争自由的人,他们比起搞政治的,得太多了。
《做自己的先知》内容简介:不再逼自己成为更美好的人,不再强迫自己成为别人,就像出污泥的莲花已经开展,它生来就是一朵完美的莲花,完全不必与玫瑰比较,也不必努力成为一朵“更好的莲花”,现在就是好的时刻。 在与真实的自己相遇,与自己真诚地和解后,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好害怕,没有什么可以损失,没有什么需要去改善,没有什么要去克服,甚至可以大胆地邀请恐惧前来,大肆庆祝自己的失败,于是,挫折感消失了,迎向未知的勇气自然升起。 本书是台湾知名作家李欣频的作品,书中讲述了她在2005年两次印度修行之旅的体验。在第一次为期21日的灵修中,作者详细记述了每一天的修行经历,通过静心、、与神同行的方式,作者更深地了解了如何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理解了宇宙的宏大无限与自体的渺小,从而更能体会活在当下、积极的心向
《龙套泪眼》收录了《沈镛与美学出版社及其他》;《凤姐和沙博理》;《哭姚平》;《与李黎相识》;《记梅兰芳先生》;《陈鲤庭金山赵丹》;《天真的小丁》;《忆金山》;《记姚苏凤》;《怀倪斐君》;《董鼎山一家子》等作品。
面对着这样的时代,一个作家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透过过剩的媒体制造的信息垃圾,透过浮躁的社会泡沫,去体验观察浸透了人类情感的朴实生活。只有朴实的、平凡人民的平凡生活才是生活的主流,在这样的生活中,默默涌动着真正的情感、真正的创造性和真正的人的精神,而这样的生活,才是文学艺术的真正的资源。 作家当然可以也必须在自己的创作中大胆地创新,大胆地运用种种艺术手段来处理生活,大胆地充当传统现实主义的叛徒,与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对抗,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批判和怀疑精神,他们作品中贯注着的对入的命运的关怀和对现实的妥协的态度,则永远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法则。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必须在作品中倾注我们的真实情感,不是为了取悦某个阶
一、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为弘扬中华民族 的文化,继承古代散文优良传统,以促进当代散文创作的繁荣和提高,并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特编辑这套 “中国古代散文丛书”,作为“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版。 二、 散文文体范围,代有嬗变,古今不同。本丛书所 选,以抒情、记述体等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为主。人选作家上起自先秦,下迄于清代。按不同作家分别成册。各书篇目排次,原则上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以便读者了解散 文创作的发展脉络、演变轨迹。 三、 本丛书每书分两部分:一为论文,内容除简介作者生平、文学活动外,着重结合选入本书的作品,分析、评 述其散文创作思想特别是艺术特色、散文创作发展历程 及
《经典通读:论法的精神》作者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当时法国的情形是:政治上,实行君主,人们缺乏自由,权利经常遭受侵犯。社会结构上,分为三个等级。教会是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第三等级。第三等级无权无势,深受前面两个等级的欺压。经济上,对第三等级横征暴敛,这一方面使劳动人民的生活陷入贫困,另一方面还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所以,第三等级非常仇视当时的政治统治,力图建立新的统治,在政治上实行宪政,经济上大力发展工商业。 《经典通读:论法的精神》正是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与经济愿望的反映。 全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政治理论。 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主要有政体分类理论、自由理论和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将政体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共和政体
《我与西南联大》是冯友兰关于西南联大时期的记忆,包括对西南联大时期的人、事、物的回忆。所有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都是对“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的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