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中国法律发展之快,新法之多,令人应接不暇。《民法典》《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等无一不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裁判产生深刻影响。本书之更新遂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第八工作组应常设论坛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之邀请,于2021年5月再次集结,先后多次召开线上、线下调研会议,修订本书: 一则全面更新词条所涉法律规范、案例 二则增加了下浮率、重新组价、甲供材料、基准日期、基准价格、施工过程结算、高估冒算、以鉴代审、随机抽样等新词条 三则优化本书之编排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当事人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28日公布了《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和《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共公布文书样式568个,包括人民法院制作文书样式463个,当事人参考文书样式105个。 本书在全面收录人民法院制作文书样式463个、民事公益诉讼文书样式16个、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相关诉讼文书样式15个的基础上,新增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文书样式、禁止令文书样式等14个。本书根据最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文件,对原文书样式中引用的法律条文序号和内容进行了更新,并以黑体字标识。文书样式均配以制作规范和法律依据,是人民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必*参考用书。 【增值服务】购买本书,扫描前勒口二维码,免费赠送本卷文书样式电子版。
本书按照不同的合同类型,收集整理了国家市场监管部门、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一些常用合同示范文本,没有相应官方合同范本的,则补充了部分非官方合同,供读者参考。 此外,本书编写了 《民法典》合同编快速入门 部分,并在每一章中,设置了合同相关法条、典型案例、陷阱防范、特别提醒等版块,帮助读者对合同的相关法律依据和合同签订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更多的了解,进而防范可能的风险。相信本书能给广大读者更好地参考和使用合同带来一定帮助。
此次再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职务犯罪入罪标准提高的相关内容。2016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贪污贿赂犯罪的入罪标准和量刑标准大幅度提高。 其次,监察委设立、职务犯罪侦查权变更的相关问题。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确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从此我国国家机构由传统的 一府两院 调整为 一府两院一委 ,原本由检察机关掌握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移交监察委,检察机关仅保留14个罪名的侦查权。监察委调查留置期间,律师无权会见,但调查结束之后,监察委提取的证据可以直接用作定罪量刑的依据。刑辩律师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辩护空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后,对认
与人工智能法律问题一样,企业合规也是21世纪初在全球兴起的重大法学交叉课题。企业合规涉及商事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诸多学科,触及反商业贿赂、出口管制、数据保护、反洗钱、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环境保护、税收监管等诸多领域的法律问题。本书试图从多维视角讨论企业合规问题,解释企业合规的性质和理论根基,分析作为新的公司治理方式的合规体系,揭示企业合规架构的三大激励机制--作为行政监管激励机制的合规体系、作为刑法激励机制的合规计划以及作为解除国际组织经济制裁依据的诚信合规机制。本书不仅讨论企业合规的基本理论问题,还对律师如何展开合规业务提出理论框架。
在整个司法过程中,一名法官的后一项工作也许就是撰写裁判文书了。裁判文书是裁判的载体,是整个司法过程的总结,是所有审判成果的结晶。可以说,撰写裁判文书是一名法官应当具备的为基本的技能。但是,裁判文书应当怎样写,却还是一个远没有达成共识的话题。作者从裁判文书写作角度阐述当前怎样写好裁判文书要领与方法。不仅是裁判文书写作范例,而且极富文学欣赏价值。不仅可以作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的执业参考、法科学生的教学辅助读物,也可作为面向普通读者的法律文化读物。
本书分为七章,章属于法律文书写作课程的理论部分,讲解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类别、法律文书的历史沿革、法律文书的基本特点、作用、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等内容。第二章至第七章则按法律文书制作的不同机关、组织划分,分别讲解公安机关主要法律文书、人民检察院主要法律文书、人民法院主要法律文书、公证法律文书、仲裁法律文书和律师实务法律文书等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知识和要领,并对重要的法律文书辅以必要的实际写作练习,以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写作法律文书技能的目的。
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多种判决的分析和评解,指出判决书对于中国法治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现今法院判决书写作中的弊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书不仅对判决书的概念、特征及要求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而且对中国几千年以来判决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概要性的阐述。通过对大量古代和现代判决书的评析,作者对于社会需要怎样的判决书、怎样写好判决书提出了比较新颖和独到的见解。
本书详尽地回答了日常写作中究竟有哪些常见语病?罗列的语病是不是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如何系统性地预防或者矫治这些语病?本书中的每一章,都涉及两大块内容,一块是禁忌,或称误区,主要分析罗列汉语写作中该领域常见的错误类型;一块是技巧,实为规则,在明确汉语写作基本目标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的角度,提出汉语日常写作应当通盘考虑的主要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最终归结为预防、避免、矫治日常写作中常见错误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提高写作水平的建议和忠告。
本书分为总论、分论和实例各论三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阐述裁判文书的基本理论,包括裁判文书的制作模式、裁判文书的结构规范和裁判文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等。分论部分重点分析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类裁判文书的写作特征和具体要求,从办案思路、法律思维、写作技巧等不同角度研究各类裁判文书的基本制作方法。实例各论则是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上海法院部分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裁判文书予以评析。第二版修订全面参考了三大诉讼法的修改和《行政诉讼文书样式(试行)》(2015年)、《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2016年)、《民事诉讼文书样式》(2016年)。
本书大致按语言的构成体系部署篇章,分字词、词法、句法、常识四编。第一编是字词编,从汉语最基本的语法单元 单字写起,分析讨论单字、由单字构成的词组及作为特殊字符的标点符号在汉语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提示正统的规则与实际应用之间越来越显著的张力,引领读者有效地克服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二编是词法编,在单字的基础上讨论汉语词组的构成以及汉语的词法,即基于汉语字词的分类,探讨汉语字词的词义及用法,分析讨论组字成句的过程中,字词的搭配、呼应及禁忌。第三编是句法编,在词法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汉语的语句级规律,如主语、谓语、宾语等的性质、作用、正确用法及如何避免错误用法。第四编是常识编,重点介绍汉语写作中需要掌握的常识、通识,分析讨论各类常识性知识、传统文化功底、伦理道德规范在日常行文中的运
《法律文书革故与鼎新》是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三次重要学术活动的成果呈现。2016年8月14日,“法律文书理论与实务”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举行;9月24日,“司法改革与法律文书改革研讨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市举行;12月2日,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颁奖仪式在海口市举行。本书汇集了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优秀研究成果以及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一等奖的优秀法律文书及专家评审意见,并从法律文书改革的基本问题、质量问题、说理问题、形式问题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现了在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律文书的**发展。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法律文书探索与创新》的姊妹篇,在该书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研讨解决之策,是对近年来法律文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当事人权益,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28日公布了《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和《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共公布文书样式568个,包括人民法院制作文书样式463个,当事人参考文书样式105个。 本书在全面收录《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和人民法院制作文书样式463个的基础上,根据2020年新公布的《公益诉讼文书样式(试行)》《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相关诉讼文书样式》等进行修订。新增民事公益诉讼文书样式16个、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相关诉讼文书样式15个。文书样式均配以制作规范和法律依据,有助于规范和统一写作标准,方便法官制作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参考用书。
为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城市管理执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示范文本(试行)》。 本书全面收录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示范文本(试行)》中的文书样式72个,并配以制作指南与法律依据,同时为与2021年修改后的行政处罚法相衔接,特别对文书中的法条序号与个别内容进行了更新,是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开展实务工作的参考用书。
这本《高级法律翻译与写作》是笔者近五年在法律翻译和写作方面的新探索、新思考,也是笔者数十年翻译实践的升华和沉淀。说它高级,是因为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原本是跟笔者的博士生们分享的。的确,其中的一些探索已经超出了翻译实践者所需的知识结构:法律翻译的原则、策略、理论框架以及翻译的过程等等,是形而上学的、象牙塔内的知识,不过也是可验证的观察和思考。这些并不是每一个普通翻译实践者所必需的。然而,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让译者清楚认识翻译的本质,做一个清醒的实践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哪一步应该先做以及为什么那样做。知道这些,初入行者就可以少走弯路、迅速成长,不需要像笔者那样愚昧地实践了十多年才把翻译做得让人难以挑剔。《高级法律翻译与写作》告诉读者更多的是法律翻译和写作的诸多规律和方法。虽然法律
《生产、加工、维修类合同(律师批注版)》简介:企业生产、加工、维修环节指向的合同是《合同法》分则中的承揽合同。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 马玲编著的《生产、加工、维修类合同(律师批注版)》对企业在生产、加工、维修环节的合同进行了梳理,按照丛书的宗旨,给出了范本,并结合在实务中的经验,从多角度批注范本条款:解读范本条款的设置目的;提示范本条款隐含的风险;提供可以参考的相关案例;列出所依据的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帮助企业家提升合同磋商谈判、合同条款设计、合同审查修改、合同陷阱识别、合同风险防范的能力,保障企业交易安全和利益*化。
本书是我国目前对法律法规、司法和法律文书进行较系统评改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继而对法律语言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它开法律语言病误矫正之先河,集立法司法应用写作知识之大成,为党政、人大、司法等机关干部和广大律师以及法学、公文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上乘参考书,也值得所有想提高语言文字水平的人阅读。
《法律文书范例评析(第2版)》是和《法律文书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编著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可与之配套使用,也可独立作为法律文书学的案例教材。本书以我国*司法机关*制定下发的各类法律文书制定格式或样式等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包括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检察机关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文书、监狱法律文书、律师实务文书、公正文书、仲裁文书和笔录文书等十类文书。每一中文书均包括 规定格式和内容要素 、 范例 和 评析 三个板块。 规定格式和内容要素 展示和体现各*司法领导机关*颁发的法律文书格式及其对法律文书的*改革优化要求; 范例 部分选用了各司法机关和法律机构的*优秀法律文书实例; 评析 部分密切联系司法实践,对各相关范例进行了法理、实体,程序、语言表述、制作技艺等多角度、深层
本书是人民法院裁判文书选中的北京2000卷,书中收录了北京市2000年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国家赔偿的法院判决文书的全文。这些裁判文书具有典型性,案情陈述清楚明白,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比较准确,具有指导性,该书有助于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便于公民查阅与监督,同时对完善立法、改进司法、推进法学教学与研究也有积极意义。
这次由广东省高院编辑的《广东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共3册)(精)》(作者郑鄂)所选录的13l篇文书,是在全省各级法院推荐的505篇各类裁判文书中,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经严格的审核和评议评选出来的。这些优秀裁判文书涵盖刑事、民事、行政、立案、执行等各项审判执行业务,它们的共同优点是基本要素齐全,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案件事实叙述完整、清晰、繁简得当;证据确实、全面、充分,证明力强;适用法律正确,引用法条准确、完整,实体处理得当;语言通顺、流畅,逻辑严谨,用语规范、准确。
在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合同无处不在,企业经营需要合同,个人之间的交易也需要合同。为了使企业和个人能够更方便、更准确地使用合同,在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中迅捷、高效地建立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义务关系,王怀禄主编了《新编常用合同范本速查速用大全集(实用珍藏版案例应用版)》。 《新编常用合同范本速查速用大全集(实用珍藏版案例应用版)》主要收集了国家有关部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官方合同范本,在没有相应的官方合同范本的惰况下,以具有代表性的非官方合同范本拾遗补缺,保证内容全面,尽可能地覆盖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便于读者查找自己需要的合同,拿来即用。 为了让读者对签订合同的法律依据和可能遭遇的合同陷阱有充分的了解,本书设置了相关法条、典型案例、陷阱防范、特别提醒等栏目
本书收录了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级或全国各类调研课题评比、司法统计分析成果评比中获奖的调研课题、司法统计分析,公开发表的案例等实务调研作品。这些作品侧重于对审判实践具体操作层面的深度思考,是我国现实法治状态的缩微写照。本书同时收录了该院2003年以来举办的一年一度优秀裁判文书评比活动中的部分获奖裁判文书。这些文书是法官断案智慧的书面反映,并附有专家点评,以体现裁判文书的示范功能。本书对于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合同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制度,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自合同法实施以来,人们的合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运用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合同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正确使用合同文书范本,本书精选我国常见常用的合同文书格式、参考样本或示范文本近百篇,并摘录相关法律条文,撰写应用指引和注意事项,以便读者充分理解使用,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