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英美现代公司信义法的基础与流变。现今英国和美国在公司信义法方面存在诸多制度差异和不同的监管路径。然而,溯及历史可发现,英国和美国的公司信义法渊源如出一辙,均源于18世纪与19世纪的商事法。但为何后来英美两国的公司信义法发生了转变,并分头而行?通过深究此问题,无疑可挖掘英国和美国公司信义法的同与异,并借此深刻了解英美现行公司信义法规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本书由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组织编写,针对7个方面55个具体法律适用问题提出解答意见,并精心选取80个民商事和行政典型案例,逐案梳理提炼出裁判规则,是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法官智慧的集中体现,对于促进类案同判、统一法律适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书整体结构分为品牌篇和案例篇两个部分。品牌篇收录了15个法治上海建设品牌和15个法治上海建设入围品牌。案例篇收录了近五年的上海市法治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共49个案例。
本书以票据法为视角,分别从民商事习惯调查对立法的影响,票据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商事裁判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其他商事部门法内容,对民初商法本土化进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反思。全书分为五章:本书共有五章,*章介绍我国传统票据的沿革,并对清末的 志田案 进行分析评价。第二章评述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和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以及它们对民商事立法本土化的推动。与清末相比,民初的民商事立法更注重社会实用性,在公司、票据等领域,大量传统商事习惯调查成果被立法所吸纳,客观上推动了民初商法本土化的进程。第三章比较民初五部票据法草案的优劣,并对票据立法进程中移植与本土化的冲突和调和进行评析。民初票据立法成果和立法精神被此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1929年《票据法》全面采纳 共同案 涉
本书是一部关于数字经济法治研究的基础理论著作,全面论述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法治创新机制。内容分别为:数字经济发展与发展型经济法的积极应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度完善;迈向数字时代的反垄断法规制;数字经济中的税法激励;数字经济中的金融法保障;我国电子商务业发展及其法律保护。本书对调整数字化经济的法治展开全面论述,提出在数字化时代下应在法治各个方面不断成熟完善,同时建立风险控制和预防机制。
本书以古典罗马私法为内容,分为诉讼法、人法和家庭法、死因继承法、财产法和债法五个部分,每个部分详细论述各个概念和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本书优选的特点是强调罗马私法制度和社会、政治方面的联系,这也是其拥有吸引力的地方。虽然写作于20世纪五十年代,但基本的理论并没有过时。现在的罗马私法教科书大多注重教义学方面的讲述,看起来像是在写作现代民法的内容。本书更注重历史方面,将读者置身于罗马的历史环境之中,让读者亲身感受古典罗马法学家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