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最初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最终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富勒的案例设计精巧,为论证的多向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为各种观点交战的场地。案例本身,连同虚构的法官陈词由此成为法学初学者探讨重要法律原则的文本,本书同时也作为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而备受推崇。
本书从一位从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家暴受害人法律援助工作二十年专业律师成长视角,用公开典型案例讲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作者从个人经历、难忘案件、办案感受,对女性困境的思考以及对女性权益社会现状法律的思考并创建援助中心,希望让大家通过一种尊重和支持的团体氛围,让女性树立生活信心。通过故事的讲述引导面临困境的读者们创造出全新的、坚实的情感联结,亦明白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如作者说:“一晃近20年过去了,这是我此生最丰沛的一段生命历程,奋斗的岁月最终以一组组数字呈现,显得简单、具象,只有我自己知道那背后的艰难、繁杂,怎样的厚重,深远呢!那是她们的故事,也是我的。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大到结婚买房,小到网上购物。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知法却不懂法”,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法律早就成了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但当我们真的身处这些纠纷时,还是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对此,“南方周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授,历时一年,共同打磨课程。他们不仅会分享在面对网络暴力、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日常问题时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更会说透法律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底层思考模式,助你像法律人一样,用更宏大的视野,直面更复杂的世界。
《犯罪心理学》是“现代侦查学的创始人”和“科学犯罪学的奠基人”、在司法侦察和犯罪学领域拥有无可置疑权威的汉斯·格罗斯博士的两大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分量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可以说是最早的专门探究犯罪心理的专业性著作,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犯罪心理学》出版后,引起了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不久就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8种文字,在欧洲和北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公检法司及司法专业师生不可不读的专业经典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书是华中科技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理基础研究” 的结项成果。本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运用概念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理基础进行研究,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价值依据和实践路径。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大到结婚买房,小到网上购物。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知法却不懂法”,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法律早就成了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但当我们真的身处这些纠纷时,还是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对此,“南方周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授,历时一年,共同打磨课程。他们不仅会分享在面对网络暴力、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日常问题时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更会说透法律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底层思考模式,助你像法律人一样,用更宏大的视野,直面更复杂的世界。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结合所辖地区案件类型与特征,精心挑选一批在法律适用上具有代表意义及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编撰成书,既是对辖区法院进行统一裁判指导,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案例指导研究,推动案例指导制度更好发展。本书选取的案例均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近年来审结的民商事案件,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或社会普遍关注。二是具有典型的法律适用意义。三是案件新颖或疑难复杂。四是案件经过主审法官会议讨论。这些案例都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全体主审法官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统一裁判尺度、规范法律适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现代时期,不同国家纷纷采用成文法律作为政治工具,推动变革,这一趋势背后有深刻的历史联系。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追溯了现代时期七年战争等跨大陆战争,回顾了海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的立法活动,分析了这一时期军事压力与关乎权利的立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展现了印刷业、出版业的普及和远距离交通工具的发展如何促进成文法律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传播,推动权利发展和政治变革;作者也指出,在发展的趋势下,成文法律也会成为排斥妇女及殖民地居民权利的工具,而一些非西方国家借鉴成文法律以巩固国家认同,抵抗西方的殖民扩张。可以说,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是各国创制成文法律,推动权利发展和国家变革的历史过程。
2021年6月10日,我国正式通过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作为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和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是对当前数据安全内外部形势的回应,是护航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创新时代中国数据安全治理新局面。《数据安全法》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国家数据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构建数据安全协同治理体系,明确预防、控制和消除数据安全风险的一系列制度、措施,提升国家整体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本书纵观国际和国内数据安全大局。观察欧盟、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安全相关立法政策,把握我国国家数据安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对数据安全立法态势和趋势进行全面剖析。同时,聚焦国家安全、产业发展和数据
本书就以清代蒙古朝贡法律制度为研究人口与论证实例,围绕该制度是如何在清廷中央与蒙古地方诸部的互动中驭势而治的法律制度史,着眼于阐释该制度的建立原因、梳理该制度的发展过程、评述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该制度的实施状况、检视该制度的功效发挥等多个方面,系统化、全方位地展现清代蒙古朝贡法律制度调整央地关系的鲜明化、突出性特点。同时,深入剖析在清廷中央对蒙古地方实施调控过程中,该制度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平衡机制的协调作用从而产生了积极效应,又在哪些状况下未能适时适度地释放央地共治的并举效能从而产生了消极影响,最终说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法律多元一体化格局生成的社会土壤。
本书围绕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进行简要解读,上篇主要对农村土地相关政策法规作了介绍,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等,下篇从案情介绍、裁决思路、案例启示等维度,梳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典型案例,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借鉴。
日本城市规划法呈现以《城市规划法》为统领,《建筑标准法》紧密配合,《土地区划整理法》、《土地征收法》等予以辅助的立体架构。公共利益原则和建筑自由原则指导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区域开发建设与保护方针、土地利用、城市设施建设、市街地开发项目、地区规划等。划线制度、用地分类制度、开发许可制度、程序制度、建筑规范制度、建筑协定制度、土地区划整理制度、空中空间利用制度、开发利益公共还原制度是主要制度。地方政府可以自己制定条例,实施建筑协定制度,土地所有人等相互协商确定该区域内建筑物的基地、位置、机构、用途、形态、设计、建筑设备等的标准。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为概说; 第2章为原则;第3章为城市规划的内容;第4章为主要制度Ⅰ(划线制度、用地分类制度、开发许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