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24年第1辑总第97辑)特设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专栏,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的理解与适用等五篇专题解读文章。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专栏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理解与适用文章等。同时,重点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产品质量典型案例等内容,对民事审判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刑事审判参考》是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出版物,包括“案例”“立法、司法规范”“审判实务释疑”“实务探讨”“大案传真”等栏目。在“案例”栏目,本辑收录了《牟某某虐待案——虐待罪中家庭成员、虐待行为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等案例;在“审判实务释疑”栏目,本辑收录了《袭警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等文章;在“实务探讨”栏目,本辑收录了《虚拟货币衍生犯罪研究》等文章。
法律体系的核心在于裁判案件,而疑难案件的裁判又构成了司法的中心内容。 价值判断贯穿于整个司法裁判的始终,对于实现公正的个案判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价值判断在实践中会展现出纷繁复杂的样貌,通常需要与具体的法律方法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法官对价值判断的运用绝不是任意的,应遵循基本的逻辑论证规则。 即便是在需要考量法律之外的诸种后果因素时,仍应坚持法律规范对裁判的最终拘束作用。 通过对价值判断进行实体、程序以及伦理,确保法官对法律的选择及适用,能够符合依法裁判的基本教义要求。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四篇,第一篇从我国境外投资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法律环境调研及风险识别、境外投资项目潜在风险及防范项目争端解决机制等四个层面就境外投资项目共性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篇以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为视角从境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跟踪阶段、采购阶段、执行阶段全流程全链条进行梳理分析,提出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建议。第三篇聚焦境外并购全流程风险及防范,着重介绍了境外并购项目类型、目标考量、尽职调查、交易架构搭建及融资安排、相关协议审核要点、交割及整合等内容。第四篇则以境外房地产投资全流程风险与防范为重点,从房地产投资概述、尽调与投资决策、项目协议审阅、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就应当关注的法律风险要点进行梳理与分析。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践性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境外投资项目法律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24年第1辑总第97辑)特设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专栏,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的理解与适用等五篇专题解读文章。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专栏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理解与适用文章等。同时,重点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产品质量典型案例等内容,对民事审判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本书涵盖了实训的理论模式、基本流程和措施方法,理论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该书对于组织开展检察业务实训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他政务培训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是叶衍艳多年论辩心得的总结,内容涵盖了刑事案例论辩的价值定位、基础性策略及各种技能等。既有非常具体实用的技能介绍,又有超越具体技能的理论提升和思辨方法总结;既全面介绍了案例论辩的各种方法,又细致区分了这些方法哪些是真实法庭论辩可借鉴的,哪些是和真实法庭论辩所不同的。
《陕西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实证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梳理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组织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学习借鉴了其他行业国有企业的经验和制度,提炼了古今中外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智慧,分析了本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研究方法和预期效益,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为安康烟草商业企业监督的现状分析。首先,分类归纳了现有的关于监督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其次,总结现有的监督体制,阐明了“五大监督”体系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再次,针对监督现状开展问卷调查,深入细致地剖析对于系统内部职工、卷烟零售户和烟叶种植户问卷调查的反馈意见;最后,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烟草商业企业在权力监督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为廉洁风险点
本书是关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风险防控与实务操作方面的书籍。图书分为评标和评审的学问、签订中标和采购合同过程中的标准动作、权利救济的规范方式等七章内容。本书视角独到,不仅具有精湛的理论概括和准确的分析,更有丰富详实的实务操作流程,对招标采购实务当中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对于业界十分具有指导意义,是的专业书籍,对推动中国招投标制度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也会带来诸多启迪。
《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行政审判工作出版发行的综合指导性图书。本书及时刊登行政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务前沿问题,新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解读,具有典型和指导意义的审判案例及分析,行政执法及行政审判的调研信息及成果等内容,设有"权威观点" "专题研究" "理论与实践" "案例分析" "调查研究" "规范性文件"等栏目。丛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全国各地法院行政审判法官、行政执法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对各级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各级各部门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和行政法、行政管理专业的专家学者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统一执法司法标准,严格规范、依法办理醉驾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23年12月13日制定了《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本书是对刚出台的意见的解读及适用,共分六部分,分别是:《意见》全文、权威解读(“两高两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发布《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答记者问)、条文释义(针对每条法条进行解读)、实务问答(汇总实践中20余个热点问题进行解答)、典型案例(收集18个危险驾驶典型案例)、法律法规(汇总办理醉酒驾驶案件高频使用的法律规范)。
《执行工作指导.总第87辑》由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编
本书对越南从古到今的法律制度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越南各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分析了越南传说中的文朗国与瓯雒国时期的社会与法律形态,梳理了越南地区在南越国、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北属时期所实施的法律制度,阐述了越南立国后的封建时期国家机构设置、官制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介绍了其法属殖民地时期以及“二战”后的法律发展概况。下篇“越南现代各部门法的发展”对1945年后越南法律制度发展情况分别从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劳动法、司法与诉讼制度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重大制度成果,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打破了过去对缺席审判的常态,是刑事诉讼领域的重大创新。然而,法律规定粗疏,理论争议较大,司法实践频频遭遇难题与障碍。全著作旨在探究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概念、类型以及正当性基础,梳理和介绍域外各国典型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分析了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及其局限,以构建一个类型清晰、逻辑结构严密、制度体系完善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全文共五章,引言部分包括研究目的、选题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文献综述等内容。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疏导与犯罪防范对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术文库》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和群体性事件的国家治理需要,主要围绕“心理疏导”与“犯罪防控”,对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公众的心态和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的心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体性事件的心理疏导对策和群体性事件中犯罪防控对策,进而供群体性事件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疏导与犯罪防范对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术文库》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新颖性,能够契合群体性事件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彰显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利于丰富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视角、推动群体性事件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完善群体性事件应对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有利于创新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
本书研究的警察执法语言是指警察在执行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特定的对象交流信息、沟通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人民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使用的口头语言和法律文书语言。任何职业均拥有自己的职业话语体系,本书共分六章,预计实有字数16万左右,印刷字数20万左右。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尝试对警察执法语言本体进行语言学、传播学分析,从而廓清警察执法语言的语言学面貌;在此基础上,第三至六章对警察工作中比较突出的语言规范、语言技巧、语言训练、话语权威问题进行全方位剖析,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角度,勾勒出警察执法语言在警务实践中的基本面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以期对警察执法语言建设提供参考。
战争法是国际法最古老的分支。本书研究了战争法在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近现代、“漫长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这五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战争法的主要推动力如何从权力博弈逐渐扩展到人道精神,加深了对战争法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希腊罗马世界的宗教与战争”分析希腊罗马世界的战争观念以及基督教对战争法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章“中世纪垄断和控制战争的努力”围绕正义战争学说展开论述,包括谁具有发动战争的权力、公战和私战的区别、对战术和武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三章“近现代时期战争法的演变”对文艺复兴时期、美国殖民地时期、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及拿破仑时期的战争及战争法的发展进行介绍,主要涉及正义战争学说在这一时期的演变、战时法的迅猛发展、宣战方式的变化、军队和平民区分对
本书收录瞿同祖的“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中国法律之儒家化”“礼与服制”“清律的继承和变化”四篇经典性的法律论文。书未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赵利栋副研究员整理编写的”瞿同祖先生学术著作与讲稿目录”及“瞿同祖先生访谈录”。
近年来,武装冲突对文化财产的破坏屡见不鲜,违反保护全人类文化遗产之国际法义务的行为一再发生,令人错愕。此类罪行表明,我们迫切需要鼓励和确保1954年在海牙通过的《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的落实,以及在国际上达成共识,整体推行文化财产保护国际制度。本书是上述公约及其《第二议定书》的实施指南,具体阐述了在武装冲突各个阶段对文化财产进行保护的原则、具体措施以及案例,鼓励成员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将此军事手册的保护方针纳入本国文化财产军事策略中。
随着知识产权被广泛视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构成,那些被斥为知识产权成果的窃取者也被指控破坏工业创新、艺术创造力以及信息本身的可获得性。这些主张是否正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否迎来了一个更好的崭新时代?克里斯托弗·梅和苏珊·K.塞尔回溯了围绕知识创造财产的社会冲突和政治图谋的历史。 从希腊诗歌中的古代商业,到当今关于网络盗版以及最贫穷国家艾滋病相关药物供应的争议,梅和塞尔将知识产权法视为一个持续历程,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概念循着这一历程得以制度化;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会引发新的争端、政策转变以及更新的争端。以这一历程为背景,他们进一步检思后TRIPs时代。他们对技术进步、法律革新以及关于知识生产特征之哲学证成的考述表明,知识产权法的未来将如同过去一样充满争议。
本书主要介绍了民法公证人的历史和背景、现代德国公证人——交易中的中立法专业人员、德国的住宅不动产交易,英格兰、法国、瑞典、爱沙尼亚的交易法专业人员、美国的交易法制度和专业服务人员、美国的住宅不动产交易、民法公证人在欧盟内部的发展前景、美国中立交易律师的发展潜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