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制度主线,阐述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尚不平衡不充分的超大型单一制国家里:法院系统与中国共产党、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党政体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互动,进而形成组织架构、人事经费、支持配合、制约监督上的制度关联;作为优选审判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如何监督指导全国3500多家下级法院,如何实现司法政策“自上而下”的有序传导,并在此过程中“轧平”地域与发展上的差异;司法审判和司法改革又是如何与党管政法、党管干部、民主集中制等重大政治原则融为一体,形成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制度特色和制度优势。除了介绍现行文本、起草情况、运行实效,本书力图还原制度的形成过程、回溯改革的来龙去脉。经过这样的还原回溯、史实比对,可以发现:当下习以为常的概念或表述
外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介绍世界上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不同类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阐释其立法和司法中呈现的特点与规律,继而从法律发展史的角度揭示法的本质和作用,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这本《英美法入门——法学资料与研究方法》除了以Legal Research:Materials and Methods一书为主,介绍如何在英美法法律图书馆中寻找资料共13章外,同时亦告知初学者如何研读法律案例的各类必要知识,同时亦另有专章讨论攻读英美法的理由与方法等。一个法治国家的建立,不是一蹴即至,我们从第八章美国法律的演进及现状可知道它的轨迹,同时亦可看到英美法在美国的演进阶段及理由。英美法的法律判例或法律文件中,使用很多的拉丁字及法文,本书附录将重要词汇及外来语用英文解释列之于后,供读者参考。 《英美法入门——法学资料与研究方法》是一本工具兼法律知识的书籍,对赴英美及英联邦国家等地学法律的学子特别有指引的功能,出版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对有志于英美法学习的年轻攻读者有所帮助。
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一门重要的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书是高等政法院校规划课程教材(司法部系列),由长期从事西方法律思想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共同撰写,是各位老师在总结教学经验和整理课堂讲义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教材的重要成果而形成。该教材按照西方法律思想史目前通行的体例设计,力求将西方法学文明中积淀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深具意义的典型人物、经典著述、观点、学说、理论及流派囊括其中,为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关知识的全景。
本书针对我国法学教育的课程实际,旨在编写能培养和提升我国法律人才应用技能、执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教程,这是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和诉讼模式下,探求和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实践教学的一次有益的尝试。《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教材:法律技能综合实训》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法学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手段,各种法律执业技能以及掌握这些技能的方法,包括会见当事人的技巧与策略、事实的调查与证据收集、法律信息的检索等。《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教材:法律技能综合实训》以侧重实践性为指导原则,突出可操作性,重点阐述各项法律业务操作的步骤、方法、程序、技巧及开展各项法律业务应当注意的问题。
《职务犯罪办案手册》第一版得到了纪检监察人员、检察官、法官、刑事律师等各方的好评,现根据法规更新情况,对本书进行再版。书中第一部分是犯罪主体问题,监委开展调查或者检察机关开展侦查工作时,要明确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职人员还是其他人员这一基本问题,确定是否属于管辖的范围。第二部分是监委管辖的101个具体职务犯罪罪名及办案中出现妨碍监委调查可能涉及的8个罪名等的相关法律适用,为办案提供全方面的法律适用支持。第三部分是案件后续处理的法定情节,主要包括追诉时效、自首、立功三部分。
本书是对法律职业伦理进行全面介绍和阐述的教材。本书以现行的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审判伦理、检察伦理、代理伦理、公证伦理和仲裁伦理的基本内容,同时就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范畴、基本规范以及与法律职业伦理有关的法律职业责任、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和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现有的法律职业伦理进行总体描述和初步归纳。在编写方法上,本书力求创新,突出表现在本书的每章后都附有一节“阅读与思考”,选择了一些法律职业伦理的经典论述或者典型案例作为阅读与思考的材料提供给读者,同时配以“提示与问题”,引导读者对法律职业伦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以此训练和培养读者法律职业伦理方面的识别能力和推理能力。本书既适用于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也适用于从事法律工作
本书共分四编十九章,以中国历史进程为基线,按中国法律的形成期、发展期、发达期以及走向法律的近代化之历程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了自华夏文明起源开发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历代法律制度。 本书相当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叙述的清晰感和史料的扎实质,描画出中国法律发展和演进的历史长卷。作者在全面论述中各个时期的法律理念、立法概况、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法律人物、事件和司法案例加以介绍也注重吸收该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兼具广度和深度。
本书共分四编十九章,以中国历史进程为基线,按中国法律的形成期、发展期、发达期以及走向法律的近代化之历程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了自华夏文明起源开发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历代法律制度。 本书相当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叙述的清晰感和史料的扎实质,描画出中国法律发展和演进的历史长卷。作者在全面论述中各个时期的法律理念、立法概况、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法律人物、事件和司法案例加以介绍和评析,既具有大视角下的整体感,也察微见著于断代史中的细节。并且本书也注重吸收该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兼具广度和深度。
本书着力对大陆法系的历史传统和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研究和介绍,既从宏观上阐释了大陆法系的形成及演变、大陆法系的总体特征及其成因、大陆法系的法律渊源与分类、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等问题,又从微观上对大陆法系的主要法律部门如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法的发展概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制度进行了具体论述和介绍。本书既可作为比较法、法律史专业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用作法律院校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大陆法的参考资料,同时可供司法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这是一本广受赞誉的著作,由英国2010年《平等法》(Equality Act 2010)的主要设计师执笔,讲述了这一立法出台的历史背景、立法的意蕴,立法通过后4年的时间里联合政府以及法院系统对该法的执行和适用情况。本书的第2版涵盖了立法修正案、平等与人权委员会的权力和预算削减、引入劳动关系裁判庭案件受理费的影响评估,以及对平等法律和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的讨论。
本书共分四编十九章,以中国历史进程为基线,按中国法律的形成期、发展期、发达期以及走向法律的近代化之历程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了自华夏文明起源开发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历代法律制度。本书相当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叙述的清晰感和史料的扎实质,描画出中国法律发展和演进的历史长卷。作者在全面论述中各个时期的法律理念、立法概况、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法律人物、事件和司法案例加以介绍也注重吸收该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兼具广度和深度。
傅伟良、黄宇编著的《法律文本翻译教程》主要研究英文法律文本及条款中英语语言的特点,详细阐述法律翻译中的英译中、中译英的要领及技巧;通过大量的具体条款实例,探究法律英语在同义词、同义词连用、副词等词法方面的特点,分析条款中定语、状语、表语、同位语的句法特征及其表述功能,引领读者研究法律英语的特点及法律文本翻译技巧。 《法律文本翻译教程》可供对外经贸从业人员、合资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以及有关院校研究法律英语的师生参考,也可用作高等院校英语翻译专业及对外经贸、法律等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
这本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互动”的中国法制史教科书终于可以面世了。参与编写本书的是一些熟悉中国法制史与国家统一司法试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事过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工作和教材编写工作,参加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参与过国家统一事法考试的评卷工作。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撰写这本有特色的教材奠定了基础。
案件侦查,是指侦查权在具体案件中的实际运行,是各类侦查方法的综合实施过程。杨宗辉主编的《刑事案件侦查实务(第2版)》共十八章节,内容包括案件侦查概述、杀人案件侦查、强奸案件侦查、盗窃案件侦查、抢劫案件侦查、毒品案件侦查、诈骗案件侦查、爆炸案件侦查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法学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法制教育课。本门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的教育。 本书内容由三部分构成: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产生和发展、法的本质和类型、法的作用、法的创制和实施、法律意识及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民主法制建设等理论;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国际法,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等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为方便学习,每章都设有“学习目标”和“思考与练习”,有些章节还配有“案例分析”。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各专业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员工普及法律知识的培
本书是对传统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科书的改良之作。 同传统教科书相比,本书集中阐述了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阐述文字,增加了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的内容;对先秦儒家进行了新的划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论证儒家、法家思想,新增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的内容;将两千年封建时代思想压缩为几个专题,并新癗立法司法实践中产生的争议、家法族规、官箴、非正统法律思想及宗教禁忌等内容;新增五四及民国时期法律思想。凡此种种,都深化和拓展了本学科基本教书的内容,拓宽了读者视野。 本书文字优美严谨,论述清晰,伸缩裕如。作者武树臣教授法律史、思想史和社会史功底扎实,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尤为纯熟。
本书是对传统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科书的改良之作。 同传统教科书相比,本书集中阐述了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阐述文字,增加了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的内容;对先秦儒家进行了新的划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论证儒家、法家思想,新增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的内容;将两千年封建时代思想压缩为几个专题,并新癗立法司法实践中产生的争议、家法族规、官箴、非正统法律思想及宗教禁忌等内容;新增五四及民国时期法律思想。凡此种种,都深化和拓展了本学科基本教书的内容,拓宽了读者视野。 本书文字优美严谨,论述清晰,伸缩裕如。作者武树臣教授法律史、思想史和社会史功底扎实,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尤为纯熟。
本书内容分两大部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重点在于法律基础知识部分。全书共有十一章内容,具体涉及理想与信念、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基本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法律概说、宪法、依法行政与行政法、贯彻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民法、犯罪与刑罚、诉讼法律制度。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是在原有类法典化民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并非对原有民法规范的简单汇编,而是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和创新。对民法典创新条文的理解与适用,是学习、研究民法典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方便读者第1时间学习和掌握民法典新规则要点,民法典主要起草人杨立新教授主笔撰写《中国民法典新规则要点(修订版)》,结合其数十年研究心得,逐一梳理并解读了我国民法典条文中的全部新规则。此次修订,特别附上了《关于适用 中华火民共和国民法典 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这一司法解释的新规则要点。
本书系统介绍了法学的一般原理,包括我国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婚姻家庭法、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法律理论,以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WTO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力求全面、准确地阐述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注意吸收*的立法资料和法学研究的*成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每章除正文外增加了“教学要求、案例分析、热点问题、重要概念”等内容,教材的体例安排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引读”作用。每章都有相关热点问题的介绍以及理论界对这些热点问题的不同看法,引发学生关注学术前沿和部门法律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侧重介绍具有实用价值的法律知识和原理,并选用典型精练、画龙点睛之案例分析穿插其中,以体现法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法学概论》是21世纪高等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课程,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8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决定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选修课;在博士研究生中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并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作
《职务犯罪案件调查》基于以下因素的思考编撰而成,职务犯罪调查是惩腐防腐体系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根据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和反腐斗争的新形势,不断研究职务犯罪调查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经验,增强调查效率和办案效果,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服务。书中还结合了当今监察法背景,针对当前法学界提出的以及职务犯罪调查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此背景下,职务犯罪监察调查应如何应对,如何规范,如何更好的理解、把握监察调查的各项原则、各项措施等,该书立足实践,全面梳理和整合现行法律、法规,为职务犯罪调查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