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适用的全面深入的工具书,全面收录刑事诉讼法条文所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案例等规范层面的规则,又适当囊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法律适用答复、复函;既立足刑诉法条文的有权解释,以对司法实务具有拘束力的规则为基础,又高度重视刑事司法实务中业已发生的疑难问题,作者喻海松博士尽可能提出针对司法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后来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实务刑事诉讼法评注》的主要栏目包括“立法沿革”“相关规定”“立法解释”“立法工作机关意见”“‘六部委’规定”“基本规范”“其他规范”“指导性案例”“法律适用答复、复函”“司法疑难解析”,力争做到“一书”解决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和常见问题。本书与之前出版的《实务刑法评注》相结合,能够使刑事实务工作者从实体法
本书是比德林斯基教授199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该书探究了私法体系的多重层次。首先,本书确立了“外部”体系的两个首要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私法中通常被认可的大素材范围和一些尚具争议的重要的新素材。其次,本书还对“内部”体系,特别是私法主要素材中的原则层次中的131个法律原则进行了分析。在疑难情形中,本书不仅提供了从体系和目的上获取法的可能方法,也给深入的教义学研究提供了方法。
本书包括:C语言、基础算法和数据结构部分。针对C特点,精选重点,强化主要概念,图文并茂地讲解每个重要知识点,并配以较多容易理解的程序实例,以例题释含义、总结出规律,便于理解和应用。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有适当的练习题,习题典型多样,覆盖本章知识点。读者在学完一章节后,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强化的作用。本书合理安排内容,精心设计实例,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走入程序设计的知识殿堂,使读者不再感觉学习C很累、很难,达到入门的目的。相信通本书的讲解,您将觉得C要比许多人想象的容易理解。
《证券法信息披露导论》是证券法学专家郭锋教授长期致力于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的近期新力作。该书全面构建了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理论框架,详细阐释了信息披露主要制度,包括信息披露价值功能、信息披露学说、信息披露规则、信息披露类型、自愿披露与安全港规则、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违反信息披露规范的民事责任;同时,对信息披露主要文件类型和证监会制定的格式准则进行了介绍,对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自律监管,人民法院审理虚假陈述民事纠纷案件的司法实践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汇编:2023年版》由人民法院出版社编
陈兴良教授的《共同犯罪论》(第四版)一书,立足于我国关于共同犯罪的立法和司法,并吸收和借鉴德日关于正犯与共犯的学说,初步建构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共犯教义学理论体系。本书初版于1992年,系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此后,随着我国对共同犯罪的立法演变和司法发展,作者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与补充,先后出版了第二、三版。本书第四版对全书的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写和重写,进一步完善了共犯理论的框架结构,将近年来我国在共同犯罪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成果予以吸收,并及时反映我国共同犯罪的司法实践发展状况,对共同犯罪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充实本书的内容。本书是我国共同犯罪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充分展示了我国共犯教义学的理论成果。
本书是对犯罪参与这一刑法学中最复杂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论述的学术专著。其在对我国刑法采取单一正犯体系及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运用单一正犯理论,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际,对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及共同犯罪人,做了颇有新意的阐述;同时对为何不能用区分制体系下流行的犯罪共同说或行为共同说、共犯从属性论、间接正犯论、共同正犯论等理论学说,来解释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及其所涉相关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对我国刑法学界在共犯解释论上存在的将主犯正犯化、从犯帮助犯化的倾向,从其产生的根源、存在的隐患以及为何应予扭转,做了发人深省的提醒;还对如何正确处理身份犯的共同犯罪、承继的共同犯罪、退出参与的犯罪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究,得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系统总结如何在司法裁判中具体适用法律的方法及其规律的力作。作者在书中紧扣司法三段论的一般原理,阐述了如何正确寻找裁判依据、认定要件事实,并寻求法律规范与事实要件正确的连接。作者归纳了几种适用法律的具体方法.并对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如何解释法律,进行妥当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衡量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作者对法官在裁判中的说理论证的方法和规则.以及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等也进行了较为深八的讨论.力求为法官依法公正裁判案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作者在书中还对法律人应当具备的法律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不仅为法官公正司法提供了方法的指引而且为法律人掌握法律适用提供了方法和技巧的参考。
本书涵盖了法律、规制和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考察了技术规则的核心价值观;观察了技术发展对现有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所带来的挑战;探讨了技术发展对监管框架所产生的影响;就医学卫生、人口家庭、商业贸易、公共安全、通信文化、环境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法律、规制三者的演变进行分享阐述。本书对于新技术条件下法律和规制的变化保持着密切且专注的审视、反思和解读,书中既有详实的应用案例作为支撑,亦有严谨的学理分析作为延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技术法治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本书对美国证据法理论基础问题做了全面呈现,全书分为十二编,涵盖证据审查实务的全部内容:第一编导言论述证据的准备和展示;接下来的第二、三、四编论述了询问证人的方法,证据的采纳和排除以及证人的能力;第五、六编关于两种来源的特免权;第七编论述了证据的相关性这一关于证据性质的重要内容;第八、九编分别论述了物证和书证的相关规则;第十编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英美法系证据法的重点——传闻规则及其例外;最后两编分别为司法认知和证明负担。
程啸教授这本《人格权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立足于我国人格权纠纷司法丰富的实践和经验,充分吸收、借鉴了比较法上的优秀成果,对我国民法人格权的基础理论、一般人格权与各类具体人格权、侵害人格权的各类民事责任三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不仅正确地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中的人格权法律规范,也充分揭示出人格权理论的源流和发展规律,并对理论与实践中的重点、疑点与难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值得重视的学术见解。
本书以婚姻家庭方面发生的主体案件作为裁判分析主线,列举近百余种婚姻家庭中常见的和疑难的现象,并提出百余种法律问题,并且在每个问题后还归纳出每个法律问题的核心价值主题。本书作者经过3年时间的修订整合,将婚姻家庭方面的各种常见问题及疑难纠纷相关的指导、参阅案例网罗殆尽。编者化繁为简,分曹部署,取易查捷,纲举目张,为广大司法实务工作者、公众解决婚姻家庭纠纷方面所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性实务用书。
本书将“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陷入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或者第三者的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作为诈骗界与金融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以“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地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与其批判刑法不如解释刑法”为解释理念,对诈骗罪的基本问题与金融诈骗罪的疑难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书既植根于中国的立法与司法现实,又将相关问题置于世界刑法理论之林展开讨论;既对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作出了创新的解释结论,又以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各中疑难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既注重以妥当的法哲学理念为指导解释刑法条文,又重视从具体生活事实与解释结论中抽象出刑法解释的一般原理。
《 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理解与适用》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编著
本书作者结合《民法典》以及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经验,对第一版进行修改和完善,增加了《民法典》的相关条文,并将其作为研讨法学方法论的素材,还借由相关案例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进行了说明。本书有助于读者妥当运用法学方法对《民法典》文本展开解释,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形成对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有解释力的知识和话语体系。
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迄今已有两个甲子。本书首先纵览中国行政法学史,梳理了行政法学由清末民初的输入与孕育、民国时期的形成与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转轨与寂灭,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重启与新生的历史;其次进行中国行政法学说史专题研究,从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的行为形式论、行政的一般制度论到行政救济论,围绕行政法学的重要范畴来梳理其学术流变,把握其关联脉络;最后简要介绍了行政法各论研究史。
本书将《大清律例》与《钦定大清现行刑律》对照合刊,附以历次删改案语,意在完整呈现“现行刑律”的两个面向,为更深入的理解近代中国法制转型提供重要的文献基础。本书使用对照合刊形式,左栏为《大清律例》律例,右栏为《钦定大清现行刑律》律例。律文如“现行刑律”仍旧未改者,仍保留两栏对照。例文系“现行刑律”删除,或“现行刑律”续纂者,则通栏排版。例文未改(“仍旧”)者,亦以通栏排版,但同时列明相应《大清律例》《钦定大清现行刑律》编号、例目。各栏首行皆标注“大清律例”或“现行刑律”。所附《大清删除新律例》(本书简称“删除律例”)、《遵议满汉通行刑律》(本书简称“满汉通行刑律”)、《大清现行刑律案语》(本书简称“现行刑律案语”)、《核订现行刑律》、《编查馆会奏现行刑律修改各条清单》(本书简
《中国商事仲裁法律与实务》 版问世已十年。2015年由Wolters Kluwer出版的《Arbitration in China—A Practitioner’s Guide》是对 版 新后的英文版。本次修订在 版和英文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系统 新。 《中国商事仲裁法律与实务(第二版)》共计二十七章,既着眼于中国商事仲裁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也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商事仲裁制度设计背后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之思考。第二版在体系上 为完善,各章节之间衔接 为紧密,既对原有章节进行了丰富和充实,又增加了如“仲裁中的外国法查明”“紧急仲裁员”等体现中国商事仲裁发展前沿的内容。
《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程序性保障及审查》以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为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我国鉴定意见证据能力问题的困境之后,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从程序角度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的措施。其中,特别就鉴定人隐蔽出庭作证制度、鉴定意见证据审查的新模式——专家陪审员制度予以充分介绍。
这本厚达800多页的《剑桥法律实证主义指南》可以让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法律实证主义的概念、理论发展脉络和当下的主要学术争论。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法律实证主义的类型:法律实证主义是描述性实证主义、规范性实证主义、理论实证主义、意识形态实证主义还是方法论实证主义?2,法律实证主义地理上的不同传统:法律实证主义在英国、法国、德国与意大利有着不同的思想起源和发展过程。3,法律实证主义的核心人物:都有哪些著名法律实证主义者?这些法律实证主义者各自提出了什么版本的法律实证主义理论?在何种意义上,他们可以被称为法律实证主义者?4,法律实证主义的基本准则:法律实证主义有三大公认的命题——社会事实命题、分离命题和社会实效命题。5,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对法律实证主义的一个历久弥新的批判是,它
董保华系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劳动法专家,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论证与起草工作。本书是董保华教授汇编的文章合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做出修改,并于 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在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改窗口打开之际,董保华及其他一些专家,积极献言献策,并参与修法活动。2015年至2018年,关于《劳动合同法》修法的讨论再次兴起。因各方意见未达成统一,这次修改并未实现。在这两次修改窗口打开之际,董保华及一些专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演讲,对修法的必要性、可能性做了大量的探讨。本书将这些意见、文章合集出版,可以集中体现劳动法专家对《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制度设计、修改意见所做出的智力贡献,希望能对《劳动合同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是在原有类法典化民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并非对原有民法规范的简单汇编,而是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和创新。对民法典创新条文的理解与适用,是学习、研究民法典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方便读者第1时间学习和掌握民法典新规则要点,民法典主要起草人杨立新教授主笔撰写《中国民法典新规则要点(修订版)》,结合其数十年研究心得,逐一梳理并解读了我国民法典条文中的全部新规则。此次修订,特别附上了《关于适用 中华火民共和国民法典 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这一司法解释的新规则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