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概论》系国家教育委员会在“*”规划期间,组织编写的高等院校法律专业选修课试用教材之一。由中国法学会香港法律研究会理事、武汉大学香港台湾法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学仁教授任主编。内容包括“一国两制”与香港行政区基本法、法律源流、司法制度、律师制度、公务员制度、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财产法、信托法、知识产权法(商标、版权、专利)、合同法、侵权行为法、商业组织法(个人企业、合伙、公司)、金融法、票据法、破产法、劳工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税法、环境保护法、冲突法等。全书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各项规定为依据,对原有的香港法律制度及其1997年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的和系统的阐述。本书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
与出版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是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模块之一。为了方便考生集中学习这些知识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经常查阅,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于2002年编纂了《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作为考试学习用书,供初级、中级考生共同使用。此后,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根据《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对考试要求的不断调整,本书有过数次修订。本版在2023年版基础上,增加收录了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6月26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期刊经营合作活动的通知》,旨在帮助大家加深理解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及时掌握出版行业管理的近期新规范要求。
本书是汉语学界更多联系近代法兰西因素考察马克思法律思想的首度系统尝试。作者依托隐喻修辞的独特进路和详实细密的文本分析,将源于法兰西文化地理圈的 启蒙政治法律思想、革命史、城市史、机械唯物论、历史编纂学、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近代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资料融会贯通,建构可用于补充主流学说的、有关唯物史观创立过程的新解释框架,从而在交叉学科视野下深入呈现马克思法律思想的原理维度、方法维度和时空维度。
本书立足法律史视野,由中外代表性艺术画作、文学小说切入,挖掘表象背后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展现古今中西不同的社会文化及法律制度的演变。通过鉴赏名画《拾穗者》,比较分析了古今中西福利救济制度的不同历史渊源与走向;结合莎士比亚《量罪记》中的未婚通奸情节,探讨了中西传统社会对强奸罪、通奸罪的认定及司法实践;由《西游记》中的相关细节出发,回顾古代历朝婚姻、孝道、官阶等礼法、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对复仇、盗抢等民事、刑事案件的律法约定。全书从文艺作品切入,讲述与法律相关的故事,进而提炼故事中的法律和文化,是法律小史,也是文化小史。
《犯罪心理学》是“现代侦查学的创始人”和“科学犯罪学的奠基人”、在司法侦察和犯罪学领域拥有无可置疑权威的汉斯·格罗斯博士的两大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分量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可以说是最早的专门探究犯罪心理的专业性著作,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犯罪心理学》出版后,引起了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不久就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8种文字,在欧洲和北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公检法司及司法专业师生不可不读的专业经典之作。
本书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方式,围绕“只有真正认识毒品才能更好地远离毒品”的主旨,告诉青少年如何正确认识、对待毒品,自觉地远离毒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和图片实例,深入浅出地向青少年介绍了毒品的起源、概念特征、分类及危害。讲述了为什么吸毒会上瘾,为什么毒瘾难戒掉,让青少年知道成瘾性产生的医学机制,让他们能主动拒绝毒品。本书结构合理、语言生动、形式新颖、案例翔实,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让青少年人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本书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刑事执法篇。第二部分:行政(治安)执法篇。第三部分:派出所执法篇。借助从事公安工作十年以来的办案经验,从解决实际案例出发,再从导语、基本案情、争议焦点、以案释法等四个方面阐述相关刑法问题或者行政、治安案件法律适用问题。 本书通过案例研习有助于民警迅速了解公安刑事、行政法律的概念、要义和适用问题,指导民警在执法实践中对案件作出准确定性和精准量刑,向着规范化执法不断前进。本书正是立足于公安执法实践,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9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纠纷、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纠纷等。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8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限度地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推荐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