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30年:亲历者的口述》是对行政诉讼30年辉煌历程的回顾,以时间轴为主线,忠实地描述了22位亲历者的口述经历,回顾了《行政诉讼法》立法中的艰辛,记录了我国《行政诉讼法》从无到有,到行政法律规范、行政诉讼司法解释的逐步完备,以及行政审判制度的艰难创立到现在的蓬勃发展。
行政诉讼无非涉及审判程序、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三个基本方面。《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与原告资格》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与法律适用》两书正是按照这种结构安排的。前者对审判程序未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只是对当前争议问题较多、情况较为复杂的行政行为可诉性及原告资格两大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涉及世贸组织规则的司法审查问题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行政审判的新领域,本书结合有关司法解释,对此作出了专题研究;本书还对当前审理行政许可案件等广受关注的审判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考虑到现有行政诉讼著作对行政诉讼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论述较少,或者对实践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后者紧密结合审判实际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系作者通过参与起草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对该《规定》适用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总结,对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进行的系统梳理。全书详细地介绍了《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起草背景,分别从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则、提供证据的要求、调取和保全证据、质证、认定证据规则中的基本问题、有关认定证据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规则,有关认定证据真实性的规则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对该《规定》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规定》适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及《规定》中疏漏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是作者多年行政审判工作中思考以及实践的结晶,在《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4年后,对该《规定》适用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
《公诉意见书写作与范例研究》细致论述了制作公诉意见书和出庭意见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附上了十余篇涉及多种犯罪类型、风格多样的公诉意见书,集中展示了公诉人的执法水平和司法智慧,充分体现了公诉意见书在出庭支持公诉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诉讼调解》力求全面、准确、深刻地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剖析,从行政诉讼调解基本理论入手,对行政诉讼调解的内涵、性质与定位,理论基础,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行政诉讼调解》还特别重视比较研究,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关理论和实证法进行了细致比较,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目标模式、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立法架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立法设想。这些建议和设想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基本按照《诉讼证据法学》的编章体倒予以编写,考虑到《诉讼证据法学》的教学重点系中国内地的证据理论、证据法律和证据实践,因而我们未将原教材中的第十五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诉讼证明”列入本书编写范围。本书各章内容均由“学习指引”、“案例”与“学习文献”组合而成。“学习指引”主要突出介绍原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应注意的学习要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案例”主要收集要近几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较为典型的证据适用案例;“学习文献”收录了自2000年以来的法学核心期刊上所登载的证据法学方面的论文目录和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证据法学著作、教材,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资料。
《众合教育核心课程教材系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体例编排好,较好的实现了学科基本理论、我国现行法解释与生活实例的完美结合;内容选择精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简明扼要,清晰易懂;楷体字段落部分起到了延伸阅读与及时的答疑解惑的作用。
这本教材的特色,在于它是一种新的教材结构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设计的蓝本。作者为了使这本教材所体现的新的教学模式更为完善,在教材出版后,于1997年9月至1999年1月,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生中,采取逐步扩大实验范围的做法,开展了使用这本新教材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迸行课堂教学的实验。实验证明,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在形式上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传统授课模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听讲转变为积极进行自学和准备课堂讨论,由课堂教学的对象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内容因采用讨论分析案例的教学形式而得以"活化",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加呆板的法条,使学生对本门学科从理论的把握到实际应用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司法部为了总结和推广这部教材
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科研项目“诉讼原理研究”课题的终成果之一,被国家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为全国法学研究生教学用书。 其特点是: 三大诉讼共同原理研究在全国尚属首次; 她标志着我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学从注释法学走向理论学; 本书吸收了国内外*科研成果; 本书首次提出了诉讼文化、诉讼人权、诉讼认识论、诉讼价值、诉讼法律移植、诉讼透明等一系列新概念。
《民事诉讼法教程》根据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近年来新颁布的与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对民事诉讼的基本内容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新修改的内容,根据立法精神和学术研究作了深入、全面的介绍和探讨,同时对民事诉讼中实践性特别强的内容,如管辖、证据、诉讼程序等内容开辟专节介绍实务技巧。本书还附有大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司法考试真题。 《民事诉讼法教程》可作为大学法律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法律工作者和法律爱好者学习、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普法读本。
本书在前两本教材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放眼国外证据立法和理论,充分吸收了诉讼证据法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诉论证据实践经验,从方便学生学习、掌握诉讼证据法学课程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出发,按编、章、节体例分总论、证据论、证据规则论和证据实践论重新设计了教村的理论体系,涵盖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大诉讼证据制度,具有体系的新颖性、理论的前瞻性、内容的全面性、操作的实用性等特点。本书可供高等政法院校、系选作证据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安、司法人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业务学习的参考书籍。
本书以案例评析的形式系统阐释了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本学科的重点、难点、疑点。全书依行政法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分设8章。章:行政诉讼法目的;第二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第三章:行政诉讼管辖与行政审判体制;第四章:行政诉讼参加人;第五章:行政诉讼的证据;第六章:行政诉讼审理程序;第七章:行政诉讼类型与判决种类;第八章:行政诉讼的执行。为方便读者提纲挈领地掌握各章的基本知识,各章之下都归纳了“本章知识点概要”。尔后围绕“本章知识点概要”选择出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地阐释。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师生编写的,也可作为国家公务员培训、考试之用,还可供各类法律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行政诉讼法是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法律。本书在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建立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制定经过之后,详尽地阐释了行政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并结合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深入分析了有关规定的立法依据、实施状况,研究了立法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专题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婚姻家庭法学是民商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独特的学科内容。《婚姻家庭法学(第三版)》在全面阐述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如何适用中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引入相关典型案例,引导读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婚姻家庭法学的理论进行论述时,采用学界的通说观点,同时还简要介绍了经典文论,以扩大读者的学术视野。《婚姻家庭法学(第三版)》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适用于法学专业自修、函授及网络教育的专科生和本科生。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三大块即3编共8章:编是模拟审判原理,旨在阐述模拟审判的一般规律和注意事项,打造模拟审判的理念和夯实模拟审判的知识功底;第二编是各类案件模拟审判剧本与点评,旨在将生动的案件处理过程,通过“剧幕或者演义”的方式呈现出来;第三编是模拟审判教学技巧与评估,旨在将模拟审判教学组织、文书写作、法庭语言的技巧,以及模拟审判教学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介绍给大家;每编之后都有相应的附录,全书共5个附录,这些附录或详或略地介绍了相关的审判流程、文书样式、法规以及学生和教师的经验心得等,以供大家参考。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是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刑事诉讼法是重要的基本法之一,关系到对犯罪的及时惩治和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切实保护。通过刑事诉讼法的运用,既能及时有效地遏制犯罪,又能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从而实现公平、正义的自身价值。 随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逐步繁荣和学科教育的大力发展,作为重要工具之一的教材,成为我们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基本和便捷的途径。 本教材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力求紧扣刑事诉讼法学学科的特点,在准确解读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介绍和阐述刑事诉讼法学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 本书的编写体例共分五编:编,通论;第二编,原理与原则;第
本书是*批准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目前国内证据法领域的领先之作。 在内容上,本书以十六章的篇幅阐述了证据法的一般原理、证据概念、证据规则、证明制度、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判断等内容,结构完整清晰,又不乏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电子证据、“录音、录像、律师在场”三项制度等)的积极探索。既有宏观概括,也有细致分析。 证据法学足一门极具实践品格的学科,本书正充分体现了这一实践性特征。因此,在方法上,本书不拘泥于对理论和法条的解说,更多的足务实地探讨具体规则的应用,启发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为诉讼实践提供有效昀指导和参考。 本书既适用于高校法学院系的课堂教学,也可作为司法实务部门全面学习和掌握证据法的培训用书,并成为实务工作的有效参考。
《刑事诉讼法(第3版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由王新清、李蓉、穆远征编著,考虑到网络教育授课对象的多元化、学习目的多样化的特点,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以解释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的重要规定为重点。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本书注意吸收法学研究、教学的*成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在教材体例的安排上,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力求用通俗的语言来生动阐释枯燥的刑事诉讼法条文和抽象的刑事诉讼法学原理。在每一章的前部,列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章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重点;在每一章的结尾有小结和练习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小结和做练习题来复习与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
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书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和学习需要出发,力图突出如下特点:,理论丰富。不仅注释刑事诉讼法律,而且注意阐释刑事诉讼理论,并在总体上对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刑事诉讼法与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诉讼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第二,体系完备。既注意在整体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概括与归纳,又注意系统介绍刑事诉讼法学学科体系。第三,资料新颖准确。关注我国及各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同时强调资料的准确严谨。第四,形式求异求变。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深入思考,每章均用案例引出问题,并列出思考问题和有关典型案例报道。 本书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例证风趣、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操作性强,可作为法律专业本科生、大专生的教材或者企业法律事务相关人员的自学读物